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以圖解讀明中期青花瓷

 文 / 上海 高阿申

明中期,系指成化(1465~1487年)、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1年)三朝。明代青花瓷經歷了正統、景泰、天順這三個朝代的“空白期”(亦稱“黑暗期”)之后,至成化,景德鎮御窯廠的瓷器生產又得以全面恢復。因此,明中期是我國陶瓷燒造史上的重要歷史時期,瓷器質量很高,被稱為“青花瓷的振興期”。

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特征

1、成化期明成化朝歷時23年,青花瓷的風格大致可分為前后兩期。成化前期的青花瓷紋飾與造型受宣德窯影響頗大,亦即有很多成化瓷的紋飾與器形系模仿宣德朝,這已從近年來于景德鎮龍珠閣御窯廠遺址同地層出土的器物中得到了證實(圖1)。而一些呈色淡雅,器形小巧的青花碗、杯等,包括斗彩的天字罐、碗、盞等圓潤輕巧之物,多數為成化后期作品。對于2014年在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以2.8億多港帀成交的成化斗彩雞缸杯,人們可能還記憶猶新,發掘資料告訴我們,“所謂精巧細膩的成化風格,是在成化后期形成的”。這類瓷器大多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為主要特征,并成為成化青花瓷中的經典之作(圖2)。

(1)明成化青花花卉紋碗 御窯廠遺址同地層出土

(2)明成化青花高士杯 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成化早期,青花仍沿用蘇麻離青料,筆法也如宣德官窯青花,用小筆觸。因而青花呈色濃艷,在青花紋飾的筆道上帶有濃淡層次和黑褐色結晶斑(圖3)。成化中、晚期時,因“蘇青”料斷絕,遂改用江西樂平縣所產的青花鈷料,俗稱“平等青”,又稱“陂塘青”。青色淡雅,藍中閃灰,給人以柔和、透徹的感覺(圖4)。此后,再也沒有永樂、宣德“蘇青”料的那種顏色深淺不均及出現藍黑色結晶斑點的現象。平等青適合于人物紋及各種題材的繪作與渲染,從而增強了瓷器上的裝飾效果。因而成化青花瓷上的人物紋多見,這不同于永樂、宣德青花瓷。

(3)明成化青花花鳥紋罐 作者藏

(4)明成化青花夔龍紋碗 清玩雅集20周年收藏展展品

成化以前,紋飾上有一支筆的繪畫特點,致線條同圖案輪廓內的青色常混為一體。成化時出現二支筆工藝,渲染層次多了,輪廓線分明了,與前朝有明顯變化,此為時代特征之一。(參見圖1、圖4)

成化款:1. 均為六字二行款,沒有四字款。2.款均為楷書,不見篆書款。成化青花楷書款有六字二行雙圓圈和六字二行雙方線款。還有從右到左六字一行橫款和單一“天”字等寫法,無論雙圈還是雙框線,款識一般都和款字靠得較近(參見圖1、圖2、圖4),不像宣德的雙圓圈與款字分隔較遠、款字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圖6)。雙框線往往顯得不夠工整,線條不夠垂直,顏色濃淡不一。清代和民國的仿品沒有這種特征。清朝康、雍時的仿款,跟原件差距很大。現代仿品中,真正把成化款寫好、寫逼真的,大體出現在10年前的景德鎮高仿品上。3、字“古拙”“體肥”,采用藏鋒的筆法。善用粗筆道,字體柔中見剛,圓潤古拙。用10倍放大鏡看,字體的青料色澤顯得下沉,周圍如浮霧欲蓋。贗品則少見此現象。民窯青花有書“大明成化年造”六字兩行與“大明年造”四字兩行楷書款,以及“福”字銘。“福”字銘始于成化,時代性極強。而洪武、永樂之“福”字銘皆落于碗心(圖7)。

(5)明正德青花仕女紋罐 故宮博物院藏

(6)明宣德青花吹簫鳳紋碗底款

(7)明永樂青花牡丹紋碗 碗心銘“福”字?作者藏

2.弘治期弘治朝前后共歷18年,其青花瓷全面繼承了前朝風格,器形、青花料與成化時期幾乎沒有太大差別。特別是一些無款識的器物,很難加予區分,以致學術界有“成、弘不分”之說。其實,只要掌握要領,這兩朝的器物還是可以、亦容易予以區別的,至少在主體紋的構圖上,成化與弘治各有風貌,特征明顯,甚至可以說一目了然。

弘治時期,所用青花料與成化時基本相同,仍然采用國產平等青鈷料,色澤灰藍,呈色有淺淡的,亦有濃艷的。

3.正德期正德朝歷時16年,官窯的青花料早期多用江西樂平所產平等青,色澤較淺淡;民窯大多用江西上高縣等地產的石子青(又叫“無名子”),青花色澤青中帶灰或閃灰(圖5)。同平等青相比,石子青色澤稍顯灰暗,但呈色穩定,亦有少部分器物發色深沉,有暈散帶褐色鐵銹斑。正德晚期改用“回青”料,色澤艷麗,藍中泛微紫,與后朝嘉靖的青花相類。

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器物,由于青花色澤典雅多姿,在圖案花紋上又以疏朗取勝,顯得明快,故在明清青花瓷中享有盛譽。

就器形而言,“成化無大器”,是成化瓷在造型上的一大特點。盡管成化早期大多以宣德器為摹本,但所造之物胎體不厚,器形亦不大,傳世品大多在33厘米大小以內,少見有宣德時的大器。而弘治朝偶見一些大件器。正德時,胎體多數較顯厚重,這與前朝有明顯區別,并生產有一些如梅瓶、出戟尊、葫蘆瓶等造型凝重之大件器物。

