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圖案一直是古陶瓷的重要裝飾題材之一,據最新的考古資料證實,在唐代恭陵中就出土了一件墨彩山水紋罐,這是迄今為止最早在古陶瓷上作畫的重要實物證據。
圖為乾隆御窯廠生產的粉彩山水紋碗。(臺北故宮藏)此碗的造型為侈口、深腹式;碗內施白釉,外壁用粉彩繪出山水紋作主題。畫面中山巒疊嶂,樹木密布,一條小溪順山勢而下,一葉扁舟依岸靠泊,船上兩人正在閑聊。碗下部以可旋轉的冬青釉為托,整個器物設計精巧,不愧是罕見的御用瓷器。
山水瓷畫是以山水為主要描繪對象的題材,它源自傳統的中國國畫,唐代晚期被首次移植于陶瓷裝飾上,宋代曾一度消失。元末開始恢復了對山水瓷畫的創作,明清時期廣為流行。瓷畫山水講究的是以景抒情,以景寄情的審美觀念,不同時代的山水瓷畫都較好地反映了人們對于山水的一種特殊的情懷和對社會形態表達的世俗態度,因而受到歷代人士的高度重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