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梔外敷劑 [藥物]生山梔 9 克。 [用法]上藥研碎,浸入少量 70%的酒精或白酒中 30~60 分鐘,取浸泡液與適量的面粉和勻,做成 4 個如 5 分硬幣大小的面餅,臨睡前貼壓于患兒的涌泉穴(雙)、內關穴(雙),外包紗布,再用膠布固定,次晨取下, 以患兒皮膚呈青藍色為佳。 [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發熱 60例,1~3 次患兒體溫均恢復正常。 [病例]樓×\u65292X女,2 歲。鼻塞、流涕、咳嗽已 3 天。昨起發熱,曾服小兒消炎散等藥熱不退,今天體溫 39.5℃,納減,便干、搜赤,咽紅,扁桃體Ⅱ°\u32959X大,舌紅、苔薄黃。診為急性扁桃體炎。以此方治療 1 次熱退,繼 以清熱利咽之品調理而愈。[來源] 方紅,等,中醫雜志 1991; (12) : 32 注:山梔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瀉火之功,故用其外貼涌泉穴,即取“上病下治”之意,以清瀉三焦之熱;用其外貼內關穴,以清心經之熱。故以此 法治療小兒發熱,常獲奇效。
清熱止咳湯 [藥物]雞屎藤(全草)、火炭母(全草)各 30 克。此為 5~8 歲小兒量。 [用法]上藥加水 300 毫升,煎成100~150 毫升,1 次服完(可適加白 糖調味)。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發熱咳嗽有效。[病例] 陳×\u12290X突然發熱,體溫 38。5°\u65315X,咳嗽、聲嘶, 咽部充血。服此方 1 劑,次日熱退咳止。[來源」黃顯能,四川中醫 1985; (1) : 42 注:火炭母為蓼科植物Po1ygonum Chinense L.的全草。又名黃鱔藤、 暈藥,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功能清熱解毒。
馬鞭草合劑 [藥物]馬鞭草鮮葉、鮮淡竹葉、燈芯草各 20 克。 [用法]將馬鞭草洗凈,置瓷碗中搗爛后,布包絞取藥汁;將鮮竹葉、燈芯草入砂罐內,加水 300 毫升,煎成 200 毫 升,與馬鞭草藥汁混合,分幾次 1 天內服完。[療效]此方治療小兒不明原因高熱癥療效滿意。 [病例]患兒,男,3 歲。無明顯誘因高熱不退已 13 天,用解熱劑、抗生素及激素治療,體溫稍降,停藥旋即回升。診見神清面赤,微顯煩躁,不 嘔不咳,無痛無瀉。檢查五官、咽喉、頸、周身均未發現異常。舌稍紅,苔少,指紋色紫,脈數。輔助檢查亦在正常之列。以此方治療,1 劑而病勢頓 挫,勢降體安。 [來源] 樊淡。浙江中醫雜志1992; (5) : 209
忍杏升降湯 [藥物] 銀花藤 15 克,杏仁、炙僵蠶各 8 克,凈蟬蛻 5 克,生甘草 3 克。 [用法] 2 歲以下每天1 劑,水煎分 2 次服,3 歲以上每天 1~2 劑, 水煎 2~4 小時服 1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感冒發熱 243例,1~2 天熱度退至正常者 195 例,3 天熱退至正常者 25 例,4 天熱度退至正常者 23 例。[病例] 鐘×\u65292X男,5 歲。發熱 2 天,體溫 39°\u65315X,曾服 APC 等藥熱稍退,爾后熱勢又張,前額脹痛,身熱畏風,納呆口臭,咽紅且痛,苔中厚 膩,脈浮數略滑。以此方加焦三仙各 8 克,2劑,身熱已退,再以疏理肺胃 之法調治而愈。 [來源] 程栽芝。浙江中醫雜志, 1990; (9) : 419
退熱飲 [藥物]石膏 20~30 克,麻黃 3~5 克,白僵蠶、蟬蛻、生甘草各 3~6 克,金銀花 15~20克,防風、荊芥各 10 克,杏仁 6~9 克。 [用法] 每天 1 劑,石膏研末先煎 20 分鐘,余藥用冷水浸漬 10~20分鐘后再與石膏同煎,煮沸 5 分鐘,去渣稍涼服。3 歲以下少量多次分服,3 歲以上分 3~4 次服完,可用米湯或糖水送服。[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發熱 54 例,顯效 38 例,有效 15 例,無效 1 例。 [來源] 杜發斌,湖北中醫雜志1988; (3) : 17
復方清胃散 [藥物]生大黃、甘草各 30 克,生石膏 15 克,滑石 60 克,朱砂 7.5 克。[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裝瓶備用。每天服 2—3 次,半歲以下每次 0.5 克,半歲—1 歲每次 1 克,1—1.5 歲每次 1.5克,1.5—2 歲每次 2 克,2— 2.5 歲每次 2.5 克,2.5—3 歲每次 3 克,3 歲以上每次 4.5 克。溫開水送服。[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發熱 60 例,痊愈 37 例,好轉 17 例,無效 6 例, 有效率 90%。[病例]陳×\u65292X女,2 歲。患兒 2 天前出現發熱(體溫 38.8℃,伴煩躁,嘔吐厭食,腹脹腹瀉,唇干舌紅,指紋紫。以此散 18 克,每天服 3 次,每次 2 克,治療 3 天諸癥均除。[來源]陳來新,等。浙江中醫雜志 1990; (5): 207
萸桅散 [藥物]吳茱萸、山桅子各 20 克。 [用法]上藥研細末,用食醋調成糊狀,敷于涌泉穴。再用紗布包扎固 定,每 4小時換藥 1 次,連用 2—3 天。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發熱療效較佳。 [病例]陳×\u65292X女,5歲。患兒口腔散在豆粒大潰瘍,口唇結痂,不能 進食,體溫在 38—39℃之 間,曾用抗生素及退熱藥,效果不佳。即以此方 貼敷涌泉穴,用藥2 次后,體溫降至 37.5℃,再用 3 天治愈。 [來源]孫軍。浙江中醫雜志 1992; (12) : 541
銀芩石草湯 [藥物]生石膏 30 克,白花蛇舌草 15 克,銀花 10 克,黃芩 6 克。 [用法]上藥煎湯,每次用50~150 毫升作高位保留灌腸,每天 3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高熱 86 例,痊愈 67 例,好轉 14 例,無效 5 例。[病例]陳××,男,5 歲。患兒發熱 3 天,咳嗽流涕,嘔吐痰涎,咽 喉充血,飲食減少,大便干燥難解,昨夜抽搐 1次,舌紅、苔薄膩微黃,脈 數,體溫 39.8℃;血液檢查:白細胞 13.6×\u65297X09/L,中性 0.80,淋巴 0.20;X 線胸透肺紋理增粗。以上方加雙鉤藤 10 克,生石決明(先煎 120 克,1 劑 急煎 250 毫升左右,冷后灌腸,每次 60毫升,每天 3 次。次日體溫恢復正常。 癥狀消除。 [來源]陳建平.浙江中醫雜志 1990; (9) 419
2 小兒夏季熱
麥冬橄欖湯 [藥物]麥冬 15 克,鹽橄欖 1~2 枚,田蛙 1 只。[用法]將田蛙洗凈,剖去腸雜,納入麥冬、鹽橄欖于田蛙腹中,用針 線縫牢田蛙腹部,加水適量,燉湯棄渣服。每天服 1~2劑均可。病程長、體 質虛弱者,加西洋參燉服;口渴引飲甚者,用鮮絲爪皮、大棗適量水煎作飲 料服。 [療效]此法治療小兒夏季熱 40例,全部獲愈。 [病例]黃××,男,3 歲。患兒發熱已 3 個月,體溫在 38~38.5℃之間,喜臥冷地,口渴多飲,無汗多尿,納差,入夜則煩擾不安,精神萎靡, 形體贏瘦,手足心熱,脈細數。曾經治療乏效,以此方加西洋參 2克,每天 1 劑,間用鮮絲瓜皮 15 克,紅棗 5 粒煎作飲料,共服 9 劑痊愈。隨訪 1 年無 復發。 [來源]吳光烈.福建中醫藥1986: (1) : 18
烏苦薄荷湯 [藥物] 烏梅、苦瓜葉各 15 克,薄荷、鮮荷蒂、木瓜各 10 克,梨皮 1 個。 [用法] 上藥加水 500毫升,煮沸 10 分鐘左右,過濾去渣,加入少許 白糖調勻,分 3~5 次服完。每天 1 劑,連服 2~3 天可愈。[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夏季熱 63 例,效果良好。 [來源] 楊德明,湖南中醫雜志 1989; (4) : 35
3 小兒感冒
金連香菊湯 [藥物]金銀花、連翹、七葉一枝花、菊花各 8 克,薄荷 5 克,香薷 4 克。 [用法]上藥加水濃煎至 100毫升,每次取 50 毫升保留灌腸,每天 2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病毒性感冒 20 例,療效較好。一般灌腸 2 次后 癥狀減輕,5天后可獲痊愈。 [病例]肖×\u65292X女,9 歲。患兒發熱每天持續在 38℃左右已 15 天,伴 頭痛、咽疼、咳嗽 1周。于辛涼、辛溫解表之劑治之,熱仍未退。血白細胞 30X109/L,結核菌素試驗(一),抗生素治療無效。以此方煎液保留灌腸, 每天 2次,共治療 5 次,熱退諸恙若失。 [來源]周振祥,江蘇中醫 1988:(7):20
4小兒咽結膜熱
明菊梅花湯 [藥物]九里明 12 克,野菊花、一點紅、崗梅根、板藍根各 9 克,金 銀花、桔梗、甘草各 6 克。[用法] 每天 1 劑,重癥可每天 2 劑,水煎服。 [療效]此方治療 83 例咽結膜熱病兒,治愈 70 例,好轉 13 例。[病例]李×\u65292X男,3 歲。發熱,流涕,兩眼紅赤,頭痛已 3 天,兩次 門診治療未效而入院。入院體溫39.4℃,雙眼結膜紅赤明顯,口渴多飲,納 少,小便黃短,大使結。診見雙眼結膜充血明顯,球結膜下出血,頜下淋巴結如黃豆大、無壓痛,咽紅,右側扁桃體Ⅱ度腫大、充血,舌紅苔簿黃,脈 浮數。診斷為咽結膜熱。以此方治療 5 劑痊愈。[來源]玉振熹,廣西中醫藥 1991; (3) : 124
5 小兒急性扁桃體炎
6 小兒痙攣性喉炎
7 小兒胸膜炎
8 先天性糊喘鳴
9 小兒支氣管炎
10 小兒肺炎
僵黃飲 [藥物]天竺黃 5 克,沉香 2 克(研末沖服),僵蠶、車前草、魚腥草 各 10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2 次成 180 毫升,分 4~6 次服。重者可每天 2 劑。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 50 例,痊愈 37 例,顯效 12例, 無效 1 例。 [病例]唐×\u65292X男,7 個月。因發熱、咳嗽、時有憋氣伴痰鳴 5 天,經當地醫院用青霉素、氨茶堿、激素等藥治療罔效,診見面色青灰,唇紫鉗, 呼吸困難,鼻翼煽動,便秘瘦黃,舌紅苔黃,指紋紫滯;體溫38℃,呼吸 60 次/分;雙肺可聞及濕羅音及痰鳴音;X 線片示雙肺紋理增粗,心緣區少許斑點狀模糊陰影。診為毛細支氣管肺炎。上方加石膏、蘇子 4 劑而愈。 [來源]金欠,等. 湖南中醫雜志 1990; (5) : 4
11小兒哮喘
止喘湯 [藥物]活蟾蜍 7 只(以夏季捕捉為佳),面粉 250 克,麻油 250 克。[用法] 先將活蟾蜍置于空缸中一晝夜,僅取其后腿,去皮、去掌, 剁為肉泥。將面粉加適量水與肉泥拌勻成薄塊,然后切成小片塊。取麻油煮沸,將片塊炸焦,即成蟾蜍果。將蟾蜍果分為 12 等份,每天服 3 次,每次 1 份(此為 3歲左右兒童量。兒童年齡的大小,用量可增減)。剩余麻油,分 次炒飯給患兒吃。1 劑為 1 個療程,若來好轉,可再服 1 療程。[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哮喘 5 例,均獲滿意效果。 [病例] 袁×\u65292X男,3 歲。其母代訴小兒咳白色痰,喘氣 2年余,經 兒科診斷為小兒哮喘,曾服氨茶鹼,肌肉注射鏈霉素等藥,時有好轉,但遇風寒即發。刻診:咳喘,吐白色泡沫痰,呼吸急促,鼻翼煽動;聽診兩肺滿 布哮鳴音。囑其服用蟾蜍果,1 劑藥后病愈。隨訪年余未見發作。[來源]林志堅,等.四川中醫 1983; (3): 45
