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眼里,人工智能(AI)非常神秘,其實一點都不然。也許你每天都遇到它,盡管你并不知道。你的行動幫助它成長,然而你很少再去想它。人工智能就在你的口袋里,在你的車里,在醫生的辦公室里,甚至在孩子們的學校里。
我們通過電子設備搜索各種信息,我們依賴GPS系統推薦的最佳路線,我們根據追蹤我們瀏覽習慣的精明算法提供的建議做出購買決定。我們的個人助理忠實地站在廚房或者起居室,或待在我們的手機里,等待我們的咨詢。我們仍然不禁想問,Alexa,什么是AI?
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搜索查詢AI,無論我們認為它是有用還是干擾,授權或操縱,這項技術都已經在那里,我們如何使用它,是我們的選擇。
RIA在人工智能領域搜尋最出色的典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難以捉摸的本質。這些是在AI和機器人領域擁有數十年經驗的研究人員和企業家。他們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人工智能不會在短時間內統治世界,但其崛起值得關注。
AI仍處于起步階段,表現差強人意
AI領域充滿了炒作、恐懼和誤解。專家稱我們需要少一點傲慢,多一些謙遜。
Rodney Brooks表示,“我認為最大的誤解是它還有多遠。我們一直在研究人工智能,從1956年開始(AI之父John McCarthy創造了‘人工智能’這個詞),到現在已經有62年的歷史。但它比物理要復雜得多,物理也花了很長時間。我認為我們仍然處于AI的初級階段。”
Brooks是Rethink Robotics的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他創立該公司的目標是將智能、價格合理且易于使用的協作機器人帶入制造業。他還是iRobot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也是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的前主任。Brooks是人工智能發展協會(AAAI)的創始會員之一,他在計算機視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供職過多家機構并且成就非凡。
Brooks非常關心有關AI和機器人的誤解,因此他專門開了一個博客提供一些正向的觀點。他最新的一篇文章是關于當前技術趨勢的一些預測,包括無人駕駛汽車、太空旅行、機器人和深度學習。
Brooks認為,大部分的AI炒作來自最近的新聞報道,包括令人驚嘆的擬人化仿生機器人的展示,還有乒乓球、圍棋以及Jeopardy等電視問答游戲。沒錯,AI已經存在,但還處于嬰兒階段。
一些誤解源于將機器性能等同于能力。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執行某項任務時,我們可以假定一個人必須擁有某些能力(技能和才能)才能執行這個任務。這與AI不一樣。
Brooks表示,“AI系統下棋可以下得非常好,但它可能甚至不知道它是在玩游戲。我們錯誤地認為機器的性能是他們的能力。當你看到一個程序如何學習人類學習的東西時,你可能就會犯錯,認為它具有你所具有的豐富的理解力。”
以波士頓動力的Atlas機器人為例,在一個視頻中,Atlas完美地演繹了后空翻,隨后這個即使開始刷爆朋友圈,關于機器人將統治人類的言論也愈演愈烈。但我們的AI專家說,事實并非如此。
Brooks提醒我們,這種類型的演示都是精心策劃的,“它必須非常快地進行大量的計算,但這是一個非常謹慎的設置。它不知道這是在做后空翻,它甚至不知道這是哪里。它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比如一個人完成后空翻之后就會知道,‘哇,我剛剛倒過來了。’機器人也不知道倒立是什么。它只有一些數學方程式,以及力和向量,但卻無法推理。這跟人類完全不一樣。”
沒有背景,無法比較
人類智能與機器智能的一個重要區別是背景。作為人類,我們對周圍的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而AI不會。
Brooks表示,“我們研究AI已有60年,但我們離目標還有很遠。這就是為什么我不擔心我們會擁有超級智能AI。”
Brooks繼續說道,“我們在某些狹窄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那就是現在的革命,那些狹窄的道路。當然,語音理解與十年前截然不同,我常開玩笑說,語音理解系統是建立在你按下或說‘2’表示挫折。那不再是真的。”
他舉了亞馬遜的Alexa為例,谷歌的Assistant和Apple的Siri是另外兩個例子。
Brooks說,“你對Alexa說了什么,它都能很好地理解,即使當時放著音樂,甚至房間里有其他人在聊天。這真是太棒了,這主要得益于深度學習。因此,在某些狹窄的領域,已經變得更好。而我們將利用這些狹窄的部分創造出更好的產品。當我創辦Rethink Robotics時,我們研究了所有的商業語音理解系統。當時,我們認為讓工廠里的機器人具備語音識別能力是很荒唐的,我想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這完全可以成為現實。但是在2008年的時候并不是這樣的。”
語音識別編譯正確的字符串。Brooks說,準確的字符串足以做很多的事情,但還沒有人那樣聰明。
他表示,“那是不一樣的。獲取字串是一種狹隘的能力,而我們距離它不是那么狹窄。”
這些狹窄的能力已經成為許多樂觀的人工智能預測的基礎,這些預測對我們未來人類的角色過于悲觀。
AI預測?要考慮來源
一些在科學、技術和商業領域備受推崇的人物警告AI將讓人類走向滅亡。但知情者的觀點很重要。要考慮來源。
Ken Goldberg認為,“我們不能說機器人和AI突然要接管世界。他們都是聰明人,所以每個人都認為他們知道他們在說什么。但那個真正跟機器人一起工作的人意識到盡管這項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我們依然離當前的電影及新聞里描繪的人性化機器人還很遠。”
Goldberg一名教授,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業工程和運行研究的特聘教授,同時,他也是CITRIS“人與機器人”計劃和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實驗室(AUTOLAB)主任。他擁有八項專利,并在機器人算法、自動化和社會信息過濾等領域發表過很多論文。2000年,Goldberg獲得了RIA著名的Engelberger Robotics Award,以表彰他在教育方面的卓越成就。
恐懼與夸張
Goldberg和Brooks都強烈反對夸大AI的威脅。他們警告我們要小心“小雞式”的焦慮,例如AI會導致大規模失業,或者會產生一大批控制世界的只能殺手機器人。
Goldberg說,“人們害怕機器人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甚至當你想到技術失控就感到恐懼。”
從《普羅米修斯》到《弗蘭肯斯坦》再到《終結者》,他引用了一個反復出現的主題,那是深深植根于人類心靈之中的。我們恐懼那些我們不熟悉的東西。我們害怕我們不理解的東西。
Goldberg說,“人工智能是同一個故事的最新說法,一次又一次地拿來講述。”
我們的專家指出,大部分的恐懼來源于那些不在AI領域工作的人。Brooks和Goldberg的回應是許多自動化和機器人產業人士所熟知的,機器人要復雜得多。
Goldberg表示,“有很多任務,甚至是重復的任務,是非常微妙的,需要比現有機器人更復雜的能力,才能完成。雖然我認為機器人變得越來越好,而且我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我認為緩和這些夸大的期望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不會再重復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人工智能的冬天,當時人們的期望很高,但機器人卻達不到要求。”
Goldberg還指出,“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想說這里沒有機器人革命。因為我們確實認為機器人將會有更多的應用和用途,但遠遠還達不到我們所談論的層次,比如機器人將搶走人類近半的工作。”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