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閔行市民請注意
重磅好消息來了!
軌交15號線將于春節
(農歷新年)前開通試運營
劃重點!
桂林路站因施工建設難度和疫情綜合影響需要適當延長工期,本次暫不開通。該站因站本體長度、場地及周邊管線搬遷等多方因素,施工組織難度極大、工藝十分復雜,經各承建單位合力追趕進度,首先確保了全線軌道貫通、列車上線調試等計劃節點。目前該站建設尚需時間,實現開通后同步實現與9號線桂林路站換乘。
婁山關路站與2號線換乘通道因涉及與商業體地下空間改造,暫時實行站外虛擬換乘,待改造完成后即可實現2號線與15號線的同站換乘功能。
同時,受去年疫情對部分車站出入口工期造成不利影響,連接的地面人行道尚未全部恢復,相關施工單位正在全力推進施工作業,爭取早日為乘客提供出行便利。期間,乘客可通過臨時便道進出站。
這條線路可不簡單
↓↓↓
創下地鐵建設史上多個“最”:
15號線是國內軌道交通建設史上一次性開通最長地下線路
它也是上海乃至全國一次性開通里程最長、運行等級最高的全自動運行線路
其信號調試時間最短、區間穿越次數最多
15號線工程起自閔行區紫竹高新區站,止于寶山區顧村公園站,線路全長約42公里 ,設地下車站30座,其中8座車站與路網中既有和在建的9條線路形成換乘。詳見↓
途經包括閔行區、徐匯區、長寧區
普陀區、寶山區5個區
連通了
9座高校共10個校區
▽
包括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華東師范大學閔行校區、華東理工大學徐匯校區、上海師范大學徐匯校區、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徐匯校區、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古北校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仙霞路校區、華東師范大學中北校區、同濟大學滬西校區、上海大學寶山校區等9座高校10個校區。
4座公園
▽
顧村公園——春可賞櫻
長風公園——夏可賞蓮
桂林公園——秋可賞桂
上海植物園——冬可賞梅
3個國家級科創園區
▽
紫竹高新區
漕河涇經濟技術開發區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2個火車站
▽
上海南站、上海西站
連接了多個重要區域
▽
真如副中心、長風商務區、南站地區
當然,15號線的實力不僅在于以上這些
最最重要的是!
這里打造了上海“最美地鐵站”
吳中路站和上海南站取消了柱網
直觀感受就是“無遮擋,大空間”
有多美?來看看↓
在吳中路站
一進入站廳層
便能感受“大跨拱頂”
這一結構帶來的空間感
在站廳拱廊兩側
一幅長達70多米的畫卷
通過LED燈帶
將浦江兩岸的天際線動感呈現
視覺效果吸睛
有望成為市民乘客打卡的網紅點
上海南站站
主體設置在萬科商業地塊內
主體部分的頂板
設置成弧形頂提高空間感
車站站廳層主體一側
與商業下沉式廣場全連通
形成通透明亮的站廳層
考慮到該站綜合交通樞紐的性質,在方案階段,設計者們便將地鐵與公交、鐵路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換乘考慮在內,最便捷地實現1號線、3號線、15號線、國鐵與地面公交車的換乘。
華東理工大學站
上海南站站
桂林公園站
吳中路站
婁山關路站
長風公園站
其他設施
15號線小知識
古海岸線裝修主題,領略“滄海桑田”,你愛了嗎?
距今6500-3000年,在上海西部形成了縱貫南北的古海岸線——“岡身”線,至今上海轄區陸域面積已達到6800多平方公里。15號線線路走向正好與上海的古海岸線相平行,裝修設計理念即從“岡身”線出發,采用多種設計手法,衍生出從海岸到大地過渡的設計理念。
在線路色彩定位中:全線標準站選用巖石棕、灘涂橙、沙灘金、海水藍由海岸到大地過渡色為主題色。
在裝修理念定位中,由北向南結合周邊主題公園,打造春(顧村公園站:浪漫櫻花)、夏(長風公園站:乘風破浪)、秋(桂林公園站:金桂飄香)、冬(紫竹高新園區站:寒日常青)四季轉換的裝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