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云山地理歷史和主要風景
------------------------------------------------
來源:2013年2月16日中國黃山網
齊云山位于黃山市西33公里處的休寧縣境內,城西15公里,距屯溪33公里。 齊云山又是道家的“桃源洞天”,為著名道教名山之一。風景區面積110平方公里,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稱。共分月華街、云巖湖、樓上樓三個景區。有奇峰36座,怪巖44處,幽洞18個,飛泉洞27條,池潭14方,亭臺16座,碑銘石刻537處,石坊3個,石橋5座,庵堂祠廟33處,真是丹巖聳翠,群峰如海,道院禪房為營,碑銘石刻星羅棋布。
齊云山獨具特色的丹霞地貌使整座齊云山顯得紫衣赭裳群山如海,丹崖聳翠的景觀相互映襯,美不勝收。
齊云山自晉朝至今千余年來,歷代文人墨客、顯官巨賈紛至沓來,李白、朱熹、朱升、唐寅、海瑞、戚繼光、徐霞客、郁達夫等人慕名登山,以一睹齊云神山秀水為人生一大快事,他們寄情于峰巖之上,或賦詩題詞,或樹碑為記,留下了極為豐富的珍貴文化遺產。除了道教的宮、殿、院、壇、閣等108處外,尚有摩崖石刻和碑刻537處,主要分布于真仙洞府、石橋巖和紫霄崖一帶。其中,紫霄崖下明代江南大才子唐寅所書的《紫霄宮玄帝碑銘》,高二丈四,字跡工整,風格蒼勁,氣勢雄偉,堪稱古碑精品。
月華街景區,是山中道教集中的地方,新修復的天宮府建筑最為顯眼,山中道場多數在此府舉行,屆時香客云集,佛鐘道鼓齊鳴、熱鬧非凡。景區的精華地段──真仙洞府。這塊有入仙洞、羅漢洞、老君洞、文昌洞、珠簾洞、玉虔宮等。洞均鑿于數百丈高的懸崖底部。崖頂無論晴雨,總有泉珠散落,形成薄薄水簾,世人稱“珍珠簾”,十分好看。這些洞仙均有神像,供奉香火,洞旁數百方古代碑碣、摩崖石刻依次排列,形成碑道長廊。洞前為碧蓮池塘,池水清碧,隔池可見對面的香爐峰。峰頂有一涼亭,人入亭中,大有凌空欲飛之感。
樓上樓景區,樓上樓有上下兩洞,當年有8個道士住在洞內避世修煉。區內有觀音崖、飛天蜈公、萬壽山、石佛塔、白云崖等景觀。距樓上樓不遠處有“仙人掛畫”一景。它是一塊平展的崖壁,高約2米,壁面色彩斑斕,溪水成瀑自壁兩邊流過,形成天然石畫。
云崖湖景區,在山的東側,湖體狹長,水光瀲滟。河面彎曲錯雜,泛舟湖上可一覽青山綠水,情趣盎然。湖邊唐宋摩崖碑刻林立,丈書“亙古奇觀”堪稱齊云一絕,燈籠峰為湖中奇景,幾盞“燈籠”依崖懸列,令人嘆為觀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