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五彩是在元代五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早期的五彩由于色料缺乏所以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五彩。明代嘉萬年間所產的五彩又過于色澤濃艷,難以適應審美的需要,明晚期開始,隨著色料品種的增加,豐富了五彩瓷畫裝飾,這才使五彩瓷的發展走向正規。
圖為明代崇禎時期生產的五彩蓋罐。[大英博物館藏]此罐形制規整,做工精致。罐蓋上貼塑一只臥獅,對稱的雙獅戲球躍然其上;八角型的罐腹上用五彩繪出人物故事紋構成主題。畫面構思嚴謹,布局疏朗大方,是崇禎五彩瓷中的精典作品。
五彩瓷相對三彩瓷來說,除了豐富的色彩外,在處理場景及主題裝飾上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它基本屏棄了三彩單薄、俗氣的風格,轉而向寫實風格過度。在晚明五彩瓷畫中,無論是山水或人物故事,彩繪色料的有效運用,拓寬了寫實的場景意韻,同時加入寫意技法,使得五彩瓷畫虛實結合、灑脫自然的裝飾藝術風格。這種多色裝飾畫雖與清早期的五彩瓷畫的風格有著明顯的區別,但它對于清初五彩瓷裝飾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