蛇床子湯 [藥物]蛇床子 8 克,陳皮、法半夏各 5 克,蘇葉 4 克,五味子、炙甘 草各 3 克,細辛 2 克。[用法]每天 1 堅,水煎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 26 例,痊愈 9 例,控制 13 例,有效 2 例,無效 2 例。[病例] 文××,男,8 歲。哮喘反復發作已 3 年,本次發作 4 天。呼吸喘促,喉中有哮鳴音、夜間為甚,咳嗽,痰白而稀,面白肢冷,喜熱飲, 小便清,舌淡白、苔白,脈沉細無力。聽診雙肺滿布哮鳴音。以此方治療2 堅后癥狀明顯減輕,繼用 3 劑癥消。隨訪 1 年未發。 [來源] 陳勇.湖北中醫雜志 1989; (5) : 47
麻黃地龍湯 [藥物] 蜜炙麻黃、五味子各 3 克,地龍、蘇子、車前子、僵蠶各 6 克,姜半夏 5 克,佛耳草 10 克。[用法] 每天 1 劑,水煎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哮喘 45 例,臨床治愈 33 例,顯效 9 例,無效 3 例。[病例] 潘××,男,5 歲。患哮喘 3 年,今因感寒發作已 3 天。咳嗽、痰多、哮喘,入夜尤劇,甚則不能平臥,舌苔薄白,脈細略數。聽診兩 肺布滿哮鳴音。以此方加杏仁 6 克,海浮石 15 克,黃芩 3克。服 2 劑藥后, 哮喘明顯減輕,入夜已能平臥;再服 3 劑,癥狀消失。 [來源] 馬立海.浙江中醫雜志1988; (2): 81
五龍平喘湯 [藥物] 五味子、苦杏仁各 5 克,廣地龍 10 克,甘草 3 克,生姜 2 片。此為 3~9 歲小兒量。[用法] 哮喘發作期,每天水煎 2 劑藥,分 4 次服,每 5~6 小時服 1 次。每劑藥頭煎用水 200~400毫升,武火煎沸后改文武火煎 20~30 分鐘, 取藥液 80~250 毫升;藥渣 2 煎用水 150~350毫升,武火煎沸后改文武火煎 15~25 分鐘,取藥液 60~200 毫升,首劑頭液急服以截喘勢,2 煎藥液隔 5~ 6小時或晚睡前服。第二劑藥煎藥液宜在次上晨 5~6 點服,2 煎藥液隔 6 小 時服。服藥 24~48 小時,若哮喘顯著減輕者,改每天1 劑分 2 次服;若服藥 24~48 小時后喘勢不減者,改用他藥。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哮喘發作期 126 例,臨床控制 55例,顯效 29 例, 好轉 30 例,無效 12 例。 [來源]張金鼎,江西中醫藥 1992;(2): 14
12小兒頑咳
止咳化痰湯 [藥物]桑葉、枇杷葉、浙貝母、知母、白僵蠶、蟬蛻、甘草各適量。 劑量視患兒年齡大小酌定。 [用法]每天 1劑,水煎取汁分多次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麻疹后久咳不愈,有較好的療效。 [病例]楊×\u65292X男,4 歲。1周前患麻疹,服銀翹散加味 2 劑,疹點由 顏面,胸腹而及手足心透出,爾后疹沒熱退,但咳嗽仍頻,甚則涕淚交流,聲音嘶咂,夜不安寧,口渴食少,尿赤便秘,舌紅,苔薄黃、脈細數。予此 方 3 劑告愈。 [來源]孫慶君,浙江中醫雜志1991; (11): 509
13 小兒肺門淋巴結結核
抗結核湯 [藥物]魚腥草 20 克,夏枯草、白及、百部、麥芽、金銀花各 10 克, 百合、淮山藥、牡蠣各 15 克,甘草 6克,大棗 2 枚。此為 3~5 歲的兒童用 量。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分 3 次服。1 個月為 1 療程,連用 2~4 個療程。[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肺門淋巴結結核 100 例,痊愈 78 例,好轉 13 例,無 效 9 例。總有效率為 91%。[病例]胡×\u65292X男,7 歲。咳嗽盜汗 1 年,伴食欲欠佳,形體消瘦,神 疲乏力,經 X線片檢查,診斷為雙肺門淋巴結結核,曾用西藥抗癆治療未見 好轉。診見咳嗽,咯吐白沫痰,盜汗甚,眼眶凹陷,兩側項下查有 3~5 個約黃豆大小的結核、邊緣光滑,舌淡、苔白,脈浮緩。以此方治療 2 個月,癥 狀明顯好轉,X 線檢查示病灶大部分趨向鈣化。續用藥 2個月,癥狀消失,X 線檢查示兩肺清晰,心膈正常。隨訪 2 年未見復發。 [來源] 張道誠.浙江中醫雜志1991; (5): 209
14小兒流涎
控涎散 [藥物]益智仁、滑石各 10 克,車前子、冰片各 6 克,甘草 3 克。[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取適量藥末填敷臍部,用膠布固定,每天換藥 1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流涎 32 例,痊愈 26 例,顯效 4例,有效 2 例。 [病例]殷×\u65292X男,1 歲, 1988 年 10 月診。患兒流涎半年余,口周潮紅、糜爛,流涎至口周及面頰,大便溏薄,小便有時不利,舌淡、苔白, 脈滑。口服維生素 B2 等無效。以此方藥敷臍,3 次痊愈。隨訪1 年未復發。 [來源]何天有.陜西中醫 1990; (4) : 174
15 鵝口瘡
治鵝口瘡方 [藥物]紅糖適量。 [用法]以手指蘸糖,輕輕涂擦口腔患處,隨蘸隨涂,每天數次。[療效]此方治療鵝口瘡數例,一般 2~3 天即愈。 [來源]劉書生,山東中醫雜志 1989;(3):52
細辛散 [藥物]細辛 3 克。 [用法]將上藥研細末置肚臍內,用膠布覆蓋固定,2 天后去掉。 [療效]此方治療鵝口瘡 15例,均用藥 1 次即愈。[來源]薛維振. 河北中醫 1987; (6) : 48
倍冰散 [藥物]五倍子 20 克,冰片 3 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次用藥末適量吹于患處,每天 2 次。[療效]此方治療鵝口瘡 20 多例,一般 2 天即愈。 [來源]薛維振.河北中醫 1987; (6) : 48
蓖麻散 [藥物]蓖麻子、吳茱萸各 30 克,大黃、制南星各 6 克。[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每晚臨睡前貼于涌泉穴處, 再用膠布固定,次晨取掉。上藥 1 料分 5 次貼完,每 5 次為 1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嬰幼兒鵝口瘡,療效較好。 [病例]劉×\u65292X男,5 個月。3 天前其母發現患兒上腭出現黃豆大小白色小點,拭之不去。檢查發現上腭約 0.2X0.5 厘米白色乳凝塊樣物。以此方 治療 1 個療程,痊愈。[來源] 楊迎民.浙江中醫雜志 1991;(1):14
冰黛散 [藥物]青黛 6 克,冰片 3 克,朱砂、硼砂、烏賊骨各 5 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用棉簽醮3%碳酸氫鈉溶液,把患面清洗 干凈,取適量藥末吹撒于患處,每天 4~5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鵝口瘡 43 例,經 2~7天治療全部治愈。 [病例]馬×\u65292X女, 11 個月。于 10 天前患腸炎,嘔吐腹瀉,發熱,并發口糜。經治療腹瀉、嘔吐止,但口糜癥狀加重,舌苔、咽部、食道入口 及口腔周圍粘膜紅腫和有大小不等的乳白色斑塊。以此方治療 3天痊愈。 [來源]李連倫,等,湖北中醫雜志 1989: (5):34
16 小兒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
通幽湯 [藥物] 芒硝、生赭石 20 克,大黃、桃仁、萊菔子各 10 克,鮮蘿卜 500 克。[用法]先將蘿卜切片入鍋,水浸,文火煮,煮水開后入芒硝,煮至蘿 卜熟爛后撈出,再加入其他藥煎 30 分鐘過濾取汁。每次服 1 酒盅,每3~4 小時服 1 次,吐后再服,堅持服用,待吐止、便通、腹脹減輕后停藥。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先天性肥大性幽門梗阻 4 例,均治愈。[來源]劉太生.山東中醫雜志 1988; (2): 53 新生兒幽門痙攣
17嬰幼兒腹瀉
蛋黃油 [藥物] 雞蛋 2 個。 [用法]將雞蛋煮熟,取蛋黃放入鍋內(最好用銅鍋),以文火加熱,煎取蛋黃油,煎蛋禍變褐色一般油已出盡。取出油分裝 4 毫升瓶備用(一個 雞蛋約制油 2 毫升)。1 歲以內小兒每次口服 1~1.5毫升,1 歲以上每次口 服 2 毫升,早晚各服 1 次,連服 2 天。 [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之腹瀉 306 例,除5 例效果欠 佳外,均在 2 天內治愈。 [病例] 馬××,男,1 歲。因受涼引起腹瀉,瀉出黃色水樣大便,且混有不消化之奶瓣,日瀉數十次,便前哭鬧不安,腹脹,腸鳴音亢進,無 脫水征。服雞蛋黃油 4 毫升,1 天后大便轉為正常。[來源] 王念夫.四川中醫 1984; (1) : 52
白胡椒粉 [藥物] 白胡椒 1~2 粒。 [用法] 上藥研細末,填臍中,用膠布貼敷,每 24 小時更換 1 次,連魚 2~ 3 次。 臍部有感染或對膠布過敏者禁用。 [療效]此方治療輕型嬰幼兒腹瀉 209 例,治愈 139 例,大便次數明顯減少者 31 例,無效 39 例。總有效率為 81.3%。 [來源]馬雅彬,等,河北中醫 1985, (4):23
薯蕷粥 [藥物] 生淮山藥 500 克,白糖 30~50 克。[用法]先將山藥研成 細末,過細篩備用。取山藥粉約50 克,放鍋內加適量涼水調勻,加熱,攪拌,煮二三沸后成稀糊狀,加 入白糖。每天服 4~5 次,每次 4~6匙羹。若嬰兒小可適當調稀,頻頻飲之。 [療效] 此方治療嬰幼兒脾虛泄瀉 22 例,全部治愈。[病例] 李×\u65292X男,3 歲。腹瀉 20 天,日行十余次,大便稀薄,食后即瀉,完谷不化;時有腹脹隱痛,喜按,納食不香,面色萎黃,神疲肢倦,形體消瘦,舌淡、苔白,脈緩弱;指紋色淡,隱現風關。大便常規檢查可見 脂肪球。治如上法,2 天后腹瀉次數明顯減少,納食大增,5天后痊愈。 [來源] 陳富,等.浙江中醫雜志 1991; (2) : 66
葛根槐花萹蓄湯 [藥物] 葛根、槐花、萹蓄各 10 克,甘草 5 克。 若大便日行 6 次以上加石榴皮 10克,大便不爽加厚樸 6 克,腹痛加砂仁 1 克。 [用法] 每天 1 劑,水煎分多次頻服。 [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濕熱型泄瀉 40例,均有效。 [來源] 劉群英.廣西中醫藥 1991; (5) : 209 止瀉糊 [藥物] 炒薏米仁 500克,炒芡實、炒粳米各 25D 克,干姜 10 克。 [用法] 上藥混合后研末備用。每天服 3 次,每次取 30~60 克,加水調成米糊狀煮熟,加少許糖或鹽服用。 [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泄瀉收到較好療效。 [病例]鄭×\u65292X男,4歲,患兒經常腹瀉。昨天因飲食不當,腹瀉復作, 瀉如水注,晝夜達 10 余次;面色萎黃,精神萎靡,體溫 38℃。曾用西藥治療大便次數雖減少,但仍如水狀。以此方服 1 劑后瀉止。為防止復發,再進 1 劑。隨訪 1 年未見腹瀉。 [來源] 王信強。浙江中醫雜志1988, (1) 1 17
