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是指短時間內或一次超量暴露于某種化學物而造成人體器官器質性的損害,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搶救不及時會導致很快死亡。搶救步驟為:①迅速確定診斷,立即終止毒物接觸,估計中毒程度;②盡快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③對已被吸收的毒物,迅速采取排毒和解毒措施;④積極對癥支持治療。
一、確立診斷
有的急性中毒,通過陪伴人敘述病史,診斷己能確立;但有的則必須進一步探索,以取得確切證據。
病史詢問應包括起病經過、健康狀況、工種以及飲食、服藥史等。必要時調查中毒現場,尋找毒物與疾病因果關系的證據:疾病發生過程中急性中毒的規律;臨床表現與毒物的靶器官損害相符合;病情嚴重度與估計吸收毒物的劑量一致。再根據患者面容、呼出氣味、特殊體征及排泄物性狀等,結合病史綜合分析,做出診斷。
在診察時,應盡早選擇性采集標本,例如嘔吐物或腹瀉物、血、尿、唾液及剩余毒物,并送毒物或生物標志物測定。
急性中毒伴有下列任何一種臨床表現時均應看作危重的病例:深度昏迷、高血壓或血壓偏低、高熱或體溫過低、呼吸功能衰竭、肺水腫、吸入性肺炎、心律失常、精神激動、癲癇發作、抗膽堿能綜合征、少尿或腎功能衰竭。
二、排毒方法
根據進入途徑不同,采取相應排毒措施。如呼吸道吸入有毒氣體應立即撤離中毒現場,加強通風,積極吸氧,以排除呼吸道內殘留毒氣。如毒物系由皮膚吸收應立即脫去污染衣服,用大量溫水沖洗皮膚,特別注意毛發、指甲等部位。對不溶于水的毒物,可用適當溶劑,也可用適當的解毒劑加入水中沖洗。毒物污染眼內,必須立即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0分鐘。大多數中毒患者為口服攝入,排毒最直接方法是催吐、洗胃,具體如下。
(一)催吐對神志清醒的患者,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壓舌板等刺激咽后壁以催吐。如因食物過稠,不易吐出時,先喝適量溫水或鹽水,再促使嘔吐。如此反復,直至吐出液體變清為止。
(二)洗胃如催吐無效,患者神志清醒,毒物系水溶性,洗胃最為適宜。患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正確掌握洗胃技術,密切觀察病人反應,防止窒息或胃內容物反流入肺。操作要輕巧迅速,不得過分用力,以免部分胃內容物進入小腸,影響洗胃效果。每次灌洗液盤為300-400ml (昏迷病人如必須洗胃,可用注射器抽吸胃內容物,再注入少量液體(100-300ml),反復灌洗;也可用氣管插管后正常洗胃)。胃內容物要盡量抽凈,反復灌洗,直至洗出胃液清晰為止。一般成人共需洗胃液5-lO L。灌洗液要稍加溫,近
洗胃禁忌證:①深度昏迷,洗胃時可引起吸人性肺炎;②估計服毒時間己超過4小時以上,此時胃內容物極少,洗胃意義不大。除非為抗膽堿能藥物中毒,因其可延遲胃內容物進入小腸;③強腐蝕劑中毒,有可能引起食管及胃穿孔;④揮發性烴類化學物(例如汽油)口服中毒,發生誤吸,可引起類脂質性肺炎;⑤休克患者血壓尚未糾正者。上述禁忌者都不是絕對的,應針對個別情況,酌情處理。例如三氧化二砷呈粒狀,易進入胃腸皺袋,4小時后可能還有殘留在胃內;鎮靜和麻醉藥物均可減少胃腸蠕動,使毒物在胃腸保留時間較長。
(三)導瀉及灌腸
多數毒物可經小腸及大腸吸收,或引起腸道刺激癥狀。故除催吐及洗胃外,尚需要導瀉和灌腸,便已進入腸道毒物盡快排出。對腐蝕性毒物中毒或患者極度虛弱時,導瀉和灌腸是禁忌的。
導瀉藥物以硫酸鈉為佳,每次劑量15
灌腸適用于毒物已服用數小時,而導瀉尚未發生作用時。對抑制腸蠕動的毒物(如巴比妥類和嗎啡類)攝入或重金屬所致的中毒,灌腸尤為必要。灌腸用1%微溫皂水,約5000ml,作高位連續清洗。活性炭加入灌腸液中,可促使毒物吸附后排出。
(四)利尿排毒
大多數毒物吸收后由腎臟排泄,因此積極利尿是加速毒物排泄的重要措施。常用有以下幾種方法:①積極補液是促使毒物隨尿排出的最簡單措施。補液速度可每小時200-400ml,補液時加適量氯化鉀,同時靜脈注射呋塞米(速尿)20-40mg。經補液和利尿后,水溶性的、與蛋白結合很弱的化合物很容易從體內排出。②碳酸氫鈉與利尿劑合用,可堿化尿液(pH8),使有些化合物(如巴比妥酸鹽、水楊酸鹽及異煙肼等)離子化而不易在腎小管內重吸收。③應用維生素C
(五)血液凈化療法
為中毒的重要治療措施之,適應證有:①該毒物或其代謝產物能被透析清除出體外者;②估計中毒劑量大,預后嚴重者;③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者,應爭取在中毒后8-16小時內采用,療效較佳。相對禁忌證有:①嚴重心功能不全;②有嚴重貧血或出血;③高血壓患者收縮壓超過220mmHg(29.3kPa)。目前常用的血液凈化方法有以下幾種: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漿置換。
