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舌頭,吃手指,張嘴呼吸,咬筆頭,舔牙床……很多父母不知道,這些司空見慣的小習慣,往往是大部分兒童牙齒畸形的根源。今天是世界愛牙日,相關調查發現,6成口腔疾病發自兒童時期,定期檢查可避免80%口腔疾病的發生。據悉,滬上首批“家庭小牙醫”今天上崗。經過口腔知識的培訓,他們將成為滬上首批宣傳愛牙護牙知識的學生代表。
家庭小牙醫科普志愿者、上海天倫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楊天棟表示,約6成口腔疾病最早發病于患者兒童時代,如牙齒畸形、齲齒、牙周炎等多數常見口腔疾病都可追溯至乳牙時期的不良生活習慣,“在幼兒期就有蛀牙的患者,多數會在成年后還會有蛀牙困擾,牙周疾病更是可以從青少年時期持續至中年、老年,臨床上40歲左右就開始牙齒松動、掉牙的‘老牙’患者并不少見。”
“小孩子有蛀牙沒事,換牙就好了,牙齒不齊也沒關系,反正乳牙會換掉,牙不痛就不需要去看牙醫。”一居民在采訪中表示。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病的患病率為66.0%,其中97%未經治療;12歲兒童恒牙齲病的患病率為28.9%,其中89%未經治療。即使是在上海,兒童護牙觀念不足亦是普遍現象。
沒長牙的孩子就應該開始“護牙”了。專家指出,嬰兒時期,父母可以使用紗布或專用指套為孩子清潔口腔,2歲左右乳牙長齊,家長就應該每半年一次,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3歲左右,孩子要養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