山藥茯鈴湯 [藥物] 淮山藥、扁豆各 20 克,茯苓、萊菔子各 10 克。 [用法] 每天 1劑,加水濃煎,少量頻頻服之。 [療效] 此方治療嬰幼兒腹瀉 150 例,痊愈 130 例,有效 18 例,無效 2 例。[來源] 易維祥,浙江中醫雜志 1991; (11): 492 五味秋瀉飲 [藥物]土茯苓 20~50 克,白術(1炒)6~15 克,葛根(煨)6~12 克,雞內金(炒)3~10 克,藿香 6~10 克。 [用法] 每天 1 劑,水煎服。重者每天可服2 劑。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秋季腹瀉 50 例,痊愈 48 例,無效 2 例。 [來源] 袁世萍,廣西中醫藥1987; (2): 20
止瀉散 [藥物] 炒車前子、枯礬各 10 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天服 2 次,每次 1—2 克,每天飯前沖服,5 天為 1 個療程。 [療效] 此方治療 5 個月—2 歲嬰幼兒濕熱型腹瀉 32 例,痊愈 25 例, 好轉 4 例,無效 3例。 [來源] 劉玉潔,遼寧中醫雜志 1991; (6): 36
大黃蟬蛻湯 [藥物] 大黃、蟬蛻各 1~3 克。 [用法]將大黃搗碎,蟬蛻去頭足,用水適量浸泡 20 分鐘,武火煎煮10—15 分鐘,取澄清藥液約 50 毫升,每次灌眼 3—5 毫升,每天 5—8 次。 脫水現象嚴重者,可配合口服適量糖鹽水或輸液。[療效] 此方治療嬰兒腹瀉 300 例,顯效 192 例,有效 48 例,無效 60 例。總有效率 80%。[病例] 尚×\u65292X男,2 歲。患兒腹瀉月余,曾用過中西藥,雖然脫水有所糾正,而腹瀉仍然。刻診,患兒眼窩凹陷,精神萎靡不振,嗜睡,煩躁, 腹大如鼓、拒按,青筋隱現,口唇干燥,渴而索飲,水燒則吐,每天瀉下10 余次,瀉下物內挾奶瓣、粘液及口服之藥物殘渣,肛門紅腫,舌淡、苔膩,指紋淡紅深沉、透氣關射命關。大便常規檢查脂肪球(++),白細胞(+)。 以此方藥灌服 4 天,病告痊愈。[來源]王振錄,等,浙江中醫雜志 1988; (8) : 376 麻黃前胡湯 「藥物] 麻黃 2—4 克,前胡4—8 克。 [用法]上藥加水適量煎煮,取藥液 300 毫升左右,稍加白糖頻服。 [療效]此方治療無明顯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的小兒腹瀉138 例,痊愈 126 例,無效 12 例。 [來源] 郭松河,浙江中醫雜志 1988; (9) : 403
車金膏 [藥物]炒車前子、炒雞內金各 30 克,雞蛋清 1 個。[用法]前二藥研末裝瓶備用。用時取藥末適量,加雞蛋清調和如膏狀, 貼于臍中,再用紗布和膠布固定。每天換藥 1 次,5 次為 1 療程。[療效]此方治療濕熱型腹瀉 52 例。痊愈 37 例,好轉 13 例,無效 2 例,總有效率為 96.2%。 [病例]陶××,男,2歲。因飲食過飽,瀉下黃色稀水便 4 天余,每 天瀉 10 余次,經用抗生素及輸液治療 3 天效不顯。刻診:面黃體瘦,口渴喜飲,小便短而黃,肛周色紅,便味穢臭,苔黃膩,脈滑數。大便常規檢查脂 肪球(++)。即用上方藥貼肚臍中,3次后腹瀉明顯減少,大便基本成形, 貼 5 次后痊愈。 [來源] 張化南,黑龍江中醫藥 1991; (1) : 5
巴豆黃蠟敷劑 [藥物] 巴豆、黃蠟各 30 克。 [用法] 將上藥搗如泥,做藥餅如銅錢大,貼敷臍部,以手按緊,用敷料膠布固封,再用熱水袋早晚各熱敷臍部 30 分鐘,每天貼敷 1 次,3 次為 1 療程。 [療效] 以此方治療小兒腹瀉 100例,痊愈 82 例,好轉 15 例,無效 3 例。總有效率 97%。 [病例] 鄭××,男, 74 天。患兒腹瀉蛋花水樣便 14天,每天解 10 余次,伴惡心,煩躁不安,尿少。擬嬰兒腹瀉并中度脫水收治。檢查體溫37℃,發育營養稍差,皮膚彈性差,粘膜干燥,眼眶、前囪凹陷,腹膨軟, 肝脾陰性;血鉀 3. 8mmol/L,鈉125mmol/L,氯 100mmol/L,二氧化碳結合 力 13. 5mmol /L,大便培養 4次均未見沙門氏菌及志賀氏菌生長;大便常 規檢查黃色粘液便,脂肪球+,白細胞 2—3。采用補液、糾正酸中毒、消炎、 止瀉、輸鮮血等治療15 天,病情未見好轉,腹瀉次數增加至每天 16 次、量 多,脫水未糾正。停用所有藥物,予上法貼敷臍部,當晚大便明顯轉好,腹瀉次數減至每天 2 次,大便轉為糊狀而愈。 [來源] 鄒德霖,等,浙江中醫雜志 1992; (4) : 166
二葉菖蒲餅 [藥物]艾葉 10 克,鮮荷葉 1 張(干者亦可),生姜、石菖蒲各 5 克, 酒餅藥 3 個,蔥白 10根,大米飯適量。 [用法]將上藥研成粉末或切碎,加水適量煮沸 2—3 分鐘,待水吸干,加入大米飯攪勻,做成大餅,趁熱適度以肚臍為中心敷于腹部,用紗布或白 布縛緊,仰臥 2 小時左右即可。 [療效]此方治療嬰幼兒泄瀉 21例, 19 例外敷 1 次泄瀉即止,癥狀 消失; 1 例外敷 2 次瀉撰,癥狀消失。1 例無效。[病例] 劉×\u65292X男,1 歲 3 個月。已病 22 天,惡心嘔吐,腹瀉如蛋花 樣,每天行 4~6次。經中西藥治療乏效。診時大便次數增多,食欲不振,口 唇干燥,腸鳴腹脹,皮膚干澀,彈性較差,眼眶凹陷,精神萎靡,以此方外 敷后瀉止。[來源]劉興.廣西中醫藥 1987; (3) : 23 溫臍散 [藥物] 肉桂 4—6 克,丁香、本香各 5—10克。 [用法] 上藥研細末置紗布袋內,用繃帶縛于小兒肚臍上一夜,一般 1 —3 次可見效。 [療效]此方治療嬰幼兒泄瀉 66 例,痊愈56 例,顯效 6 例,好轉 4 例。 [病例] 王××,男,5 個月。患兒泄瀉 3 大,大便呈蛋花湯樣,每 天 8~9次,腹部膨脹。曾予慶大霉素、食母生等治療,效不佳。予此方貼肚 臍治療 1 次,泄瀉次數減為日 3~4 次,再貼 1 次痊愈。[來源]陳建平.中醫雜志 1985;(6):75
姜萸散 [藥物]干姜、吳茱萸各 10 克,蒼術、小茴香各 5 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次用 1—2克以適量清水調勻后敷于患 兒肚臍中,再用傷濕止痛膏封貼,每天換藥 1 次。 [療效] 此方敷臍治療小兒腹瀉 86 例,痊愈 65例,好轉 17 例,無效 4 例,總有效率為 95.5%。 [病例]李×\u65292X女,3 歲。腹瀉 15 天,每天 5—6次,瀉下完谷不化; 面黃無澤,目倦無神,四肢清冷,舌淡、無苔,脈沉細。曾用西藥治療乏效。 以此方敷肚臍,3 天后癥減,續敷 3天痊愈。 [來源] 鐘勇,廣西中醫藥 1991; (3) : 107
肚臍散 [藥物] 蒼術、川黃連、車前子、滑石、冰片各適量。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裝瓶備用。取 2克用稀蒜汁調和后貼敷神闕穴 (肚臍)上,用 10×\u65297X0 厘米膠布固定, 24 小時換 1 次,連用 3 次為 1 個療程。 [療效] 此方治療嬰幼兒濕熱型腹瀉 375 例,痊愈 322 例,好轉 21 例, 無效 32 例。總有效率為 91.5%。[病例] 王×\u65292X男,6 個月。患兒腹瀉已 1 個星期,每天 10 次左右,瀉物如蛋花樣,經西藥治療未見好轉。診見精神尚好,肛門發紅,腹不脹, 脈數,指紋色紫。以此方治療 3 次后,癥狀消失。[來源] 王永燦,等,江西中醫藥 1992; (3) : 38
18 小兒腸炎
消脹湯 [藥物] 木香、砂仁各等份。 [用法] 上藥研末裝瓶備用。每天服 3 次,2 歲以下每次 2 克,5 歲 以上每次 3克,以開水調服。5 天為 1 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腸炎后腹脹 40 例,均獲治愈。 [病例] 秦×\u65292X男,3歲。15 天前患腸炎,經西醫用抗生素治療癥狀 改善,大便從稀水狀變成稀糊狀,但腹脹加重,不欲食,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怕冷,腸鳴音弱;叩診鼓音,無移動性濁音;X 線檢查腸管大量積氣。 西醫診為腸功能紊亂,給抗生素、酵母片等無效。以此方每天 9克,分 3 次 服,連服 5 天,腹脹消失,精神好轉。繼服參苓白術片 7 天以鞏固療效。 [來源] 秦書勤,等,陜西中醫1990; (1) : 30
三葉散 [藥物]絲瓜葉、苦瓜葉、鮮荷葉各 30 克,燕子泥、石膏粉各 100 克。[用法] 上藥共搗成泥,外敷肚臍(神闕穴),每天 2 次。同時配合 內服中藥煎劑。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霉菌性腸炎重癥而獲效。[病例] 楊××,男,2 歲半。患兒發熱腹瀉,經口服。靜脈滴注抗生 素乏效。經化驗檢查診斷為霉菌性腸炎,病情繼續惡化。診見大便仍泄,糞色如醬,高熱昏迷,有時陣發性抽搐,臉青唇紫,小便黃短,四肢厥逆,脈 沉伏。辨證為熱甚生風。即以此方外敷神闕穴,用后神志漸清。然后加服中藥,經治數天泄瀉止而愈。 [來源] 曾立崑,浙江中醫雜志 1990;(7): 320
19 嬰兒腸絞痛
三香散 [藥物]木香、小茴香各 30 克,肉桂 15 克。 「用法]上藥共研粗末,炒香,勿炒焦、勿過熱,布包,輕輕反復揉壓肚臍。直至藥熱漸散,再重復炒、揉壓。 [療效]此方治療嬰兒腸絞痛 68 例,痊愈 42 例,有效 20 例,無效 6 例。總有效率達90%。 [來源]葛志奇,等,浙江中醫雜志 1992; (8) : 349
20 小兒嘔吐
21小兒食滯
消滯方 [藥物]大棗 2~5 枚,蜂屎適量。 [用法]將大棗去核后裝入蜂屎,包好,火燒至棗脹大而棗皮稍發黑為 佳。每天服2 次,1~3 歲每次服 2~3 枚。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食滯,一般服 2 天即愈。 [病例]趙×\u65292X男,5歲。昨晚貪食過多,引起院腹脹痛,惡心暖氣, 食欲不振,大便不調。用此方藥服 1 天腹脹大減,2 天后飲食正常。[來源]李文欣,等.四川中醫 1993; (10) : 40
兒漬散 [藥物] 炙黃芪 500 克,桂枝、血竭各 20 克,炒白芍 200 克,炙甘 草、九香蟲各 50克,白芨、烏賊骨、徐長卿各 300 克,黃連 45 克,枯礬 30 克。[用法]上藥除枯礬外,一起放入烘箱烤干,如無烘箱可用文火將藥物 烤干,與枯礬混合,研成細粉末,過 80~120目篩,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 取 10~20 克以熱水或蜂蜜調成糊狀,飯前 30 分鐘吞服,每天 3 次。30 天為 1 療程。[療效]此方治療兒童胃十二指腸潰瘍 53 例,痊愈 30 例,好轉 17 例, 無效 6 例。[病例]王×\u65292X男, 14 歲。臍周及胃脘部隱痛 3 年,胃鏡檢查發現胃 前壁小彎靠近幽門處有0.5×\u65296X.5 厘米大小潰瘍 2 處,有陳舊性血癡,幽門輕度梗阻。診斷為胃小彎側潰瘍。刻診:胃脘灼熱,嘈雜吞酸,痛處不定,夜 間及饑餓時痛甚,伴納呆腹脹,時而嘔吐,舌紅,脈弦。以此方加姜竹茹,枳殼粉末,飯前 30 分鐘取 20 克加蜂蜜一湯匙調成糊狀吞服,每天 3 次。治 療 2個療程后痊愈。復查胃鏡正常,隨訪多年未見復發。+)持續不降,一派 陰虛之證。遂以此方治療,同時遞減激素,半年而愈。[來源]謝立業,中醫雜志 1992; (5) : 8
