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極”真能降血壓,31項研究集體實錘……
2020-08-06原創: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怕吃降壓藥?打太極啊!
在中國,有近30%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其中絕大多數是中老年人,60歲以上人群中的高血壓患病率更是高達40%。2018年發布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生活方式干預在任何時候對任何高血壓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療。前5項生活方式干預的內容似乎比較容易實現,但增加運動一項卻難住了以老年人為主力的中國高血壓患者——老年高血壓患者往往病情復雜,更可能合并有肌肉、骨骼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很難進行固定強度的有氧運動。另一方面,每天跑步、使用健身器材、爬樓等運動方式不太符合中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還可能因為操作不當帶來意外傷害。但運動的好處卻讓人眼熱,有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平均降低收縮壓(SBP)3.84 mmHg,舒張壓(DBP)2.58 mmHg[1]——不要小看這幾mmHg的差距,如果患者血壓本身就在“及格線”附近,穩定降低一點點,或許就能少吃一種降壓藥,同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沒有老年人能夠耐受,同時也能夠降低血壓的運動呢?是時候祭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能——太極拳了!看上去一點也不累的太極拳憑什么能夠降血壓?就算能降,效果會好嗎?國內外的研究者們一邊懷著對太極拳降血壓的質疑,一邊暗搓搓地進行了大量太極降血壓的研究——從1997年到2018年,有超過1000個太極拳降血壓的研究得以發表[2]。而就在最近,中外研究者強強聯手,共同發布了一份至今為止最全面、涉及研究最廣泛的“太極降壓”薈萃分析,用現代科學的思維驗證了太極拳的降壓效果,為中華傳統運動打call!研究人員從1997-2018年間超過上千個太極降壓研究中甄選出31個研究進行分析[2]。為了慎重起見,其中既有用中文發表的研究,也有用英文發表的研究,并且研究者們還將中文研究和英文研究進行了分別的薈萃,以保證研究的中立和客觀。近期,這項研究終于發表在《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版)》(IF:5.2)上。
研究者選中的31項研究中,包含13項中文研究和18項英文研究,共涉及3223名高血壓(SBP=136.9±15.2 mmHg;DBP=83.4±8.7 mmHg)參與者,這些參與者都是年齡在41-71歲的中老年人。在干預組中,參與者每周練習太極拳4次左右(4±1.4次),每次持續1小時左右(54.0±10.6分鐘),持續22(±20.2)周。總體來看,太極拳能夠顯著降低SBP(-11.3 mmHg)和DBP(-4.8 mmHg),且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01)。為了防止不同語言環境下的研究數據給結果帶來偏倚,研究人員分別分析了英文研究和中文研究的血壓差異,發現在英文研究中,SBP和DBP的降幅僅有中文研究中的一半左右(圖4)——英文研究中SBP降幅僅有10.4 mmHg,DBP降幅為4 mmHg,但降幅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為什么不同語言環境下的研究結果會有差異呢?研究人員在討論中猜測,這是由于中文期刊更樂于發表降血壓效果好的太極拳研究,而降血壓效果不好的,都被刷掉了……也可以理解為:中文期刊的編輯對太極拳降血壓的期待值很高,以至于降壓效果不好的,人家都不給發了……當然,即便是在英文語境中降壓效果略差,太極拳也沒有輸了牌面,其在英文研究中的平均降壓值仍然與中等強度有氧運動(SBP下降8-14 mmHg)[3]相當。研究人員表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28%)的成年高血壓患者能夠真正依從有氧運動的建議[4]。為了讓每個高血壓患者都能動起來,用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來抵抗高血壓,應該將太極拳這樣具有降壓效果的運動作為有氧運動之外的備選項。近年來學者們逐漸關注到有氧運動的局限性,各國的傳統運動都被納入了降血壓研究的懷抱。除了太極,瑜伽也是近年來降壓研究中的新寵,“在看”破100的話,下一期我們就來盤一下瑜伽降血壓哦~
今天就嘮到這里,小編這就去給外公找太極拳學習視頻了![2]Wu Y, Johnson BT, Chen S, et al. Tai Ji Quan as antihypertensive lifestyle 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1]. J Sport Health Sci.
[3]劉曄.有氧運動對高血壓高危人群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1):101-102.
[4]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Topics & objectives - physical activity Healthy People (2020)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