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47“奇努干”串列雙旋翼運輸直升機是美國波音公司制造的大型直升機,1962 年投入使用。在越南戰爭期間,750 多架 CH-47 投入使用,損失了 200 多架。除了西科斯基公司的 CH-53,支奴干這是西方最重型的直升機,不光可以運兵,還可以運輸物資、車輛、裝備,甚至可以作為空中吊車吊運受傷的直升機,在美國和盟國陸軍中得到廣泛的使用。
CH-47直升機采用不多見的串列雙槳,兩副旋翼一前一后,不但同時提供升力,還自然地抵消了旋翼的反扭力,省卻了直升機上常見的尾槳和尾撐。
由于性能的優越性,有較大的載重量,能滿足高原飛行。CH-47一度被中國空軍認為是一種理想的重型戰場運輸直升機。中美密月時期,中國一度曾經計劃進口以及引進生產CH-47的民用型號——波音234直升機,經過談判中方決定進口六架CH-47直升機,外加引進技術,在國內進行生產組裝。但最終該項目未能實施。
CH47曾經來過中國做演示飛行測試,1986年還在安徽進行了跨江輸電線路的放線任務。波音公司當年對這個交易相當上心,甚至在來華測試的一架支奴干機身上噴涂了中國國旗和中國民航的標志(見題圖)。
波音234是波音公司給這款直升機的“民用”編號,而CH-47則是美軍給這款直升機的軍用編號。就像黑鷹直升機,西科斯基公司的編號是S-70,而美軍的編號則是H-60。
中國空軍也曾經擁有過一架CH-47的早期型號,不過并非1980年代從美國引進。而是當年從越南和柬埔寨戰場獲得的戰利品。1975年越南方面決定向我轉交在戰場上繳獲的美制F-5E戰斗機和CH-47直升機各一架,中國空軍組織技術人員赴越南接收,并通過海軍艦艇運回國內。
這兩架飛機都是性能完好無損的,技術狀態也相當好,加了油就能起飛。只是CH-47的座艙大門因為手榴彈爆炸有一些破損。該機運回國以后曾被用于科研測繪研究,后來的機體被收藏進北京的中國航空博物館。
1949年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失敗,逃往臺灣以后,也曾對縱裂雙旋翼直升機有過探索。1955年8月,經過三年研制,位于臺灣臺中的國民黨空軍第三飛機制造廠制成了CJC-3A型縱列雙旋翼直升機,發動機為一臺中置的190馬力的 Lycoming 引擎,兩個座位,旋翼直徑6.47米,總重930公斤,凈重68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180公里,巡航時速136公里,爬升速度466米/分鐘,懸停高度3660米,航程216公里。1956年3月9日,該機進行了自由飛行試驗,直升機升降、懸停和原地轉動都很方便,操縱自如。
對串列雙旋翼直升機,新中國也有過早期探索,譬如在狂熱的大躍進期間,就誕生過“紅色支奴干”——“上燈一號”直升機,這是上海燈泡廠設計的海陸空三位一體直升機。沒錯,上海燈泡廠,過去我國一些國營企業的名稱,通常跟主營業務沒啥關系,尤其是軍工企業,譬如拖拉機廠是生產坦克的,工具廠是生產子彈或槍械的,化工廠是生產炸藥的,機器廠是生產炮彈的,機器制造廠是生產大炮的。
“上燈一號”直升機設計目的是為了1958年的國慶獻禮,要求當年制作出模型,計劃1959年完成制造工作,模型完成后不久項目下馬。該機可天上飛、水里游、地上跑。
“上燈一號”為6座水陸空三用直升機,也就是說,該機可以作為直升機在空中飛行,也可以作為船舶在水面行駛,也可以作為小客車在地面奔馳。該機動力裝置為1臺多氣缸活塞式發動機,設計功率450馬力,發動機前端帶動前旋翼,后端帶動后旋翼、水中螺旋槳和陸用車輪。旋翼為三片式木質槳葉,不工作時可折疊。該機機組兩人,載員4人。旋翼直徑8米,機長10米,寬1.8米,旋翼間距7米。最大起飛重量1.8噸,最大平飛速度150千米/小時,升限3000米,航程65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