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夜, 你沒有拒絕我!
那一夜, 我傷害了你,
那一夜, 你滿臉淚水,
那一夜, 你為我喝醉,
……
聽歌詞,好象在講一個曖昧的[Yi``夜``Qing]故事,心底將其小小的鄙視了一下。:)但歌手唱到“那一夜……”這三個字時,總感覺這三個字很熟悉,似乎在哪見過.今天在朋友的MSN上看到其簽名為“那一世的轉山,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很早以前,讀過的倉央嘉措的一首情詩里,也有“那一夜”這三個字: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六世達賴倉央嘉錯(1683-1745),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人物。1697年被確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10月25日,于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25歲時,作為上層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犧牲品的倉央嘉錯,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肅、蒙古、四川、衛藏、印度、尼泊爾等地。曾當過乞丐,送過尸體,生活極為艱苦。另有一說,倉央嘉錯在25歲時,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寫作品為二十五歲以前的東西。倉央嘉錯被人稱之為“神奇活佛”。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在讀到這首詩之前,從不知信仰可以被演繹得如此溫情脈脈,從來不知道虔誠還可以如此細膩溫柔。許多入藏旅行的驢友車友,每每聽到這首歌時,都不禁心有所感。也許,這段文字,正是跋涉漫漫旅途、樂走天涯的旅人們寫照吧
倉央嘉錯,作為被人傳唱百年的“神奇活佛”,是神王,也是情圣。
一個身為達賴喇嘛、政教領袖,為了追尋自由而甘愿放棄一切的人。
一個被“文殊菩薩”的化身——大皇帝所廢黜的達賴。
一個被人們堅信是真達賴的人。
一個在去世之后的幾百年中,使所有的藏族人都熱愛并崇拜他的人。
他寫的情詩,幾百年后,仍在六百七十萬人的口中,不斷地呤游傳唱。在西藏,有一首這樣的民歌唱道:
莫怪活佛倉央嘉措,
風流浪蕩;
他想要的,
和凡人沒什么兩樣
瑪吉阿米
在那東方山頂,
生起潔白的月亮,
瑪吉阿米的臉龐,
漸漸浮現在我心上
經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匯集倉央嘉錯詩選,收錄了66篇,這首詩作為篇首。瑪吉阿米直譯為“未嫁少女”、“未嫁娘”;據說八廓街的黃房子正是詩中這位少女居家之地,或說是微服出行的倉央嘉措以少年宕桑汪波的名義與情人幽會之處。這幢黃顏色的小樓驕傲地存在并成為某種象征。
我修習的喇嘛的臉面,
不能在心中顯現,
我沒修的情人的容顏,
卻在心中明朗地映見
在佛教觀念中,“佛、法、僧”被稱為“三寶”。就是說,佛、教義和僧人在佛教中,是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別是對向自己傳授法經典的喇嘛(佛的代言人),更要畢恭畢敬。但是,詩人在詩中表現出對佛法和喇嘛的淡漠,而對于人世生活卻是熱烈追求。
一個把帽子戴在頭,
一個把辮子甩背后,
一個說請你慢慢走,
一個說請把步兒留,
一個說心兒莫難受,
一個說很快會聚首。
短短六句詩,寫動作,男女有別;寫對話,言短意長;景中有情,詩中有畫。詩情,畫意,真切,細膩,充滿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