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也可能會遭遇到大大小小的不如意,怎樣幫助他們接受和對待這些失望甚至挫折,建立逐漸成熟和強大的內心呢?
星期一,怎么這么快就到星期一了,我還想再睡一會兒呢!
星期二,老師把最大的一張帖畫給了丁丁,而不是我。
星期三,到家的時候,“小企鵝”已經開演5分鐘了……
星期四,媽媽送到幼兒園的生日蛋糕,不是我喜歡的樣式。
星期五,媽媽沒有按照早上答應好的,第一個出現在教室門外!
星期六,冰冰來玩的時候,把我最喜歡的法拉利撞掉一塊漆!
星期日,都說好了要去海洋館,爸爸媽媽又改主意了……
我們都把“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當作自己的使命,但如果讓我們分別給孩子的“高興”和“失望”開列清單的話,恐怕它們的長度會是一樣的。那么,當“失望”發生的時候,我們應該設法撫平甚至補償,還是索性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會總是按照他的愿望前進?
專家觀點:
雖然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丁丁能夠得到大貼畫是因為他吃飯太慢了,需要鼓勵”,竭力解釋“路上堵車,媽媽已經盡力趕到了”,并且在粗暴的冰冰再來做客之前,把心愛的法拉利藏起來,但我們并不能阻止失望的發生。
能夠認清“失望”是種什么味道,進而學會承受失望并且調整好情緒,是孩子獲得健康心理的重要課程。
我們的任務是在孩子遭遇失望的時候,告訴他解決辦法。當他學會掌控這種情緒的時候,也就學會了獨立。
就讓他失望吧!從未失望過的孩子,等于從未得到過。
孩子最喜歡的玩具被小朋友弄壞了,或者盼望了一個月的動物園之行因暴雨而擱淺時,我們應該怎么處理呢?
首先,請收起自己強烈的保護欲,就讓他感受一下那種糟糕的情緒。當他必須面對的時候,他也就會找到解決的辦法。所以,不要馬上去給他買新玩具,或者馬上為他安排新節目。那樣的話,你等于在告訴孩子“你的生活本應每時每刻都快樂”,但是我們都知道,事實不是這樣的。
不要急于補救。你可以先和孩子聊聊這件事,聽他傾訴自己如何如何喜歡這件玩具,心里多么多么地難過。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比獲得一個新玩具更為重要。他可能會因為玩具被毀而大發脾氣,這時你該讓他知道,生活中會有很多的事與愿違,但這不是發脾氣的理由,而發脾氣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經歷了這個“強化失望”的過程之后,你就可以開始著手補救工作了。
“面對失望”進階教程
2歲以下:及時發現孩子的失望,并且幫助他轉移情緒。2歲以下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分散的,所以當發現他情緒低落的時候,可以把他抱到另外一個房間,或者開始一項新的游戲。
2~3歲:教給他如何表述這種糟糕的心情。孩子心情不好,但是卻說不出來到底怎么不好。所以你可以告訴他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或者“媽媽讓你失望了,是不是?”你可以通過一些身體活動幫助他從壞情緒中走出來,一起泡個盆浴,到外面玩會兒球,或者一起讀一本故事書都會有幫助。
4~5歲:像和大人那樣好好談一談。經歷了詞匯量的激增后,孩子已經可以和你進行“很成熟的”對話了。你可以和他面對面坐下,注視著他的眼睛說:“軒軒要搬走,媽媽也很失望。”然后,你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比如一起制作個禮物送給軒軒,或者記下軒軒新家的地址后,和孩子規劃一下以后每個月給軒軒寫信的事情。
6歲以上:盡量弱化失望的情緒。面對已經長成“大”孩子的他,我們更加不必回避問題。而如果我們能溝通過幽默,讓孩子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將對他有更大的幫助:“哇,你哭成這樣,媽媽還以為是怪獸一屁股把我們家的房子坐塌了呢,原來就是搭不好這條隧道啊……”
教給他一些可以對付失望事件的小辦法。
天氣熱了,終于可以穿裙子了,可是當依依興高采烈地套上那條紛紛嫩嫩的公主裙后,卻發現拉鏈壞了。依依的眼淚撲漱漱地落下來,任憑媽媽怎么勸,她都不愿意把那條壞掉的裙子脫下來。其實,依依不是有意和媽媽做對。裙子拉鏈壞掉這件事,對于她簡直是晴天霹靂,所以她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只會執拗地要求:“就能穿!我就要穿這個!”
