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峽有2300多年的歷史,位于廣元以北約30公里處的朝天鎮南二公里處的嘉陵江上,因峽兩岸的山巖多呈銀白色,并和青峰、江水相輝映,使整個峽江好像鍍上了一層朦朧的月光,因此得名。
明月峽,原名朝天峽,因朝天鎮而得名。朝天,即朝拜天子之意,因唐朝玄宗皇帝避"安史之亂"南遷成都時,當地官員在此接待并朝拜而得名。后因明清時期,文人墨客們盛行崇尚自然,于是取李白詩"清風清,明月明"之意,將朝天峽改名為明月峽。
明月峽谷全長約4公里,寬約100米,兩岸石崖壁立,谷深約2千米,是嘉陵江沖破山脈而形成的峽谷。
明月峽是蜀道咽喉中的咽喉,是連接南北的唯一通道,地勢險峻,得天獨厚,數千年來,人們為了打通蜀道,在這里留下了古今六條道路。
這六條道路是:
1、遠古時候山民們走出的羊腸小道。
2、先秦時官府倡導在峽壁建立的棧道。古棧道采取懸崖搭架式棧道,在陡直的懸崖處,因無法于水中立柱,便鑿兩層或三層孔眼,第一層橫梁下支撐柱立于第二層橫梁上,且第二層支撐柱立于第三層橫梁上,且橫梁越到下面越短,這樣既可分解受力,又可減弱洪水的沖力。古人真是聰明啊。
3、峽中江邊船工們修建的纖夫道。
4、嘉陵江上的船道。
5、民國時期修建的川陜公路。此路段有一塊被炸開了的巨大巖石,路面上方懸垂著張牙舞爪的巨巖,被稱為“老虎嘴”,是這段老川陜公路最險要的部分。傳說許多司機開到此,都要請熟悉路況的當地老司機代駕,可見其危險程度。
6、川陜公路對面的五十年代修建的寶成鐵路隧道。
明月峽集先秦古棧道、 嘉陵水道、纖夫鳥道、金牛驛道、108國道、寶成復線等古今六道于一峽通行,被譽為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中國道路交通發展的活化石,是研究中國古代交通的重要場所。
明月峽古棧道遺址是迄今中國開鑿時間最早,形制結構最科學,遺存孔眼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具古棧道風貌的地段,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月峽更是國家級旅游風景區劍門蜀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地勢的重要性,自古以來發生的不少的歷史故事,如蕭何弄舟明月峽、利君用流芳明月峽、陸游魂斷明月峽、張獻忠威鎮明月峽、吳小莉情定明月峽等等。不走古棧道,不知蜀道難。明月峽雄奇險峻,李白過此方有《蜀道難》不朽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