荔薊前合劑 [藥物]荔枝草、車前草各 3000 克,大薊、小薊各 1500 克。 [用法]上藥加水煎成 6000毫升,加適量苯甲酸、尼泊金防腐,分裝 備用。每天服 3 次,每次 10~20 毫升。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急性腎炎 70 例,治愈69 例,好轉 1 例。 [來源]馬業耕,江蘇中醫 1989; (7): 14
浮萍三草湯 [藥物]浮萍 6~12 克、地膽草 10 克,馬鞭草 6~10 克,益母草 15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分4~5 次服。此為 5 歲用量,不同年齡可隨 之增減。 若兼咽喉腫痛加一枝黃花、醉漿草;風熱盛者加白茅根、蟬蛻、木賊草;瘡毒癤腫加地膚子、七葉一枝花;血尿明顯加茜草、紫珠草。 [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急性腎炎 260 例,痊愈 218 例,好轉 37例,無 效 5 例。總有效率為 98.1%。 [來源] 趙偉強,陜西中醫 1993; (9) : 394
23小兒黃疸
化疸復肝湯 [藥物]綿茵陳 180 克,金錢草 90 克,川郁金 60 克,粉甘草 15 克, 紅糖適量。[用法]每天1劑,水煎取液沖紅糖當茶飲,每天 3~ 5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黃疸型肝炎 250 例,均治愈。「來源] 李慶鐸,陜西中醫 1989; (1) : 31
丹參清肝軟 [藥物] 丹參 9 克,龍膽草、甘草各 6 克。 [用法]每天、劑,水煎 2 次,早晚各服 100~150毫升。若濕重者加 霍香,熱重者加白茅根,食滯者加內金。配服維生素C、酵母片。 [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傳染性黃疽型肺炎 70例,臨床治愈 66 例,好 轉 4 例。 [病例]何××,男, 10 歲。納呆神疲尿黃 5 天。現尿黃如濃茶,腹脹惡心,全身皮膚、鞏膜黃染鮮明。檢查肝肋緣下 3 厘米,劍突下 5 厘米,有壓痛及叩痛;脾未觸及;舌邊尖紅、苔薄黃而膩,脈細數,黃疽指數 40 個單位,谷丙轉氨酶 5001nme1.s-1/L,膽紅素68.4μmo1/L,總蛋白 63 克/L; 凡登白氏直接間接反應陽性。按此方加白茅根 12 克,服 16 劑癥狀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繼服 7 劑以鞏固療效。 [來源]潘子函。湖北中醫雜志 1988; (4): 28 白茵奇金湯[藥物]白毛藤、金錢草、奇良各 7 克,綿芭陳 12 克。陳皮 5 克。此 為 10 歲兒童劑量,可根據患兒年齡適當增減。[用法]每天 1 劑,水煎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病毒性肝炎 120 例,痊愈 116 例,好轉 4 例。 [病例]鄭××,女,5歲。近日患兒倦怠,惡心厭食,面目俱黃,小 便短少而色黃,大便 2 天未行,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檢查肝肋下 2.5 厘 米,劍下 3厘米,質軟有壓痛;肝功能檢查黃疽指數 24 單位,谷丙轉氨酶 3334nmel-1/L。以此方稍減量加竹茹、山楂肉各 5克,生大黃(后下)2 克, 生甘草 3 克,服 7 劑后黃疽漸消。繼上方去竹茹,再進 7 劑,黃疸消退,肝 功能檢查正常。隨訪 3個月,病未見復發。 [來源] 趙恒,浙江中醫雜志 1990; (7): 303
茵陳赤虎湯 [藥物]綿茵陳、赤芍各 20 克,山楂、板藍根、紫草、夏枯草各 10 克, 金錢草、虎杖、垂盆草各 12克,自茅根(或玉米須)15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分早、中、晚 3 次服完。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黃疸性肝炎 64 例,治愈58 例,有效 4 例,無效 2 例。 [來源]王西周。陜西中醫 1987; (5) : 214
嬰肝湯 [藥物]綿茵陳、炒山梔各 7 克,敗醬草、郁金各 10 克,鮮虎杖 15 克。 若患兒納呆者加雞內金 7克,谷芽、麥芽各 10 克;腹脹者加青皮 7 克, 陳皮 10 克或廣木香 10 克;便秘者加炒二丑 7 克或麻仁 10 克。[用法]每天 1 劑,水煎頻服。 [療效]此方治療嬰兒肝炎綜合征 14 例,痊愈 8 例,好轉 2 例,無效 6 例。[病例]彭×\u65292X男, 43 天。因出生后大便呈陶土色,伴身黃、尿黃 43 天人醫院治療。檢查體溫37℃,精神欠佳,稍能吮乳,皮膜、鞏膜深度黃 染;腹膨隆,可見腹壁靜脈曲張。檢查肝腫大在右肋緣下 6 厘米,質地偏硬,無結節;脾腫大在左肋緣下 2 厘米,黃疸指數 55 單位,膽紅素 94. 05-1mo1/L, 麝香草酚濁度試驗 12單位,谷丙轉氨酶 950.19nmOl?-1/L,HBsAg陰性,甲 胎蛋白陰性,堿性磷酸酶1.42μmol-1/L,尿巨細胞包涵體陽性。診斷為嬰兒 肝炎綜合征。曾以高滲葡萄糖、能量、激素、抗生素等治療無效,改以此方 加減治療4 周痊愈。隨訪 1 年,小兒生長發育正常。 [來源]彭兆麟。湖北中醫雜志 1989: (4) : 19
茵陳苓柏湯 [藥物]綿茵陳 15 克,板藍根、生麥芽各 10 克,茯苓、白術、車前子 (包)、薏苡仁各 6 克,黃柏 3 克。[用法]每天1劑,水煎取液 30~50 毫升,分次頻服。 [療效]此方治療嬰兒肝炎綜合征 28 例,痊愈 23 例,好轉 3 例,無效2 例。 [來源]陳建平,上海中醫藥雜志 1991; (6) : 18
茵郁靈仙湯 [藥物]茵陳 10~20 克,郁金、枳實、茯苓、威靈仙各 6~10 克。 [用法] 每天 1 劑,水煎濃縮為80~100 毫升,加糖適量,不拘時間 服,少量多次。 [療效]此方治療新生兒梗阻性黃疸 14 例,治愈 12 例,無效 2 例。「病例]肖××,男, 46 天。出生 2 天皮膚發黃,家屬以為胎黃未加 重視,1周后黃疸逐漸加深。診時目睛皮膚黃染,色澤鮮艷,溲黃如濃茶, 大便色白,不欲吮乳,腹部脹滿,精神萎靡,煩躁不安,舌苔白膩薄黃,指紋紫滯。檢查肝肋下 3 厘米、劍突下 4 厘米,脾大 1 厘米;黃疸指數 96 單位,凡登白直、間接反應陽性。診斷為新生兒梗阻性黃疸。以此方加丹參 10 克, 木香 6 克,板藍根 12 克,服 11劑后黃疸基本消失,繼以異功散加味調理 1 周痊愈。 [來源]姜潤林。浙江中醫雜志 1989; (9): 394
茵陳丹參湯 [藥物]綿茵陳、丹參各 15 克,車前子 6 克,甘草 3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至 80~100毫升,分 3~5 次口服。 [療效]此方治療新生兒遷延性黃疸 54 例,痊愈 48 例,有效 5 例,無 效 1 例。[病例]高×\u65292X女, 26 天。患兒出生 3 天后出現皮膚及白睛發黃, 10天后加重,伴嗜睡,嘔吐,吃奶少,大便干、色淺黃,尿深黃而染尿布,體 重不增。檢查全身皮膚及鞏膜重度黃染,肝肋下2 厘米、狀軟,精神差;血 紅蛋白 120 克/L,黃疸指數 116 單位,膽紅素 260μmol/L,轉氨酶正常。診斷為膽汁淤積綜合征,以此方治療 15 天黃疸消失,癥狀好轉,肝腫大消失, 復查血清膽紅素及黃疸指數均正常。 [來源]張淑蘭。陜西中醫1993; (12) : 539 水痘 荊防板藍根湯 「藥物]荊芥、防風各 10 克,板藍根 20 克,蘆根 15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分 2 次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水痘 94 例,全部治愈。 [來源] 翁建新。江蘇中醫1990; (10) : 37
銀石湯 [藥物]金銀花、石膏各 30 克,玄參、紫草、澤瀉各 15 克,薄荷 9 克, 荊芥 6 克。 [用法] 每天 1劑,水煎 2 次,共取藥液 250 毫升,分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水痘 116 例,均獲痊愈。一般服藥 2~5 劑。「病例] 周×\u65292X女,7 歲。發熱并出疹 1 天,身上瘙癢,頭面、軀干皮膚散在丘疹、皰疹,痘疹紅潤,清凈明亮,內含水液;納食略減,體溫 38.4 ℃,咽部充血,舌紅、苔薄白,脈浮數。投銀石湯 2 劑獲愈。[來源]李江,浙江中醫雜志 1989; (3) : 115 青黛牡滑散 [藥物] 青黛粉、生牡粉、滑石粉等量。[用法]將上藥混勻,加入適量麻油拌成糊狀即可,使用時將調好的藥 物輕擦于患處簿簿 1 層,每天 1~2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水痘32 例,收效良好。痊愈 24 例,顯效 8 例。 [來源] 肖頒憲.湖南中醫雜志 1990; (5) : 41
24腮腺炎
消毒飲 [藥物]板藍根 30 克。 [用法]上藥加水 200 毫升,煎成 60 毫升,分 6 次服,每 4 小時 1 次,空腹服。此為 1 天量。 [療效]此方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療效滿意,一般連服 3~5 劑可愈。 [來源]穆桂馨,黑龍江中醫藥1989; (3) : 5
全蝎方 [藥物]全蝎 30 克,香油 60 克。 [用法]用清水洗去全蝎雜質與咸味,晾干備用。香油燒熱,將全蝎放入,炸至焦黃,取出。每天服 15 克,分早晚 2 次服。 [療效]此方治療腮腺炎 120 例,痊愈 100 例,好轉20 例。服藥次數 最多 5 次,最少 2 次。 [來源]岳靜,山東中醫雜志 1988; (2): 52
百部煎劑 [藥物] 百部適量。1 歲患兒每天 3 克,2~4 歲 6 克,5 歲以上 10 克。 [用法]每天 1劑,水煎取藥液約 30 毫升,加適量白糖,分早午晚 3 次服。 [療效] 此方治療百日咳效果顯著,一般服用 3~6 天可痊愈。[來源]劉硯方.河北中醫 1987; (5) : 31
馬齒莧煎劑 [藥物]馬齒莧 200~300 克。 [用法]上藥水煎 2 次,濃縮 100~150 毫升,分早晚 2次口服。5 天為 1 療程,1 療程不愈可再服 1 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百日咳 50 例,治愈 48 例,無效 2 例。[來源]樊英誠,等,黑龍江中醫藥 1988; (5) : 39
雞膽百合散 [藥物]雞膽 1 個,百合 10 克。 [用法]將雞膽焙干,與百合共研細末。1 歲以內分 3 天服;1~2歲分 2 天服;3~6 歲為 1 天服;7~10 歲以上藥量加倍,1 天服完。每天量分 3 次內服。 [療效]此方治療百日咳,一般用藥4~10 天痊愈。 [來源]閻保祥。浙江中醫雜志 1989; (6) : 243
25 百日咳方
[藥物]龍膽草、鉤藤各 50 克,白蜜 500 克,白醋 50 克。 [用法]將龍膽草加水 250 毫升煮沸后,以文火煎 15分鐘,加入鉤藤 同煎 5 分鐘,去渣,再加白蜜與藥液共煎至藥液濃縮,最后加白醋拌勻即成。 每天服 4~6 次,每次 10~20毫升,溫服。7 天為 1 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百日咳有療效。 [病例]張×\u65292X女,4歲。因患百日咳經中西藥多次治療不效,以此方 治療 1 個療程后諸癥悉除。 [來源]楊宜棋,湖北中醫雜志1991; (6) : 52
