《孫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分別是:
1、《始計篇》
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并制訂作戰計劃。
2、《作戰篇》
講的是廟算后的戰爭動員及取用于敵,勝敵益強。“作”是“制造”“興起”之意。“作戰”這里不是指戰爭,而是指戰爭前的準備和籌劃,屬于“未戰而廟算”的范疇。
3、《謀攻篇》
講的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4、《軍形篇》
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斗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
5、《兵勢篇》
講的是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6、《虛實篇》
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回,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7、《軍爭篇》
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8、《九變篇》
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9、行軍篇》
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10、《地形篇》
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11、《九地篇》
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12、《火攻篇》
講的是以火助攻與“慎戰”思想。
13、《用間篇》
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全書共分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十三篇,5900余字。《孫子兵法》揭示了戰爭的規律,論述了戰爭論、治軍論、制勝論等多方面的法則,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被譽為“兵經”、“兵家鼻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