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領如何與愛錢農村公婆相處?
人們常說,嫁給一個人,意味著同時嫁給了這個家庭。和老公同甘共苦,也包括著對他身后整個家庭的接受。老公愿意回報父母是好事。一個對父母都不愿意盡到責任的男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更是不值得托付的。
我真的無法喜歡他的家庭
柯老師:您好!
五年前,我與老公來到北京建立了家庭。老公是農村來的,比較上進,也很能吃苦,我們很快在北京買了房子。之后供房子養孩子,雖然也有壓力,但家庭還算和睦。讓我不舒服的是老公的父親。每次回家,他總是抱怨:“養兒防老,等你們房貸還完了,我還不知道埋到哪里去了呢?”
我是在城市家庭長大的,婚后父母知道我們要還房貸要養孩子,總擔心我們的錢不夠用,在經濟上一直資助著我們。相比之下,我感覺他的父母一點都不體諒我們。雖然我總是忍著,生活費還是照常給他們,可是心理上的親切感絲毫不能建立,甚至越來越排斥他們。因為有情緒,和老公也屢次發生爭吵。
我知道這樣下去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感情,可是我真的無法喜歡他的家庭,我該怎么辦呢?
換位思考與量力而行
張女士:你好!
在我收到的來信中,由于雙方父母的關系擺不平而致使婚姻出現問題的有相當一部分,這甚至成為婚姻中僅次于婚外情的第二大殺手。不少夫妻因為處理不好這類事而大傷腦筋。
我認識一對年輕人,女孩在城市長大,男孩來自偏遠的農村。矛盾產生于男孩有了工作并且可以賺錢養家之后,他覺得父母家人為了自己的今天,十多年來節衣縮食甚至四處舉債,現在有了能力,應當盡可能回報家庭,讓父母過上好一點的日子。
兩個年輕人屢屢為此發生爭吵。比如該不該給錢,該給多少錢。女孩和你一樣,最后雖然勉強出了錢,但心里很不痛快,話里話外流露出對公婆的不尊重甚至嫌棄。致使矛盾越來越大,有時甚至惡語相向。
男孩十分苦惱,甚至想要離婚。
現在,你也遇到了這個問題。
你的感覺不錯,這個問題解決不好,肯定會影響你和老公的關系,甚至可能從根本上動搖你們的婚姻。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只有將這種利害放在人生的天平上秤一秤,明白夫妻關系的重要,明白傷害對方父母可能造成的惡果,才知道解決問題的迫切性。這樣才能在遇到沖突時有所忍讓,包括要咽下一點并不情愿的事情。
你要明白,即使是夫妻這樣的親密關系,對彼此對父母家人的情感仍可能是理解不到的。你理解不了他,他也可能理解不了你,人們往往只認同自己對父母親人的情感。血緣之所以成為重要的生命紐帶,是因為從一粒受精卵到長大成人,父母付出的艱辛與心血是無可替代的親情。父母在每個人心中不是虛幻的概念,那些在歲月累積中一天天一年年的呵護,匯成成年子女心中珍珠般成串的親情故事。這些情感記憶是他人無法體會的,這就是血濃于水的道理。
你今天也有了孩子,肯定更能理解父母當年對你的感情與付出。
你也一定希望回報父母。但是你同時要明白,在今天的社會,男人的回報心理更重。因為兒子常常從小承載了父母更多的期望,你的老公也不例外。
雖然要求你像老公一樣在感情上親近他的父母是不現實的,也是做不到的。他的父母沒有親手養育過你,你和公婆之間并沒有血緣親情。你與公婆之所以成為親人,是因為你的老公。然而,既然你們已經成為親人,就要如親人般相處。
這里,換位思考是特別重要的,是雙方溝通的前提。如果你能換位思考,想象一下你就是從小長大的老公,你就能多少理解老公對父母的感情,內心就不會有那么大的沖突,也就能夠忍受一點小小的委屈了。
有一首歌很流行,“常回家看看”。歌詞里唱著,給父親捶捶背揉揉腰,陪媽媽洗洗碗說說話,這大概指那些在生活上已獲得相對保障的家庭。在廣大農村,養兒防老仍然是難以革除的傳統觀念,雖然計劃生育已實行多年,但沒有兒子在許多農民心中仍是不可接受的事。這是因為相比于城市,農民的生活醫療保障至今并不完善,加之各種設施的落后,失去勞動力的老年人在很多方面必須仰仗于兒女的照顧。比之能夠經常資助你們的你的父母,老公的父母在經濟上的保障肯定大大遜色。他們把未來更多的寄希望于兒子,是可以理解的。
人們常說,嫁給一個人,意味著同時嫁給了這個家庭。你和老公同甘共苦,也包括著對他身后整個家庭的接受。老公愿意回報父母是件好事。一個對父母都不愿意盡到責任的男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更是不值得托付的。
這些道理我講給那對年輕人后,他們以理性解決了矛盾,現在生活得很幸福。
當然,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除了從感情上接受老公的父母,建議你們在生活上也做出合理安排。你要和老公商量好,怎樣既滿足他孝敬老人的心理需求,同時也讓他理解三口小家的生存需要。對父母的照顧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