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合溫膽湯,現臨床常用之溫膽湯,多據宋代陳無擇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由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炙甘草、茯苓組成。
本方清膽和胃,理氣化痰,用治膽胃不和、痰熱擾動之虛煩不寐、胸滿、口苦、驚悸或嘔吐呃逆及癲癇等病證。導師將兩方合用,組成基本方如下:柴胡、黃芩、法半夏、陳皮、茯苓、竹茹、枳實。
若嘔惡者加生姜,因其少陽樞機不利,膽火內郁,更兼濕熱阻滯,故去參、棗、草之甘壅。
本方既能疏解氣郁,又能清熱化痰,對于氣郁痰火所致的目眩、耳鳴、憂郁、失眠、心悸、癲癇、婦科濕熱帶下等均有較好療效。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柴陷湯與柴胡溫膽湯明確論及二方的異同:二者雖涉及樞機不利,濕(痰)熱阻滯胸膈,并有胸痛,但前者多無神志癥狀,而后者神志癥狀較為突出,二者組成差別雖小,但適應證各有不同,可供同道參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