明中期青花瓷紋飾及胎釉特征

1.成化瓷底部雙邊線近圈足的那根青花弦紋線(參見圖3、圖4),顏色比較深重,而上面一根弦紋線則顯清淡(注:耿寶昌先生語)。

2.成、弘的罐或香爐的內口邊沿,有時會加飾1~2道青花弦紋線(圖8)。

(8)明成化青花人物鼓式爐作者藏

3.肩部與脛部(下腹近底的部分),出現青花變體蓮瓣紋與簡化蓮瓣紋(圖9)。通常情況下,這類輔助紋飾不是成化便是弘治的;而肩部與脛部出現青花方體蓮瓣紋與簡化蓮瓣紋之紋樣,不是弘治就屬正德(參見圖5)。

(9)明弘治青花折枝牡丹罐 作者藏

4.脛部常飾以螺絲靨形蓮瓣紋,而蓋面紋飾大多與肩或脛部之輔助紋飾相呼應。這類螺絲靨形蓮瓣紋邊飾,明景泰、天順時出現,成化時盛行。

5.成化經常模仿宣德紋飾,故多見夔龍,還有香草龍(參見圖4)。晚明此紋樣明代少見,即便有亦粗俗不堪。至清康熙朝,又見形象細膩、生動的夔龍與香草龍之模仿(這與康雍乾三朝喜好模擬大明瓷器有關)。

6.肩部常常飾有一周青花連弧紋邊飾,此連弧紋自成化起經常出現在明中期的罐與瓶等立件上,系成化至弘治的重要邊飾(圖10),時代性極強。

(10)明弘治青花團花紋蒜頭瓶武漢市江夏區博物館藏

7.明代多見嬰戲圖。明中期,主體人物常見4~16人,背景大多數為田野景色(圖11);明晚期或清代,背景多為庭院,童子一般二三人。

(11)明成化青花嬰戲圖碗 作者藏

8.成化瓷上的人物紋占據畫面的比例通常較大,所繪線條圓潤。例如人物臉部呈鵝蛋形,衣服畫成圓弧形,山石線條柔軟無凹凸之感,有的若卵(參見圖8)。此外,成化構圖飽滿,景致布局講究勻稱。弘治人物紋所占畫面的比例通常較小,景致空曠、深遠(圖12)。正德時的人物紋畫得有大亦有小,景致顯得對稱和布局平穩。

(12)明弘治青花人物樓閣紋蓋罐 首都博物館藏

9.成化喜以梵文(印度古代書面文字)做裝飾題材,器物多為廟堂供器,書寫的內容多屬佛教經文、咒語之類。咒語的目的是消災。正德慣以阿拉伯文做題材(圖13),文字內容主要為吉祥語、箴言、《可蘭經》經文及器物用途的說明。

(13)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番蓮長蓋盒 香港天民樓藏

10.雙頭杵交叉成十字形的十字杵紋,在成化時期極為流行。據《李朝實錄》《明實錄》《明史》等文獻記載,成化后期,京師大建寺廟,宮中大興法會,瓷器出現書寫梵文、藏文以及與佛事等活動有關的題材,“這當與成化后期憲宗皇帝酷好佛教有關”。

11.成化官器釉內氣泡細小、均勻、疏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鑒別時萬萬不可疏忽,以免誤斷或失之交臂。

12.器物的底足釉面同器身釉面色調經常不一致,底足釉面白,器身釉面色調為白中閃青。此特征始于成化,為前朝所不見。

13.明代的胎體潔白、細柔,釉質肥腴,潤如凝脂,呈半透明狀。有些器物迎光透視隱約可見胎體泛出淡淡的肉紅色,但并非絕對,當綜合器物全貌,避免以偏概全。

14.成化瓷器修胎規整,器身橫接縫的痕跡不明顯,盤子多有塌底(下塌)現象,碗、盤類等圈足較直、高。官窯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澀底兩種,以帶釉者居多。成化民窯器雖比不上同時期的官窯來得精細規矩,但質量大多上乘,質地潔白細膩,瓷化程度較好,繪畫工整,這在明朝各代中最為突出,甚或超過晚明時期之官器。弘治民窯繪畫有較多的為一筆涂抹法。正德民窯器胎體粗重,厚薄不均,橫接縫的痕跡明顯,碗的圈足較直、高。

15.明中期,民窯器的底部幾乎多為澀胎,自嘉靖起,絕大多數為釉底。

16.明代民窯器物多見有類似竹絲般的刮胎痕,尤其在器內與澀底,系修坯時留下的。

此外,同清代瓷器相比較,總體而言,明代器物的釉汁更顯肥腴、古拙,釉面不太平整,并多見漏釉、縮釉現象。而澀胎上,尤其在胎釉相交的露胎邊緣處,多見氧化鐵紅,有的色澤淡淡的,有的濃烈呈橘紅色。此類火石紅現象元明時期慣見,入清后則不多見,是為時代特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阿申:明中期青花瓷鑒定要領
明代青花瓷各朝紋飾工藝特征
弘治瓷器——萬彩叢中“雞油黃”
瓷器收藏常識(37)明代弘治時期青花瓷顏色釉彩瓷詳解
明代瓷器品種及其工藝特點
明中期瓷器之成化的延續弘治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靖县| 揭东县| 桓台县| 清河县| 萨嘎县| 赫章县| 彩票| 蒙城县| 司法| 灌阳县| 扎囊县| 佛山市| 阜新市| 白银市| 天等县| 行唐县| 连南| 东平县| 民勤县| 玉田县| 濮阳市| 行唐县| 沧州市| 沂南县| 景德镇市| 饶阳县| 弋阳县| 米林县| 介休市| 漳州市| 信宜市| 鄄城县| 绥江县| 兰州市| 北川| 伊金霍洛旗| 泰安市| 恩平市| 茌平县| 祁阳县| 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