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無人機,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都把它跟四軸飛行器畫上等號,甚至認為無人機就應該是四軸的。但是,最近美國研發團隊耗資150萬美元,歷經數年研發出了一款蝙蝠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能完成翱翔 、滑行、俯沖,有人認為,這種帶翅膀的機器人才是無人機的最佳飛行形態。

重量僅85克的蝙蝠機器人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研發團隊耗資150萬美元,歷經數年研發出了一款蝙蝠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能完成翱翔 、滑行、俯沖,并將有可能在其他無人機附近盤旋。

目前,蝙蝠機器人能在空中拍翅膀翱翔,節能滑行,有必要時也能完成俯沖。研發人員希望其最終能像真蝙蝠一樣能倒掛起來,但這要等到其后續版本。

《Science Robotics》雜志中一份研究報告的三位作者表示:“由于能模仿蝙蝠靈活獨特的飛行方式,這款重量僅為3盎司(約85克)的飛行器在災區及建筑區的飛行表現比普通無人機更加出色和安全。”

其中一位作者、伊利諾伊大學的工程學教授Seth Hutchinson說:“例如,蝙蝠機器人可以成為福島核電站核泄漏后進行災情調查的絕佳選擇。”

另一位作者、加州理工學院的航空航天教授Soon-Jo Chung表示:“每當我看見蝙蝠在空中急轉彎,優雅地收起翅膀完成倒掛動作時,我變得非常著迷。”“這款蝙蝠機器人擁有9個關節,從頭到尾不到8英寸,其翅膀展開時能達1.5英尺(約0.46米),拍翅頻率達每秒10次。”

這支研發團隊仍需增加攝像機,打造更多無人機,及從聯邦機構獲得操控這些蝙蝠機器人的許可。但Hutchinson表示,這些蝙蝠機器人在五年內便可投入使用。

無人機:翅膀比四軸更好?

蝙蝠的翅膀與鳥類完全不同,其差異可不只翅膀上有沒有羽毛覆蓋。通常,當機器學家制作類鳥或類昆蟲型的機器人時,它們會盡力去模仿此類動物的翅膀,或者在整個翅膀結構中加入幾個剛性部件。

不過,蝙蝠的翅膀工作原理有所不同,其翅膀的底層結構是由變質的肌肉骨骼系統組成的,這套系統自由度(DoF)大于40,扇動翅膀時,蝙蝠身上的某些骨頭甚至會主動變形。此外,蝙蝠翅膀表面表面覆蓋了一層具有柔韌度調節能力的非均質薄膜。研究人員表示,如此復雜的飛行系統讓蝙蝠獲得了超高的敏捷度,但也提高了人們在機器人身上復制這套飛行系統的難度。

由于無法完整的復制蝙蝠“恐怖”的自由度(會造成機器人過于沉重和復雜),研究人員決定將其自由度從40直接降到5(包括肩部、肘部動作,手腕彎曲和腿部與尾巴的左右彎曲)。這樣的機器蝙蝠雖然不算完美,但已經可以擁有蝙蝠57%的飛行能力。研究人員打造的蝙蝠機器人與埃及果蝠大小類似,翼展為47厘米。

機器蝙蝠的核心組件

蝙蝠機器人需要用到5級自由度是翼面形態的要求,伸展、彎曲和扭曲等動作都會影響翼面的底層結構,引發空氣動力學上的巨大變化。

蝙蝠機器人的翼面由柔性硅膠膜制成,其厚度僅為56微米,因此要想控制這樣的“翅膀”完成飛行任務是個巨大的挑戰。最終,研發人員用閉環反饋法解決了這一問題。

眼下,蝙蝠機器人已經能在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完成直飛、俯沖和轉彎等動作,還原蝙蝠的大部分飛行形態了。

蝙蝠是種頗為神奇的動物,它不但能倒吊在洞穴中,還能將抓到的昆蟲藏在翅膀中帶回家享用。不過,雖然眼下蝙蝠機器人還不能復制所有蝙蝠的能力,但它已經幫研究人員深入了解了蝙蝠的工作方式,蝙蝠如何扇動翅膀、如何控制飛行狀態都不再是個謎。

未來,動作靈活的蝙蝠機器人可以負責完成許多極限飛行任務(如狹窄空間中),研究人員也非常看好它未來在建筑工地中的應用。

蝙蝠機器人的商業化運營可能還遙遙無期,但要想將其變成現實,研究人員就必須繼續努力探索如何完成電池、驅動器和計算設備的小型化和輕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