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說
只要有時間和精力,我就會繼續(xù)為患者的健康而努力。
都說“流感年年有,今年特別兇”!流感這個大boss今年怒刷了一波又一波存在感,周圍不少人都中招了。但很多人依然分不清“流感”和“感冒”,有人誤把流感當普通感冒,拖著拖著最后延誤了治療,有人誤把普通感冒當流感,嚇個半死最后只是虛驚一場。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蔣衛(wèi)民主任就和你好好聊聊流感那些事。
蔣衛(wèi)民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感染科
主任醫(yī)師
點擊咨詢
蔣衛(wèi)民,主任醫(yī)師,教授,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感染病分會委員。1993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醫(yī)學院(原上海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并就職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感染科,師從中國著名的感染病學專家翁心華教授,于2004年獲得復旦大學內科學博士學位。2005年赴美國南加州大學進修,從事HIV感染者細胞免疫及HIV耐藥機制的研究。回國后參與完成艾滋病相關的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十一五、十二五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
擅長各種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異常、各種發(fā)熱性疾病、寄生蟲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感冒VS流感:我們不一樣
流感這個大boss有時候也蠻心塞,很多人總是將它與感冒混為一談,認為流感就是嚴重的感冒,而感冒就是癥狀比較輕的流感。
但是,流感和感冒真的不一樣。
性質不同
感冒,一般指普通感冒,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竇、咽部、喉部,這個區(qū)域感染的病原體大多是病毒。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主要是鼻病毒,感冒沒有特定時間,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
流感,指流行性感冒,也稱季節(jié)性流行性感冒。雖然名字中也帶了“感冒”二字,但和感冒并沒有什么關系。引起流感的病原體只能是流感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丙型流感病毒,一般在冬春季發(fā)病。流感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可累及呼吸系統(tǒng),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所以流感會有一些類似感冒的癥狀,但更多的是全身表現。
2
癥狀不同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癥狀,其實并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相似。一般初步區(qū)分兩者,靠的就是——看癥狀!
簡單地說,普通感冒的癥狀輕,流感的癥狀重。具體什么概念呢?
普通感冒:
● 不發(fā)燒或者低燒,高燒39℃以下居多,一般發(fā)燒1~2天;
● 可能有輕度疼痛,但頭痛情況較少;
● 會有打噴嚏、流鼻涕、咽痛、干咳(輕度或中度)的情況。
流感:
● 容易發(fā)高燒,一般在39℃以上,甚至40℃以上,發(fā)燒很快,高燒不退,可能會持續(xù)3~5天;
● 全身酸痛,疼痛明顯,感覺疲勞乏力;
● 會有流鼻涕、咽痛、劇烈咳嗽的癥狀,有時伴有腹瀉嘔吐或胸部不適。
3
應對方式不同
普通感冒是有自限性的,一般1周左右就會自愈,所以無嚴重癥狀的話可以不用或少用感冒藥。精神不好、癥狀嚴重影響生活,或者超過2周還沒有恢復,可以去醫(yī)院治療。
流感雖然也有自限性,但病程較長,具有感染性,并且容易引發(fā)肺炎、心肌炎等,所以發(fā)現自己癥狀嚴重疑似流感的時候,就可以去醫(yī)院接受治療了。
對抗流感:防治攻略請收好
在治療流感前,首先要確定的確是流感,區(qū)分流感和普通感冒可不能只靠癥狀。只有正確的病原學診斷,才能區(qū)分流感和普通感冒,從而更好地指導治療。
治療流感方法
1. 應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比如奧司他韋(達菲)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確診流感后,盡早開始抗病毒治療,這些抗流感病毒藥物在發(fā)病的48小時內使用效果較好,隨著時間的變化,療效會下降,但是用總比不用的好。
2. 隔離患者,保持房間通風。因為流感極強的傳染性,不要過于頻繁接觸患者。
3. 休息,注意觀察。流感易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尤其是老人兒童更需要密切觀察,發(fā)現有繼發(fā)細菌感染時,及時使用抗菌藥物。
流感預防方法
1. 接種流感疫苗。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流感病毒的變異性,接種疫苗2~4周后開始起保護作用,6~8個月后保護力度下降。因為每年流感病毒會發(fā)生變異,和前一年不一樣,所以疫苗每年都需要接種。
2. 服用抗流感藥物。藥物預防并不能代替疫苗,只能作為一種臨時的預防措施。
3.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注意環(huán)境的通風、清潔;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注意掩住口鼻;流感病人外出佩戴口罩等。
4. 適當隔離。如果家中有流感患者,注意適當的隔離,常用物品等單獨存放、消毒。
5. 適量運動,增強體質,均衡飲食。
答疑解惑:拒絕“不確定”
流感患者要不要住院?