鷺鷥糖漿 [藥物]生麻黃、光杏仁各 20 克,生石膏 60 克,炙蜈蚣 5 克,干蚱蜢 (或僵蠶代)、生甘草各 10克。 [用法]上藥加水 500 毫升,煎取藥液 300 毫升;藥渣再加水 300 毫升, 煎取藥液 200毫升。合二次藥液,過濾再煎沸后加白糖 100 克即可。每天服 4 次,1~4 歲每次 5 毫升,5~8 歲每次 10 毫升,9~12歲每次 15 毫升, 12 歲以上每次 20 毫升。 [療效]此方治療百日咳多例,均獲良效。 [病例]嚴××,女,7歲。患兒陣發性劇咳已 10 余天,咳如雞鳴,涕 淚俱下,痰中帶血,眼結膜充血,伴惡心嘔吐。以此方藥治療,每天服 4 次, 每次 10毫升,連服 5 天,病減輕,再服藥 3 天痊愈。 [來源]顧處真,等。浙江中醫雜志 1992; (11):501
26 白喉
馬鞭草煎劑 [藥物] 馬鞭草全草 200 克。 [用法]上藥加水 1000 毫升,煎至 300 毫升,早晚各服 1次,連服 10~ 15 天。同時加用維生素 B1、C 常用量,每天 3 次。 [療效]以此方治療白喉 30 例,痊愈 29 例,無效1 例。 [病例] 王×\u65292X男, 12 歲。發熱,咽痛,咽部異物感,吞咽困難, 進食阻擋 3天,經當地醫院給青、鏈、慶大霉素治療無效人院。體溫 39.3℃, 血壓 12/9; 30千帕斯卡,急性熱病容,皮膚無異常;左頜下淋巴結如鴨蛋 大,活動,壓痛;雙側扁桃體均Ⅲ°\u32959X大,均見灰白色偽膜占居全扁桃體,表面光滑,不易剝落,邊界清楚;咽部充血,懸壅垂無水腫,咽反射正常, 牛頸Ⅱ°\u65292X兩肺無異常;血白細胞13×\u65297X09/L,中性 0.85;咽試子涂片、培 養白喉桿菌均陽性。藥敏試驗對馬鞭草和紅、氯霉素高度敏感。予馬鞭草煎劑早晚分眼, 20 小時后體溫降至正常。住院第 5 天咽痛消失,扁桃體復原, 咽試子培養白喉桿菌陰轉。繼服馬鞭草煎劑 1 周,住院12 天,痊愈出院。 [來源]何明漢,陜西中醫 1990; (7) : 305
27 小兒汗證
桑葉末 [藥物]霜桑葉 60 克。 [用法]上藥焙干研細末,每晚睡前用米湯送服 6 克。[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盜汗,多有效驗。 [病例]××,男,7 歲。每于夜間睡后汗出,頭面如洗已近半載,曾 作檢查未發現異常。以此方治療8 天,盜汗除。 [來源]宋傳榮.浙江中醫雜志 1989; (5): 220注:現代藥理研究,桑葉含有氨基酸、有機酸、胡蘿卜素、維生素 B1 等多種成份,其止汗作用可能是通過對植物神經的調節而起作用。
止汗煎劑 [藥物]神曲 12 克,海浮石 9 克,山楂、胡黃連各 6 克,糯稻根 7 支。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服。[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多汗癥 178 例,效果良好。 [病例]李×\u65292X女,1 歲 6 個月。1 月前因食肉過量引起腹瀉,此后晝夜出汗,體漸瘦,肚大筋凸,飲食大減,四肢欠溫,服 保和丸、平胃散等方未見好轉。刻珍:面黃體贏,周身汗出粘手,舌淡紅、苔白膩,指紋青淡沉滯,脈弦。證屬木強土弱,食積多汗癥。以此方加白術 4 克,連服 5 劑,汗止。 [來源]彭元成.四川中醫1983;(6):25
黨參黃芪湯 [藥物]黨參 30 克,生黃芪 20 克。 [用法]上藥加水煎成 50 毫升,每天分 3 次口服。1歲以內小兒減半量。 10 天為 1 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自汗 40 例,臨床控制 24 例,顯效 16 例。[來源] 朱全發,江蘇中醫 1988; (9): 25
柏倍散 [藥物] 生黃柏、五倍子各等份。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治療前將患兒的肚臍部洗擦干凈,取藥末適量(約將臍窩填滿為度),用溫水調成餅狀,置于 4X4 厘米見方的醫 用橡皮膏正中,敷于臍內,保留 24 小時換藥。[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麻痹證患兒盜汗 36 例,全部有效。 [病例]張××,女,6 個月。患兒 1 月前罹患小兒麻痹證,并于癱瘓 的第9 天出現夜間盜汗,睡時遍身汗出如洗,醒后汗止,哭鬧不安,時見午 后低熱,舌淡、苔少,脈細數。以此方治療 2 次后盜汗止。[來源]趙東明,等。黑龍江中醫藥 1991; (4) : 40
28 疳積散
[藥物]焦三仙、淮山藥、雞內金。份量為 1:3:2。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裝瓶備用。每天眼 2 次,每次 1.5~4.5克, 紅糖水送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疳積,效果很好。 [來源] 浙江中醫雜志 1989; (1) :45注:此方為蒲輔周老中醫的驗方。焦三仙即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的 總稱。
化積丸 [藥物]大黃 30 克,巴豆(去盡油)6 克,高良姜 15 克。[用法]上藥共研極細粉,米飯為丸如綠豆大,以灶心土或朱砂上衣, 米泔水送服。每天服 1 次,每次 5~10 粒。[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疳積,療效較好。 [來源]彭元成.中醫雜志 1985:(4) : 34注:食用本方忌腥膩肥脂。若體虛甚者不宜服用,服用本方 3~5 天后, 宜用肥兒丸、參苓白術散等調治善后。
治疳散 [藥物]蟾蜍 1 只,雞肝 1 葉,朱砂 0.1 克,鮮荷葉 1 張,白糖、醋少 量。[用法]先將蟾蜍去內臟、剝皮,再將雞肝劃開后放入朱砂,一同放入 蟾蜍腹內,用荷葉包好,將其焙干至焦香,立即將糖醋噴在表面,使其酥脆,分 3 次吃完。一般服 6~14 天。 [療效]以此方治療小兒疳積 100 例,治愈 91 例,好轉 9 例。[病例]李×\u65292X女,3 歲。患兒大便溏泄,納呆、四肢浮腫已久,曾用抗生素治療無效。診見面色萎黃,形體羸瘦,毛發枯稀,舌淡,脈細無力, 體溫 38.5℃,肝脾腫大,血紅蛋白 85克/L.診為疳積,屬氣血虛弱型。以 治疳散,并配黃芪 12 克,當歸 8 克煎服治療,3 天后下肢浮腫消失,停服煎 劑。續投治瘠散13 天,痊愈。 [來源]褚毅鵬.浙江中醫雜志 1987: (12): 539
山甲散 [藥物]炮穿山甲 3 克,新鮮雞蛋 1 個。 [用法]將炮穿山甲研極細末,再將雞蛋刺孔后把藥末燒進雞蛋內,用紙糊上,然后用面包裹,文火將雞蛋燒至熟透,藥和雞蛋一并吃下。3 歲以 下每天吃 1 個,分多次服食;4~7 歲每天吃 2 個,7歲以上每天吃 3 個。10 天為 1 療程,中間休息 3~5 天再行第 2 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疳積 61 例,痊愈 42例,好轉 17 例,無效 2 例。 [來源]吳繼廷,陜西中醫 19s8; (2): 79
螻蛄蛋 [藥物]螻蛄(活者為佳)、雞蛋各 1 個。 [用法]先將雞蛋刺一小孔(約蠶豆大),再將螻蛄放入蛋內用紙封固,或用膠布貼封,然后將蛋煨熟,每天吃 1 個,1 次食完。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疳積 65 例,治愈 60 例,無效 5 例。輕者吃 3個, 重者間隔 1 周后再吃 3 個即可生效。 [病例]周×\u65292X男,3 歲。肌膚贏瘦,肚大青筋暴露,觸之如石。以此 方治療3 天,積消食增,逐日康復。 [來源]梅和平,湖北中醫雜志 1988; (2) :45
疳積散 [藥物] 丁香、苦杏仁、花椒、炒梔子各等份,蔥白 3 節,雞蛋清 1 枚,白酒、淀粉少許。 [用法]先將前 4味藥研細末,與蔥白、雞蛋清、白酒、淀粉調勻,做 成藥餅 2 個,敷于患兒雙足涌泉穴處,外以紗布固定。每天 1 次,4 次為 1 療程。[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疳積 397 例,治愈 394 例,3 例無效。 [病例]陳×\u65292X男,3歲。近日來患兒厭食,喜飲,精神不振,睡眠差, 消瘦。以此方外敷 3 次而愈。 [來源]楊環.陜西中醫 1991; (6) 270
29 小兒厭食癥
淮曲散 [藥物]淮山 200 克,茯苓 100 克,酒糟曲 150 克,丁香 20 克。[用法]上藥研極細末,過篩,裝瓶備用。每天服 3 次,每次 15 克, 飯后用溫開水或加少許糖調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厭食癥115 例,有效率達 95%以上。 [來源] 楊德明.湖南中醫雜志 1988; (3) : 41
黃白膏 [藥物]大黃、大白、白蔻、三仙、良姜、陳皮各等份。 [用法]上藥研末,過 120 目篩,用凡士林調成膏狀備用。每次取約蓮子大的藥膏置于 4.5X4.5 厘米橡皮膏中央,敷貼臍心上,每次敷 8~12 小時, 每天 1 次, 10 天為 1 個療程。[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厭食癥 300 例,痊愈 263 例,好轉 28 例,無效 9 例。 [來源]何遠征,等,遼寧中醫雜志1990; (9) : 39
30 小兒重度營養不良
羊肝散 [藥物]鮮羊肝 500 克,白術、海嫖蛸各 150 克,茯苓、淮山、雞內金 各 100 克,甘草 30 克。[用法]將羊肝蒸熟曬干炒黃,海螵蛸去硬皮切成蠶豆大炒黃,余藥均 文火炒黃,共研細末,過細篩備用。每天眼 2~p 次,1~2 歲每次2~3 克, 3~4 歲每次 4~5 克,5~6 歲每次 6 克。溫開水送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重度營養不良 100 例,服后 1個月有效 78 例,2 個月有效 21 例,3 個月有效 1 例。 [病例] 某男,2 歲。不思飲食,不愿活動,面黃肌瘦,每天只吃少量母乳。檢查:高 70 厘米,體重 8.5 千克,精神不振,肌肉松弛,皮膚彈性 差,服此方 10 天后自要飯吃,不再吃母乳, 30天體重增 2 千克。5 年后隨 訪發育良好,營養正常。 [來源] 石克憲.新中醫 1993; (7) : 12 嬰幼兒便秘
31 通便茶
[藥物]胖大海 3 枚。 [用法]上藥放在茶杯或碗里,沸水約 150 毫升沖焗 15 分鐘,少量分 次頻頻飲服。[療效]此方治療嬰幼兒大便不通 32 例,均收顯效。 [病例]劉××,男,2 歲 6 個月。大便不通 3 天,食少腹脹,用開燒露則便通,藥停如故。以此茶治療 1 次,大便通暢,隨訪 1 周,大便每天 1 行。 [來源]秦亮.浙江中醫雜志1990; (1): 12
大黃粉 [藥物] 大黃適量。 [用法]上藥烘干研末裝瓶備用。用時取大黃粉 10 克加少量酒調成糊狀,涂于肚臍部,用紗布覆蓋固定,再用熱水袋熱敷 10 分鐘,每天 1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便秘 30 例,痊愈 28 例,有效2 例。 [病例]王×\u12290X大便干結,3~4 天 1 行,身熱面赤,口渴尿赤,納減嘔 吐,舌質絳,指紋紫滯。用此方 1天,排出羊屎狀大便,余癥減輕,再敷 1 天,大便通暢,諸癥消失。 [來源] 劉相敏.浙江中醫雜志1988; (7) : 305
32 小兒便血
