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 愛 情 遺 漏 的 “群”
天天
“剩男”、“剩女”這兩個略帶個性和苦澀的詞,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在網絡上悄然興起,如今已經成為關注度極高的社會話題。在現代都市中,保持著單身的生活狀態,不管是否愿意,都已被人們冠以了“剩男、剩女”的稱號,被不情愿地劃分到了“剩男”、“剩女”的行列。“剩男”、“剩女”大都擁有高學歷、高收入。
社會學界認為,中國曾經出現過三次單身潮:第一次出現在1950年第一部《婚姻法》頒布之后,大量“一夫多妻”的婚姻解散,形成巨大的女性單身人口;第二次是因為“文革”結束后,急劇形成龐大的返城大齡青年群體;第三次,則是在上世紀90年代前后,理想主義在青年男女中盛行,感情開始在婚姻中得以強調。
“剩下來”的原因有很多,說不清。圈子窄,不主動出擊的話,就永遠是剩下來的那個。該相親就相親,該談戀愛就談戀愛,也就是在生活里,該干嘛就干嘛,但切忌,好好工作,平時盡量提升自己,多多充電,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社會在進步,男女的需求已經不只是停留在早期簡單的階段,社會壓力太大、誘惑太多;人往往不能容易滿足,導致現在過多的‘剩’。每個人都在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條件更好的……可惜往往就“剩”在這個方面了。反正已經等了這么多年,只能堅定不移地繼續等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要找個合適的是那么的困難和渺茫。如果能找到最好,如果沒有,時間耗掉了,一天,一個月,一年……久久就成了---‘剩’
很多人都認為說“剩”是要求的條件太高了,其實不是的,只是遇到適合的另一半幸運指數差了點,也許好事多磨吧!!!
“剩男”、“剩女”幾多無奈幾多愁.“如今自稱‘剩男’‘剩女’并不表達他們自認為多余的負面情緒。相反,當‘剩’成為某種流行關鍵詞后,這樣的自貼‘剩’字標簽的行為應該被理解為是一種自我調侃。
現代社會,隨著工作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剩男剩女”的群體也越來越大,但是面對現狀,卻有些束手無策。
曾經有個女人,24歲的時候她說,我可以嫁人了。28歲的時候她說,我要嫁人!35歲時候她說,完了,來不及了,好想談次戀愛。40歲的時候她說,好像單身也沒什么,哎,就這么一個人過吧。
曾經有個男人,24歲的時候他說,20歲的女孩真漂亮。28歲的時候他說,20歲的女孩真漂亮。35歲的時候他說,20歲的女孩真漂亮。40歲的時候他說,20歲的女孩真漂亮。
時代的快速發展,剩男剩女現象終究繼續下去,演變成一種正常現象而不再受世人過多的關注。適時地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婚姻,相信幸福不會離我太遠。不管幾歲了,永遠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天亮了又黑,我已走過了幾季 ;愛給了又收,我究竟還在等誰……
如果真是仰望的原因,如果可以,請偶然低下頭,也許,幸福就在身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