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陳美齡是因為一個視頻,年過60歲的她一如當年,笑靨如花。
她14歲就出道當歌星,聲音如空谷幽蘭、氣質甜美清純,與鄧麗君、山口百惠齊名。
鄧麗君與陳美齡
一時之間火遍大江南北。
少女時期的陳美齡
在紅透半邊天的時候,她卻選擇退隱,向世界名校的教育學進攻。
曾經炙手可熱的歌星把娃帶去工作地點,引起媒體強烈的爭議。
曾經眾星捧月的名人一邊奶著兩個孩子,一邊考取了斯坦福教育學博士。
陳美齡抱著二兒子在斯坦福大學畢業
從一線歌星到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她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孩子。
更神奇的是,在自己畢業后,她把自己家的3個兒子全都送進了世界頂尖大學斯坦福大學!
她吃的苦不比任何一個家長少,但每一個坎,她都過來了。
二兒子從斯坦福畢業時,陳美齡與三個兒子的合影
從斯坦福畢業以后,她依然出催眠曲、寫育兒書,為兒童義演……
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亞洲親善大使,她想為世上更多的孩子盡一份力。
歲月不饒人,但在陳美齡身上,你卻看不到歲月的痕跡。
從一線歌星到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大學的成功媽媽,現在的陳美齡已經成為了一個傳奇。
在此,陳美齡把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教育心得分享給大家。
把三個兒子送進了斯坦福,名校命中率100%
我的育兒觀從未改變
大家好,我是陳美齡。
上世紀80年代,30多歲的我正處于唱歌事業上升期,已經結婚生子。
當時我為了給孩子喂奶,背著兒子到工作場所工作,卻沒想到引發了整個媒體的爭議。
媒體的質疑紛至沓來:陳美齡太貪心了,又要工作,又要結婚,又要小孩,這怎么可能?
我告訴自己,我不但要工作,而且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憋著一口氣,我在第二年帶了老大,懷著8個月的身孕,考上了斯坦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
剛進學校的我,果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面對懷疑聲,我的心備受煎熬:陳美齡,你要做好媽媽,就應該在家里相夫教子,而不是帶著小孩去留學!
邊帶娃邊學習,我累得幾乎趴下:兒子想喝奶了,朋友就會把他抱到斯坦福的教室外面,我不顧別人的眼光,出來給兒子喂奶。
我也有很累的時候。
可不管哭了多少次,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學會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成為最優秀的家長。
陳美齡的3個兒子
在斯坦福讀博期間,我如饑似渴地吸收上課所學:
用取長補短、以點帶面地培養孩子的學習力;
用精挑細選的小游戲來發展孩子的專注力;
用音樂、藝術和運動來為孩子強體養性………
結果你們都知道了。
我成功地從斯坦福畢業,成為了一名教育學博士。
更神奇的是,在自己畢業后,我們家的3個兒子全都考上了斯坦福大學!
回想這30年來我的教育經歷,我更加確信了教育小孩的10字秘籍: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30年來見過無數家長后,我發現:
超過一半的中國孩子對學習的熱情都被壓抑了
美伢是個普通的80后年輕媽媽,年初她通過朋友找到我,滿臉愁容地說:
美齡,我的孩子10歲了,每天放學回家就立刻玩手機看電視,怎么叫她做作業她都不動,叫多了還會不耐煩,說什么都不聽,我都快被逼瘋了!
想到生活不止眼前的作業,還有明天后天和大后天的作業,真的會吐出一口老血……
我聽完對她說:
家長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這樣教下去你的孩子可能永遠都會痛恨學習。
說著我把“考點問答賽游戲教育法”告訴她。美伢回到家后,用我的方法,在每次考試之前帶娃復習。
兩個月后,母女二人的狀態就截然不同了!
過去,媽媽連哄帶罵都沒辦法讓娃做作業。
而現在,孩子每天晚上都主動問“媽媽我們什么時候來考點比賽呀?”
美伢媽媽的女兒不知不覺愛上了學習
最近一次考試,女兒一舉拿下了99分的好成績,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女兒最近考試拿到了99分,自信滿滿
后來我還收到了美伢的一封信,孩子和媽媽的關系有了180°的大轉變。
現在她經常會跑來和我主動分享一些她的故事,和其他小朋友說起話來也自信了許多。
在學習上,她的態度也變積極了,學習對她來說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的事,所以還整天拉著我讓我和她一起研究感興趣的問題和科目呢!
感謝美齡老師,讓我學會了如何真正做一個讓孩子驕傲的好媽媽。
其實家長所希望的,只不過是想讓孩子多吃點學習的苦,少吃點生活的苦。
有句諺語說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但如果不懂方法,這句話對教育小孩是沒有用的。
嚴厲黨:不做完作業不準睡覺,逼得好,母慈子孝;逼不好,醫院掛號。
補課黨:瘋狂給小孩報班,語數外樣樣不落,結果導致孩子提前對學習產生了抵觸心理。
獎勵黨:變著法兒給孩子獎勵,結果白白花費了很多心思,只讓孩子過早地對游戲漫畫成癮,將來學習越來越差……
從我身邊的例子來看,超過一半的中國孩子對學習的熱情都被壓抑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不能重頭再來,錯過了就沒有后悔藥。
而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是一位懂得教育的家長。
我是如何把3個兒子,
培養成斯坦福高材生的?
很多家長都曾問我一個問題:美齡,你是怎么把三個兒子都培養成斯坦福的高材生的?
而我總會回答:
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就不愛學習的。
下雨時,我會帶著孩子去公園找蝸牛,看雨滴。
他們玩得不亦樂乎,還會可愛地問你:“媽媽世界上哪里下雨最多,哪里下雨最少?”
好奇心是孩子最寶貴的禮物,善用它將會給孩子帶來不可思議的變化。
陳美齡和兩個兒子
想要教出優秀的孩子,一定要讓孩子理解原則的重要性。
我的大兒子小學時成績不好,一次謊稱考試成績沒出來。
我心想這太嚴重了,誠信是絕對不能碰的一條底線。所以和兒子一直聊,談累了,吃點東西,兩人又哭又抱,足足8小時。
原則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孩子的一生。從此以后,大兒子再也不對我隱瞞任何事情。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培養孩子“自我認同的內心”。
很多小孩不喜歡提問,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提的問題很傻。
但我從來不將孩子與別人做比較。這么多年來,從來沒有說過“快向哥哥學習”這樣的話。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我總是跟孩子說:
你永遠是最好的,有問題就問。
即便別人學會了,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哪怕一百個人和你一件不同,也要把自己的觀點堂堂正正地表達出來。
陳美齡和小兒子協平
迷茫的時候,我會教孩子選擇最難的那條路。
如果選擇難走的那條路,就不得不付出相應更多的努力,但從結果來看,也能進一步提高自己。
上名校是最終的結果,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孩子的學習力、自信力、誠信力、提問與表達力等等……
別忽略這些軟實力,這可能是孩子未來與別人拉開鴻溝的能力。
請家長們和我一起,
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我身邊有太多的家長,因為不懂教育而陷入了日復一日的揪心當中:
孩子除了看小豬佩奇,專注力幾乎為0?
孩子只對游戲和動漫入迷,怎么都不好好學習?
控制不住向孩子發脾氣,完了又后悔不已?
照顧兩個娃,每天嚴重透支,累得連覺都睡不好?
家長的三觀里,藏著孩子未來20年后的樣子。如果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必須先培養出優秀的自己。
這就是為什么,我用了30年,一直在做同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