三、拮抗解毒
在進行排毒的同時,應設法盡快采用有效的拮抗劑和特異解毒劑。
四、支持療法
很多毒物迄今尚無有效拮抗劑和特異性解毒劑,搶救措施主要依靠及早排毒及積極支持療法。急性中毒常用的支持療法及其處理原則有以下幾點:
(一)高壓氧治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壓氧加速碳氧血紅蛋白解離和清除,具有解毒和治療的雙重作用。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
可增強機體應急能力,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液體滲出,抑制神經垂體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以及穩定細胞膜和溶酶體,減少細胞損傷。用于中毒性腦病、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中毒性肝病、腎功能衰竭以及化學物引起的溶血性貧血。治療原則是早期、足量、短程。常用的有地塞米松20-60mg/d或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200-600mg/d,加入5%葡萄糖內靜滴。
(三)其他對癥支持療法按癥狀分別闡述如下.
l低血壓
常見于鎮靜藥、催眠藥、抗精神病及抗憂郁藥物中毒,其作用機制是綜合性的,均應予以積極調整:如中心靜脈壓偏低時,充分補液是最好的治療方法;由中樞抑制藥物引起的休克,血管活性藥物常有效;吩噻嗪類藥物可阻滯α-腎上腺素能神經,導致周圍血管張力降低而引起低血壓,應使用α-腎上腺素能藥物(如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或鹽酸去氧腎上腺素),較為有效。
2.心律失常
有些毒物影響心肌纖維的電作用,或由于心肌缺氧、或引起代謝紊亂而發生心律失常或傳導阻滯。
3心臟驟停
除因嚴重缺氧外,也可能由于某些毒物的直接心臟毒作用,引起阿-斯綜合征,如急性有機磷或有機溶劑中毒。汽油、苯等化學物能突然導致原發性心室纖維顫動而致死;氯仿、氟乙酸、氟乙酰胺等嚴重中毒時,也可因直接作用于心肌,而發生心室顫動致死亡;可溶性鋇鹽、氯化汞等可引起低血鉀,誘發嚴重心律失常而猝死;離濃度氯氣吸人,可因迷走神經的反射增強而導致心搏驟停。患者一旦發生心臟驟停,應迅速施行心肺腦復蘇。
4.急性呼吸衰竭
毒物抑制呼吸中樞而導致肺換氣不足及二氧化碳潴留、也可因中毒后呼吸肌麻痹或肺水腫而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中毒性肺水腫多由于肺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與肺泡上皮細胞受刺激性氣體損傷引起。因麻醉劑過量而抑制呼吸中樞,可用納絡酮0.4mg靜注。搶救中毒性肺水腫,因積極氧療,配合加壓輔助呼吸及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注射。
5.中毒性腦病
主要由親神經毒物引起,如一氧化碳、二硫化碳、四乙基鉛、錳、有機汞、砷、苯、麻醉劑、催眠藥、鎮靜藥以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物。有腦水腫、昏迷時,應積極應用脫水降顱內壓,以甘露醇快速靜脈滴注及地塞米松靜脈推注,尚可用利尿劑以及降溫療法。高壓氧治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腦病,療效顯著。
驚厥為中毒性腦病的常見表現。苯妥英鈉是藥物中毒所致癲癇的最理想藥物。一般情況下,地西泮、苯巴比妥不用于昏迷患者,因可進一步加深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
6.高熱
以高熱為主要表現的化學物中毒有五氯酚鈉、二硝基苯酚、水楊酸鹽及三環類抗憂郁藥。它們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而引起發熱。這類高熱必須用物理降溫,如無禁忌,可同時使用氯丙嗪藥物降溫。
7.急性腎功能衰竭
約20%的中毒性腎病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氧化汞、四氯化碳、乙二醇、砷化氫、鉍、鈾等急性中毒引起的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生率更高。主要治療措施是血液或腹膜透析。此外,控制水分、電解質平衡、糾正酸中毒、處理氮質血癥以及防止繼發感染等都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