地鴉礬湯 [藥物] 地膚子 30 克,明礬 9 克,鴉膽子 9 粒。 [用法] 上藥水煎至 100 毫升,每次取 50毫升保留灌腸,每天 2 次。 [病例]黃××,男,3 歲。患兒大便帶血持續 3 月余,每天排便 1~2次,糞便表面附有鮮紅血液,便后續、鮮血數滴,無腹痛;面色萎黃,形體 消瘦,某醫院診為多發性直腸息肉(無蒂)。以此方藥治療 2次后癥狀減輕, 治療 10 天后停藥,大便正常。1 月后患兒面紅體胖,恢復健康。隨訪 3 年未 見復發。[來源] 倪平佛.中醫雜志 1985; (3) : 74
33 小兒脫肛
木賊散 [藥物]木賊適量。 [用法]上藥燒存性研末,每次肛門脫出時,將藥末敷撤于脫出的腸段 上,然后將腸段納回。[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脫肛 3 例,均于 10 天內痊愈。 [病例]姜×\u65292X1 歲半。因泄瀉 2個月不愈,漸至每次便瀉后,肛門外 脫 4 厘米左右,不能自行還納。以此方治療 5 天即愈。 [來源] 馬新風.浙江中醫雜志1990; (1):36
白礬散 [藥物] 白礬 10 克。 [用法]上藥研細末,加水 100 毫升,溶解后高溫消毒30 分鐘,制成 10%的白礬注射液備用。使用時讓患兒大便后,清潔直腸突出部分,并揉 入肛門內,用 5 毫升空針吸 10%白礬液 2 毫升,再吸進2%鹽酸普魯卡因 2 毫升混勻;以左手中指插入肛門內,然后在肛門“3 點”方向距肛門約 1.5厘米處進針,將藥液慢慢注入肛門外和肛門內的括約肌組織內,注完退針。 再以上述同樣藥液和同樣方法于肛門“9 點”處緩慢注入。注射后 2小時方 可解便,或用繃帶扎緊肛門部亦可。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脫肛有效。 [病例] 匡×\u65292X男,5歲。時常腹瀉,現每于便后直腸脫出,須用手按 揉始入。經用此方治療 1 次即愈。 [來源] 楊文質,等,四川中醫1983;(5) : 37 注意:注射藥液時,切不可刺傷腸膜壁。同時選用5號針頭為宜,1 2 進針深度以插在肛門內的中指能感觸到為度。
34 脫肛丸
[藥物] 使君子、飴糖各適量。 [用法]使君子去殼取仁,搗爛后加入飴糖,制成丸藥。每丸 3 克,備 用。3 天服藥湯 1次,與瘦豬肉 100~250 克燉 服,3 次為 1 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脫肛 53 例,痊愈 30 例,好轉 15 例,無效8 例。 總有效率達 84.9%。 [病例] 吳××,男,4 歲。3 年前患痢疾后發現肛門內時有淡紅色的柔軟腫物脫出,經服中藥無效。至今腫物脫出,不易還納肛少內,便時肛 門口帶血。檢查肛門脫出一皮球樣腫物,長約 4.5厘米,柔軟,表面有環狀 粘膜皺壁,并見有散在性局部充血及針尖樣潰瘍出血點。診為直腸脫垂。經 服此方 1 療程后癥狀消失。隨訪 2年未見復發。 [來源] 陳孟燊.中醫雜志 1985; (2) : 34
35小兒龜頭炎
大蒜外敷方 [藥物]生大蒜 1 枚(大者為佳)。 [用法]將生大蒜用慢火燒熟后搗爛如泥狀,敷患處。[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龜頭炎有效。 [病例]李××,男,3 歲。患兒龜頭紅腫,瘙癢疼痛,周身戰慄,兩 下肢不能靠擾,排尿困難。以此藥外敷20 分鐘后,紅腫漸消,排尿自如。 [來源]許井春.河北中醫 1988:(5) : 30 威靈仙洗劑 [藥物]威靈仙30 克。 [用法]每天 1 劑,加水 500 毫升,濃煎去渣,用藥液溫洗小兒龜頭, 每天洗 4~6 次。[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龜頭炎,療效滿意。 [病例]劉×\u65292X男,3 歲 4 個月。患龜頭炎 1 周,曾肌注青霉素 2 天,效不佳。刻診龜頭腫脹甚,小便時痛。以此方治療后第 1 天腫脹縮小,外洗 3 天后,腫脹全消。 [來源]賀偉峻.中醫雜志1992; (8):7 艾葉洗劑 [藥物]艾葉 10 克。 [用法]將艾葉洗凈,加水約 200 毫升,煎 1~2分鐘,去渣取藥液, 置于廣口瓶中加蓋,待其自然冷卻后,用其浸洗陰莖,每次 10~15 分鐘,間 隔 20~30 分鐘再浸洗。[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龜頭炎有效,一般 1 劑即愈。 [病例]劉×\u65292X男,3 歲。家長發現其陰莖腫大,小便困難,哭鬧不安。檢查陰莖僅包皮水腫似青棗大。以此方藥浸洗 1 劑即愈。 [來源]胡松昌.浙江中醫雜志 1987; (3) : 135
36 小兒睪丸鞘膜積液
母丁香粉 [藥物]母丁香 40 克。 [用法]上藥研末過篩,裝瓶備用。使用時取藥粉 2 克放入患兒肚臍中,用紗布覆蓋,外用膠布固定,每隔 2 天換藥 1 次, 20 天為 1 療程。間隔 5~ 10 天行第 2 療程。[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睪丸鞘膜積液 243 例,痊愈 148 例,顯效 72 例, 有效 20 例,無效 3 例。[來源]索臣.河北中醫 1990; (3):6
苡仁煎劑 [藥物]薏苡仁 30~45 克,白糖適量。 [用法]上藥加水濃煎,濾出藥液加白糖,分 3~5 次喂服,隔天 1劑。 [療效]此方治療嬰兒睪丸鞘膜積液 3 例,均治愈。 [來源]李彥明.山東中醫雜志 1985; (6) : 39
鞘膜積液合劑 [藥物]小高香 5 克,烏藥、青皮、川楝子、車前子各 9 克,魚腥草、 黃芪各 20 克,防己 8 克。[用法] 每天 1 劑,水煎分 3 次飯前溫服。 [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睪丸鞘膜積液 8 例,均痊愈。[病例]余×\u65292X男,3 歲。陰囊腫大下垂 40 余天,診斷為睪丸鞘膜積液。經服中西藥月余無效,建議手術治療,其父不愿而來診。刻診:患兒陰囊腫 大如雞卵,捫及波動感,不紅不痛,透光試驗陽性。給予此方 3劑,腫脹消 失,繼服 3 劑痊愈。隨訪 1 年未見復發。 [來源] 龐俊群.廣西中醫藥 1987; (6): 42
牡蠣石膏散 [藥物] 煅牡蠣、生石膏、雞蛋清適量。 [用法]將前 2味藥研成細末,以雞蛋清調成膏狀,裝瓶備用。將小兒 陰囊洗凈,于每晚臨睡前將藥膏敷于患側,外以紗布繃帶固定,翌日晨取下。 每晚 1次,3 次為 1 療程。 [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鞘膜積液 13 例均獲痊愈。隨訪 2 年未復發。 [來源] 秦元嵉. 中成藥1989; (3) : 46
37 小兒陰囊血腫
一枝蒿搽劑 [藥物] 一枝蒿(即蓍草)15 克。 [用法]將上藥研成極細末,以 1 倍量的 75%酒精或溫水調勻,外搽患部,每天搽藥 4~6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陰囊血腫 9 例,痊愈 7 例,好轉 1 例,無效 1 例。[病例]周×\u65292X男,7 歲。患兒玩耍時不慎被踢傷外陰部,疼痛難忍,表情痛苦,呻吟不休。檢查陰囊青紫腫脹似雞蛋大,觸痛明顯,行走不便。 以此方外搽,并臥床休息 2 天腫痛緩解,繼續治療 5 天痊愈。[來源] 朱傳喜.等。廣西中醫藥 1989; (2): 19 注:一枝蒿, 為菊科植物菩Achillea alpina L,的全草,功能活血止痛,祛風解毒。
38 小兒走腎(走辜)
39 小兒遺尿
山藥散 [藥物]炒淮山藥適量。 [用法]上藥研末備用。每天服 3 次,每次 6 克,用溫開水沖服。[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遺尿癥,效果甚好。 [病例]王××,女,7 歲。出生后迄今每夜遺尿 2~3 次,面白乏力,精神不振,白天睡眠亦遺尿。經用此方藥 560 克治療 1 個月,遺尿癥狀消失。 隨訪 7 年,未見復發。 [來源]王典欽.四川中醫1983;(2):封 3
烏桑止遺湯 [藥物]烏梅 20 克,桑螵蛸 9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遺尿確有效。[病例]林××,女, 11 歲。訴睡中遺尿已 6 年,始于患水痘病后。 每夜遺尿 1~2次,伴體倦乏力納少、毛淡、苔薄,脈沉細無力。證屬腎氣不 足,下元虛寒。以上方治療 3 劑后,遺尿止。[來源]鐘啟良,福建中醫藥 :37
止遺合劑 [藥物]益智仁 12 克,桑螵蛸 15 克,麻黃、石菖蒲各 9 克。 [用法]水煎服。6~9 歲每天1/2~2/3 劑,9~14 歲每天 2/3~1 劑。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遺尿,療效滿意。 [病例]羅××,男, 12歲。患兒遺尿 4 年余,每夜遺尿 1~2 次, 夜睡甚沉,很難喚醒。曾用中西藥治療無效。經以此方治療 7 天,每天 1 劑,藥后遺尿停止。繼予 10 劑,鞏固療效。隨訪 1 年未再遺尿。 [來源] 劉得軍,等.四川中醫 1983; (5) : 49
棗仁牡蠣湯 [藥物]炒棗仁 12 克,煅牡蠣、覆盆子各 15 克,嫩桂枝 10 克,肉蓯 蓉、山萸肉各 6 克。[用法]每天 1 劑,水煎。早晚分服。可根據年齡酌情增減方中藥物劑 量。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突遭驚嚇所致遺尿癥 15例,獲一定療效。 [來源] 王忠民,山東中醫雜志 1988; (1): 50
蔥硫餅 [藥物]鮮蔥白 7 個,硫黃適量。 [用法]上藥共搗爛如泥,做成餅狀,每晚臨睡前將肚臍部洗凈,將藥餅敷上,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次晨除去,1 個月為 1 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遺尿而年齡偏大、面色蒼白、怯冷屬腎陽虛者,療效較好。 [來源] 吳震西.中醫雜志 1992; (6) :55 麻益散 「藥物] 麻黃 2份,益智仁、肉桂各 1 份。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以瓷瓶或玻璃瓶盛貯勿令泄氣。每次用 3 克,以少量食醋調成餅狀,敷于肚臍心,外用膠布固定, 36 小時后取下,間隔 6—12 小時再敷藥。共敷 3 次后,改為每天敷 1次,連續 2 次以鞏固療效。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遺尿 38 例,治愈 18 例,好轉 15 例,無效 5 例。[來源] 邱訓潔,等.江蘇中醫 1990; (2): 37 小兒髖關節滑膜炎 桑忍合劑[藥物] 桑枝、忍冬藤、生地、牛膝、赤芍、白芍、木瓜各 10 克,藕 片 15 克,甘草 3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服。[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髓關節滑膜炎 7 例,療效滿意。 [病例]林××,男,4 歲。1 月前發熱咳喘,經治療熱退喘平,但右腳肢行,右髖關節內收欠佳,病側外觀比健側延長。X 線攝片示髖關節無異 常。曾以針灸治療 3周右腳跛行加重,易跌倒。診見舌紅,苔薄黃,脈細數。 以此方藥 7 劑,外以硫酸鎂濕敷,痊愈。 「來源] 曾淑貞.浙江中醫雜志1987; (3) : 113 蟬柴合劑 「藥物]蟬蛻、柴胡、白芍、牛膝、地龍、桂枝、鉤藤、甘草各 3 克,淮山藥 6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 2 次內眼,第 3 次煎汁用毛巾浸濕熱敷患處, 每天 2—3次。并囑患兒臥床休息,避免行走。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髖關節滑膜炎 50 例,治愈 47 例,無效 3 例。[病例] 何×\u65292X男,4 歲。6 天前原因不明右髖作痛,走路跛行。檢查 患肢變長 1.5厘米,右腹股溝壓痛明顯,“4”字試驗陽性;經 X 線片、血 液化驗排除其他疾病。診為小兒髖關節滑膜炎。以此方服 5 天而愈。隨訪 4年未復發。 [來源] 張維倫,陜西中醫 1987; (6): 267