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不要馬上實施自己的B計劃,而是給她時間來作選擇。你可以拿出另外一條她喜歡的裙子,溫和地問她:“依依你現在可以選一下,是穿那件腰上漏洞的裙子,還是穿這件有可愛的小烏龜,還能配一頂小太陽帽的裙子呢?”一般來說,孩子一定會破涕為笑,改變主意了。
提供另外一個選擇,是孩子遭遇失望時,你可以提供給他的有效對策。靈活、變通,是把失望變成希望的有效武器。
“對抗失望”進階教程
2歲以下:給他提供一個可以盡快兌現的方案。對于2歲以下的孩子,“明天”或者“下禮拜”的概念太抽象了。所以與其跟孩子說:“媽媽保證下禮拜帶你去動物園”不如現在就帶他進行一個新項目。
2~3歲:告訴他因果關系。3歲以前的孩子很難認識到某種結果其實是他之前的行為造成的。所以,當他邀請小朋友來家里做客,卻碰了一鼻子灰的時候,你應該提醒他:“昨天拉拉來我們家的時候,你不但不給他奧特曼的面具,還把他的臉抓破了。他今天當然不愿意來了。”
4~5歲:告訴他什么可以改變,什么不能改變。這個年齡段孩子總是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一切,所以我們應該用事實告訴他,那些事情是他無能為力的,比如她最喜歡的那款芭比服裝賣完了,他最喜歡的老師生病了,游樂場的旋轉木馬本周檢修……與此同時,你還應該讓孩子知道:雖然事情本身不能改變,但是我們對待它的態度卻可以調整。雖然芭比那款宴會裝賣完了,但我們正好可以試一下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家居服啊。
6歲以上:幫助他客觀地看待事物。孩子悶悶不樂地回來,說她去找妮妮玩,可是妮妮去上美術課了。你可以告訴她很多時候人會無意中做些讓別人失望的事情,就好像妮妮曾經兩次到家里來找她,可是她卻去學輪滑了。
提前做計劃,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失望。
孩子們經歷的失落和挫折,有些是人為的、無謂的,比如我們讓才能握穩東西的孩子自己抱著杯子喝水,我們沒有仔細考慮周末到底有沒有時間,就答應孩子帶他去放風箏。還有一些是我們事先考慮不周造成的,比如孩子在好朋友寧寧的生日會受到冷落,是因為我們沒有預先提示他“寧寧作為小主人,必須招待家里的每一位客人,不能只陪著你一個人”。我們不應該讓孩子經受太多這種沒有必要的承受力的鍛煉。
“預防失望”進階教程
2歲以下:事先準備。事先問好木偶劇院是不是允許2歲以下的寶寶入場,免得孩子在劇院門口大哭一場。
2~3歲:掌握主動。如果你很清楚蘭蘭的媽媽辦事拖拖拉拉,不如把組織孩子們郊游的任務主動承接下來,省得春游被拖到夏天,甚至徹底取消。
4~5歲:準備應急方案。如果你打算雨季帶孩子乘飛機旅行,最好想好一旦航班延誤或者取消時,你可以給孩子安排什么活動內容打發時間。
6歲以上:告訴他,這就是生活。一個球隊不可能永遠獲勝,即使每個隊員都盡力了。當孩子接受了“生活本就是不完美的”這個事實后,陽光反而會顯得燦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