流感傳染性較強,當流感季節(jié)來臨,往往呈現爆發(fā)勢態(tài)。新聞上流感的出現總附帶“隔離”字樣,很多人就疑惑,得了流感是不是就需要住院“隔離”。
其實大多數流感患者是不需要住院的。絕大多數人得了流感以后,會在1~2周左右慢慢恢復,這類人只需要居家隔離,在家好好休息,多飲水,口服抗病毒藥物,對癥處理后,就可痊愈。
但是,流感病情嚴重者需要住院治療。流感有時候會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如原發(fā)性病毒性肺炎、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中樞神經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這些情況就需要住院治療。
普通人怎么判斷病情嚴重呢?
1.患者感到呼吸急促或者呼吸困難;
2.患者感到胸部或者腹部疼痛或者有壓痛;
3.患者有脫水的表現,比如站起來時感到頭暈,或者是排尿減少;
4.患者感到神智意識出現問題;
5.患者不停地嘔吐或者不能進食足夠的液體等。
遇到上述情況,一定要去醫(yī)院,及時住院處理。
另外有一種特殊的流感一經發(fā)現必須住院治療,那就是禽流感。這是因為禽流感病死率高,需要密切觀察、積極搶救。
2
得流感后要不要輸液?
流感季節(jié),醫(yī)院輸液室人滿為患,大家總認為輸液比不輸液好,輸液后癥狀減輕明顯、康復起來快,有些甚至非輸液不可。
流感輸不輸液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流感患者不一定要輸液
單純型流感患者主要表現為發(fā)熱、乏力、渾身酸痛等,需要的是休息、大量飲水,根本不需要輸液。輸液無非就是補充了水分,這些水分可以通過喝水補足,沒必要靜脈輸入。
(2)輸液有時候也會有一些不良反應
臨床上能不輸液就盡量不輸液,因為輸液并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比如有些人藥物過敏,輸液反而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另外對有心臟疾病的患者,過多水分會增加心臟負擔,也不建議輸液。
(3)某些情況可以輸液
中毒型流感或禽流感患者,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這時候需要一定的輸液治療。
3
流感患者要不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大家習慣稱為“消炎藥”。有的人一遇到病痛就希望使用一些抗生素消消炎,甚至把抗生素當成退熱藥物。遇上流感,想當然就要求醫(yī)生使用抗生素治療。
這是不對的。
抗生素主要是指抗菌藥,流感的發(fā)生并不是細菌感染,而是病毒感染,所以抗菌藥對流感是無效的,只有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才對流感病毒有效。
當然,流感患者有時候也會用到抗生素。當患者因病毒感染導致抵抗力下降,并發(fā)細菌感染時,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具體如何用藥,一定要聽從醫(yī)生的建議。
4
疫苗怎么接種?
流感疫苗有滅活疫苗和減毒疫苗,一般選擇滅活疫苗,它其實是一種被殺死的病毒,不會使人染病,又可以使人產生抗體。
流感流行前1~2個月是接種疫苗的最佳時間。流感疫苗并非永久有效。因為流感病毒特別容易變異,每年的疫苗所含毒株都會隨之改變,加上因疫苗產生的抗體會隨著時間的延續(xù)而下降,所以流感疫苗每年都需要重新接種。
疫苗接種后可能會產生接種部位發(fā)紅、酸痛、低燒等癥狀,一般24小時候會自行消失,如果持續(xù)發(fā)燒或有其他嚴重不良反應,則應及時就醫(yī)。
專家觀點
流感年年爆發(fā),它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皮膚接觸傳播,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危害性大的特點。尤其在人群密集的場所爆發(fā)流行,比如學校,而兒童抵抗力弱,更容易傳染流感。
誰都想健健康康、精神滿滿地工作學習,比起流感發(fā)生后盡早治療,“防患于未然”更加重要。很多人猶豫著要不要打疫苗。我們建議6月齡~6歲兒童、60歲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醫(yī)務人員,及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養(yǎng)老院和其他慢性病康復機構的工作人員、公共場所的服務人員為優(yōu)先接種對象。其他人群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