40小兒熱痹
消腫鎮痛活絡湯 [藥物]淫羊藿、追地風、漢防己、澤瀉、懷牛膝、檳榔片各 6 克,薏 苡仁 15 克,桑枝、白茅根各 12克,知母、黃柏、蘇梗各 3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分早晚各服 1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熱痹 180 例,痊愈 138例,顯效 22 例,有效 18 例,無效 2 例,總有效率 98.8% [病例]王×\u65292X女,7 歲。1年前患兒曾患關節炎,經西醫治療而愈。 此次因感冒誘發,雙膝關節腫脹疼痛,發熱,舌淡紅、苔薄黃,脈細數。檢 查血沉 38毫米/h,抗“O”陽性,類風濕因子陰性。診為風濕性關節炎。以 此方治療 3 劑后腫脹消失,7 劑病愈。 [來源]何繼紅,等.陜西中醫1993; (9): 414
41小兒麻痹后遺癥
42小兒癲癇
葛根全蝎散 [藥物]葛根、全蝎、僵蠶各 30 克,基神 20 克(朱砂拌紅)。[用法]上藥共研細未,去筋雜,拌勻曬干備用。每天服 3 次,2- 5 歲患兒每次 2 克,6- 10 歲每次 4 克, 11- 15歲每次 6 克。另用生鐵落 50 克,代赭石(煅)30 克煎水分次送服上藥。 [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癲痛 5 例,均在用藥 3- 5天后癥狀得到控制。 隨訪 2 年未見復發。 [來源] 嚴忠,等,廣西中醫藥 1990; (2): 22 蟬僵散 [藥物」蟬蛻 30 克,僵蠶、鉤藤各 15 克,全蝎 10 克,朱砂 5 克。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天服 2 次,1歲以內每次 0.5 克,1— 2 歲每次 1 克,2—4 歲每次 1.5 克。大者可酌情加量。 [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癲癰 14例,服完 1 料癥狀控制者 10 例,服完 2 料癥狀控制者 4 例。 [病例」趙××,男,3 歲。2 個月來抽搐時時發作,每天 10余次,發 作時伴牙關緊急,面色蒼白,兩目上視,口吐涎沫,二便失禁,蘇醒后一如 常人。診斷為癲癇,服苯妥英鈉、魯米那后稍有緩解。后以此方1 料,服 4 天抽搐大減,每天僅發 2 次,服完后未再發作。隨訪 5 年未發作。 [來源]喬艾樂.浙江中醫雜志1987; (5):213
43 小兒抗癇膠囊 [藥物]人參、茯苓、半夏、膽南星、石菖蒲各 10 克,橘紅 6 克。 [用法]上藥研末入膠囊,每粒含0.5 克生藥。每天服 3 次,3 歲以下 每次 1~2 粒,4—7 歲每次 2~3 粒,8 歲以上每天 3~5 粒。對發作頻繁者,上藥改為湯劑。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癲癇 42 例,顯效 26 例,有效 7 例,效差 3 例, 無效 6 例。「來源]邱靜宇.陜西中醫 1990; (4) : 157
44小兒夜啼
止啼湯 [藥物]五倍子 1.5 克。 [用法」上藥加水濃煎 80 毫升,于睡前頓服,每天 1 劑。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夜啼36 例,均治愈。 [病例]任×\u65292X女,5 個月。1 個月來每夜啼哭,不得安睡,時現驚悸不安,面紅,口渴,咽干,煩躁不安,舌紅。苔薄白。其它檢查未見異常, 診斷為小兒夜啼。即以此方藥 3 劑,藥后痊愈。隨訪半年未見復發。[來源]王發書,等,浙江中醫雜志 1989; (10):451
鎮驚湯 [藥物]酢漿草 12 克,雙鉤藤 6 克,蟬蛻 3 只,甘草 3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分 4 次服。[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夜啼,獲效頗佳。 [病例]陳××,女,1 歲。 10 天前因鄰居鳴放爆竹(鞭炮)驚嚇,患兒當夜啼哭不止,精神不安,睡時驚惕,面色青灰,脈稍數,指紋色青。 眼此方 1 劑驚啼已減,再進 2 劑,驚啼告平。[來源]趙偉強.浙江中醫雜志 1990; (4) : 186
燈芯搽劑 [藥物]燈芯草、香油適量。 [用法]將燈芯草蘸香油燒成灰,每晚睡前將灰搽于小兒兩眉毛上。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夜啼96 例,痊愈 89 例,無效 7 例。一般連搽 1 —2 晚見效,3—5 晚即愈。 [病例]王×\u65292X男,6個月。患兒因肺炎入院治療好轉,第 5 天晚上突 然煩躁不安,夜啼不已,面紅,口渴咽干,舌尖紅,脈數,經檢查未見異常。 即以此方治療 3晚,痊愈。 [來源」張化南.廣西中醫藥 1988; (5) : 3 小兒夢游癥 枕中丹加蓮子 「藥物]龍骨 150 克,龜版120 克,蓮子 100 克,炙遠志、菖蒲各 50 克。 [用法]上藥研末以蜜糊丸,每天服 3 次,每次 2 克。[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夢游癥,療效顯著。 「病例]王×\u65292X男,7 歲。患兒半年前因打爛熱水瓶受到驚嚇,1 周后家長多次發現其半夜起床走動。某精神病院診為夢游癥。患兒發育正常,煩躁 不安,喜涼飲,舌苔薄白,脈細弦。以此方藥治療 10余天后,不再發生夢游 癥。 [來源]王琦.湖北中醫雜志 1988; (5) : 19
45 硬腦膜下積液
紅小豆粉 [藥物] 紅小豆適量。 「用法]將紅小豆磨成細末備用。將患兒頭發剃光洗凈,再將紅小豆粉用溫水調成糊狀,敷在患兒前囪門及其周圍,前至前發際、左右至耳上 2 厘 米,后至頭頂,厚度約 1 厘米。紗布包扎固定,每天換藥 1次。 [療效]此方治療幼兒硬腦膜下積液 12 例,全部治愈。 [來源]袁彩琴,等.山東中醫雜志 1992; (3) :55
46小兒蕁麻疹
加減驅蛔湯 [藥物]烏梅、使君子、苦楝樹根皮、枳殼各 9 克,大黃 12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分 2次服。藥渣搗爛于睡覺前填壓在肚臍上, 外蓋紗布敷料,用膠布固定,每天更換 1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蕁麻疹 16 例,均服 3—6劑治愈。 [病例]楊×\u65292X男, 10 歲。患蕁麻疹反復發作 5 年,近年來逐漸加重,多在夜晚睡眠后開始全身發癢發熱,繼而出現大小不等的疹塊,融合成片, 瘙癢難忍,患兒日漸消瘦,精神不振,經常腹痛,并有大便排蟲史。經服此方 5 劑而愈。 [來源] 胡達坤,陜西中醫 1990; (9) : 418
47 小兒凍瘡
蛋黃辣椒油 [藥物]蛋黃 5 枚,辣椒粉 3 克。 [用法]將雞蛋煮熟,取蛋黃,加入辣椒粉放入鐵鍋或大勺內焙焦壓榨取油,瓶裝備用。使用時將油涂于患處,用手掌輕搓至皮膚發紅,每天 2—3 次,一般凍瘡 2—3天可愈。復發者重復使用仍然效佳。并可作護膚、預防凍 瘡用。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凍瘡,療效頗佳。 [來源] 李海波,河南中醫1992;(6): 276 小兒陰疽 夏枯草煎劑 [藥物」 鮮夏枯草 5000—7500 克。[用法]上藥以清水煮爛過濾去渣,濃縮呈糊狀即可。每天服 3 次,每 次 2 湯匙。另用此糊外敷瘡部(不敷傷口),每天 2—3 次。[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陰疽及無名腫毒療效甚佳。 [病例]喻××,女,8 歲。右腿內側有一無名腫毒,大如覆碗,膚色如常,劇烈疼痛。某醫院診為“深部膿腫”,切口排膿,久不收口,腫硬反 加劇。以此方內服、外敷(不敷傷口), 15 天后愈合。[來源] 陳茂林,四川中醫 1983; (6) : 44
48 小兒痱子
冰黃酒 [藥物]生大黃 6 克,黃連 5 克,冰片 4 克,白酒或 75%酒精 150 毫升。[用法] 上藥裝瓶密封,浸泡,徐徐搖動使其充分浸透后可使用。用 時取棉簽蘸藥酒涂搽患處,每天 3—5 次。「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痱子數百例,一般用藥 1—2 天即愈。 [來源] 張維義,四川中醫 1985; (7) : 37 參黃冰酒 [藥物」苦參、生大黃各 20 克,黃連、雄黃、冰片各 10 克, 75%酒 精 300 毫升。[用法]將上藥裝瓶密封浸泡 2—3 天即可。用消毒棉簽蘸藥酒擦患處, 每天 3—4 次,防止入眼肉。「療效]此方治療夏季小兒熱痱,有良效。 [病例]黃×\u65292X男,3 歲。時值盛夏,患兒額及頸部有密集如粟米樣的紅色丘疹,瘙癢灼痛。用此方治療后痱子全消。 [來源」劉心德,四川中醫 1983; (4) : 43
49 小兒褶爛
冰片散 [藥物]冰片 2 克,痱子粉 20 克。 「用法]將冰片研細末,與痱子粉拌勻,撲在患處,1 天數次。「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褶爛 151 例,經 1—4 天治療全部有效。 「來源]秦亮,浙江中醫雜志 1989; (10) : 453 小兒舌舐皮炎 止癢湯 「藥物]生石膏 30 克,人中白、生地、鮮石斛、白鮮皮各 10 克,淡竹 葉、黃芩各 6克,生大黃 5 克,生甘草 3 克。 「用法] 每天 1 劑,水煎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舌舐皮炎有效。「病例] 王×\u65292X男,8 歲。舌舐皮炎發生 3 天,燒灼痛癢難忍,常以舌舔手揉之,伴口于欲飲,大便于結,舌紅、苔白,脈數。此乃脾胃積熱,治 當瀉脾清熱。予此方 3 劑后,唇紅皺裂明顯改善,繼服 3劑后痊愈。隨訪多 時,未見復發。 [來源]徐青,浙江中醫雜志 1992; (1):13 幽兒尿布皮炎 油菜葉外敷劑[藥物」鮮油菜葉適量,菜油少許。 「用法]將油菜葉搗爛取汁,與菜油調勻,涂于患處,每天 1—2 次。[療效]此方治療嬰兒尿布皮炎多例,取得較好療效。一般 1—2 天明 顯好轉,4—5 天可治愈,且不留疤痕或色素沉著。[來源]張保祥,浙江中醫雜志 1990; (10): 465
雄黃散 [藥物]雄黃末適量, 75%酒精或白酒少許。 [用法」取酒精或白酒調雄黃末成稀糊狀。使用前先將病損及周圍皮膚常規消毒,已成膿皰者剪破皰壁除去膿液,已結痂者去癡皮用生理鹽水清潔 糜爛面,用棉簽蘸上藥涂敷于患處,覆蓋消毒紗布(也可不蓋),每天 1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膿皰瘡 12 例,均治愈。 [病例]患兒,男,6 歲。右足患黃水瘡 3 周,面部及全身浮腫 1 周,伴發熱,舌尖紅、苔微黃膩;右足背及內踝上有 3 個 1×\u65298X 厘米糜爛面,滲出 分泌物,周圍繞以紅暈。檢查血白細胞11.4×\u65356X0 9 /L 中性 0. 75,尿常規 蛋白(+++),白細胞(+++),紅細胞(++)。診斷為膿皰瘡并發急性腎炎。每天外敷此方藥 1 次,6 天后脫癡痊愈。急性腎炎繼續進行中西 醫治療。 [來源]孫平周,四川中醫1984; (3) : 45 龍蜂散 [藥物]龍膽草、蜂房各 6 克,苦參 10 克,枯礬 3 克,黃豆 8 粒。[用法]前 4 藥共研極細末,黃豆炒黑研末調勻裝瓶備用。使用前先將 瘡面用淡鹽水洗凈,繼以香油調上藥末成糊狀,敷于患處,每天換藥 2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黃水瘡 37 例,療效滿意,一般用藥 3—5 天均愈。 [病例]王×\u65292X男,3歲,鼻翼兩側及下頜部起黃水瘡 10 余日,先后經 中西醫治療不效,予龍蜂散調香油敷 3 天而愈。 [來源]周煒.山東中醫雜志1990; (3) : 48
50 小兒癤腫
消癤湯 [藥物]昆布、海藻各 9 克,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茅根各 15 克,赤 芍、黃芪各 10 克。 「用法]每天 1劑,水煎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多發性癤腫 41 例,痊愈 29 例,顯效 9 例,無效 3 例。 [病例]王××,男,3歲,患多發性癤腫 2 月余,此愈彼起,用青、 鏈、紅霉素及外用新霉素軟膏、玉露散等治療無效。診見頭面及頸項部黃豆 大小癤腫 27個,基底堅實,局部紅腫熱痛。其中 14 個光亮無頭,6 個頂端 化膿呈黃色,7 個已結痂。分泌物培養均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身無發熱,舌紅,苔薄黃,脈數。用本方 9 劑,痊愈。隨訪 10 個月未復發。 [來源]姚慶云,浙江中醫雜志1985; (8) : 374
蛇床子散 [藥物] 蛇床子 10 克,輕粉 1 克。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末,以香油適量調藥末外搽。先搽 1小片皮膚, 如未發現皮膚損傷,可擴大搽拭面積。每天 1 次。 [療效]此方治療嬰兒濕疹數百例,療效滿意。 「來源」李延超,山東中醫雜志1985; (5) : 45 注:極少數患兒用藥后可出現輕微惡心,藥停自止。
51清熱止癢散
[藥物]生蒼術、生黃柏、雄黃各等份。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雞蛋清或香油適量,調勻成糊狀,涂敷患處。[療效]此方治療小兒濕疹,一般 1—2 次即能痊愈。[ 病例]薛×\u65292X男, 7個月。患兒頭頂部出現紅色丘疹,破潰滲液、結黃痂,瘙癢已 5 月余,經 多方治療不愈。以此方涂敷 2 次即愈。[來源」王立恒,浙江中醫雜志 1988; (11) : 499
茵陳蒿散 [藥物]茵陳 120 克,青黛 15 克,冰片末 5 克。[用法]將茵陳蒿焙焦研細末,與青黛、冰片混勻裝瓶封口,高壓滅菌 后備用。用時先取蒼術、苦參各 20 克,黃柏 15 克,加水煎至500 毫升,以 消毒紗布蘸藥液擦洗患處。如患處有滲出,用上藥粉撤布;無滲出,則以香 油調上藥末成糊狀涂敷患處,再以紗布包扎,隔天換藥1 次。 「療效]此方治療難治性嬰幼兒濕疹 30 例,痊愈 27 例,顯效 3 例。 [來源] 渠敬文,山東中醫雜志1989; (6) : 22
硝黃苦梅煎 [藥物] 芒硝 50 克,大黃、苦參、烏梅各 30 克。 [用法]每天 1 劑,加水煎為 500毫升,取藥液濕敷患處,每天 2 次。 [療效] 此方治療嬰兒濕疹 180 例,痊愈 171 例,無效 9 例。 [來源]彭暾。陜西中醫1990;(12) : 553
清解效靈膏 [藥物] 嗎啉呱、痢特靈、雄黃、黃精、黃柏各 25 克,珍珠粉 20 克, 爐甘石、防風、血竭、硫黃、青黛各15 克,輕粉、冰片各 5 克。 [用法] 上藥分別研成細粉,過 200 目篩,然后和勻,加入藥用凡士 林 300克和適量甘油,反復攪拌調勻后,裝入常規消毒瓶內備用。使用前, 先用 50%生理鹽水洗患處,再將適量藥膏涂上,用于反復摩擦,以看不見油跡為度,每天 2 次, 20 天為 1 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嬰幼兒面部濕疹 40 例,治愈 33 例,好轉 5 例,無效 2例。用藥最少 1 個療程,最多 4 個療程。 注意:治療期間乳母及患兒忌食腥辣之品。 「來源]張書林,等。浙江中醫雜志1991; (9):394 冰硼散 「藥物] 市售冰硼散。「用法]取冰硼散少許,輕輕撒于濕性糜爛及皸裂表面,若仍見粘液滲 出者,可繼續用藥涂至不見滲出;皮損僅見紅斑者,用冷開水調涂;單純干燥皸裂者,用麻油調涂;表面結痂后,待其自行剝脫。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耳周濕疹 48 例,均獲效。 [來源]王堯,中醫雜志1992; (10):39 小兒肚臍炎、出血 白龍粉 「藥物]煅白礬 3 克,煅龍骨 1 克,麝香少許。[用法]上藥研成細末裝瓶備用。用前將患兒臍部洗凈擦干,取藥末適 量放在臍中,用紗布裹好避風。每天 1 次。 [療效」此方治療嬰兒臍濕11 例,均治愈。 [病例]許×\u65292X女, 19 天。患兒出生后 2 天,因洗澡臍部未揩干,臍部出現潮濕,若擦于又滲液,舌淡紅,苔薄白。以此方外敷 2 天后痊愈。 [來源]秦亮.浙江中醫雜志 1989; (4):176 臍炎散[藥物]黃連 20 克,枯礬 30 克,朱砂 10 克,冰片 2 克,氧化鋅、爐 甘石粉各 10 克。 「用法]前 4味藥分別研為極細末,加入氧化鋅、爐甘石粉,混勻過細 篩,高壓消毒,貯瓶備用。使用前局部以 3%雙氧水清洗、拭干,取 2%甲紫溶液適量調藥未少許為稠糊狀,并用消毒敷料包扎。每天涂于患處 2—3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臍炎 12 例,一般 2—3天即效,5—7 天獲愈。 [病例]文××,女, 28 天。臍周皮膚焮紅漫腫,局部灼熱,糜爛、 滲液。以此藥調涂 3 天,紅腫消失,5天瘡面結痂生肌而愈。 [來源]曾沖,四川中醫 1985;(5):5
52 小兒蟲證
小麥桿煎劑 [藥物] 小麥桿 200 克。 [用法]上藥加水 800 毫升,煎至 400 毫升,每天上午 9 時,下午16 時各服 200 毫升。3 天為 1 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蛔蟲病 317 例,排蛔蟲為 220 例,驅蛔率 69.4%。[來源] 毛文洪,等。中醫雜志 1985; (1) : 47 驅蟲劑 「藥物] 榧子(去殼取肉)、生大黃各等份。 [ 用法] 上藥研末混勻,開水沖服,每天 3 次,每次為(年齡+1)× 0.4克,連服 1 周。另用百部 30 克煎成 500 毫升藥液,于每晚睡前洗肛門, 連洗 1 周。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蟯蟲病 32例,顯效 29 例,有效 3 例。 「來源] 秦亮,江西中醫藥 1992; (1): 62
百部酒精浸液 [藥物]生百部 30 克, 55%酒精 150 毫升。 「用法] 2 藥裝瓶浸泡 3天后可用。每晚睡前,取棉簽蘸藥液擦肛門附 近皺襞處 1 次,7 天為 1 個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蟯蟲病 100余例,療效良好。 [病例]劉×\u65292X男, 12 歲。肛門瘙癢 3 年,午后及夜晚發作居多,奇癢難忍不得入眠,面色萎黃,形體消瘦。以此藥液治療 25 次而愈。隨訪 1 年未發。 [來源]史曉軍,中醫雜志1986; (11) : 24
53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
豬膽汁灌腸方 [藥物] 新鮮豬膽汁 50 毫升。 [用法]以上藥保留灌腸 20—30 分鐘。[療效]此法治療小兒蛔蟲性腸梗阻 45 例,均治愈。 [來源]林宗義.福建中醫藥 1986;(2): 38注:現代醫學認為豬膽汁中的豬膽酸和豬去氧膽酸鈉,有解除平滑肌痙 孿的作用。 驅蛔灌腸湯 「藥物]鮮苦楝樹根皮 50 克。[用法]上藥加水 300 毫升,煎成濃液,乘熱用紗布過濾,得濾液 50 毫升即可。用導尿管插入肛門內 10—15厘米,以注射器抽完全部濾液,緩慢 注入,然后取出導尿管。 [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蛔蟲性腸梗阻有效。 [病例]衛××,男,6歲。因腹痛,家長以“驅蟲藥”內服,次日出 現劇烈腹痛,嘔吐胃液、膽汁、蛔蟲一條,痛仍不止,且腹部出現一包塊, 大便 2日未行。診斷為蛔蟲性腸梗阻。以上法治療后,腹痛、嘔吐逐漸減輕, 次日排出蛔蟲數 10 條,乃愈。 [來源]何克富,四川中醫1985; (3) : 48
54 硬腫洗劑
[藥物]艾葉一把(鮮者 100~200 克,干品 50~100 克),紅花、丹 參各 10 克,肉桂末 3~5 克。[用法]上藥加水 300~500 毫升煎煮,取藥液用毛巾浸透熱敷硬腫處, 不斷更換毛巾,熱敷 20~30分鐘,直至肌膚紅潤、表皮松軟(注意不要燙傷 皮膚)為止。然后用消毒藥棉擦干,再用碘酒作皮膚消毒,用酒精脫碘;取 2號縫衣針(酒精消毒)1 枚,輕輕向已熱敷的硬腫部位直刺,手法要均勻,只限刺入表皮,不能過深,以見到表皮有血跡為宜。針刺部位再用酒精棉簽 拭干,立即保溫,不要受涼。重癥者每天 1 次,輕癥隔天 1次。嚴密觀察癥 情變化。 [療效]此方治療新生兒硬腫癥有效。 [病例]鄒××,男,屬不足 9 個月的早產兒。出生后 2 天,出現兩大小腿內外側及臀部呈蠟狀硬腫,下腹部及陰囊、陰莖水腫,全身冰涼,四肢 僵硬,體溫下降,面色蒼白,口唇干紅,呼吸微弱,不吮乳,不啼哭,昏睡狀態,尿量少,大便己排胎糞 2 次。診斷屬中度硬腫癥。以上法熱敷、針刺, 配合服用中藥,3 天后硬腫基本消失。[來源]萬維馨,江西中醫藥 1992:(3) : 14
55 新生兒不乳
大黃茶 [藥物] 大黃 10 克。 [用法]取上藥置碗內,沖入沸水 100 毫升左右浸泡 10 分鐘后,少量分次喂服。[療效]此方治療新生兒不乳,效果頗著。 [病例]朱×\u65292X男。患兒出生后 1 天半不吮乳,啼哭不已,煩躁不安,腹脹便秘。口腔檢查無異常,予大黃泡飲治療,當天下午解下稀熱臭大便 1 次,量多,諸癥消失,吮乳正常。 [來源]秦亮,浙江中醫雜志1992; (5):209
56 新生兒頭皮血腫
57 新生兒眼底出血 活血化瘀湯 [藥物]丹參、桃仁、赤芍、花蕊石各 7.5 克。 [用法]每天 1 劑,加水適量濃煎至50 毫升,分次口服。 [療效]此方治療新生兒眼底出血 10 例,其中Ⅰ度眼底出血 4 例,均 在 3 天內吸收;Ⅱ度眼底出血 2例,分別在第 4 及第 6 天吸收;Ⅲ度眼底出 血 4 例,分別在第 3、4、6 天吸收。 [來源]陳慧英,等,中醫雜志1985; (1) : 68
58 兒童近視眼
治視靈 [藥物]茯苓、白術、杞子、菊花各 5 克,桂枝、丹皮、澤瀉各 4 克, 淮山藥、石決明、生地各 6 克,山萸肉 3克,白糖 25 克。 [用法]上藥與白糖熬煉成糖漿 30 毫升,5~7 歲兒童每天服 25 毫升, 8~14 歲每天服 30毫升,均分 2 次服用,一般服用 2~4 周。 [療效]此方治療兒童近視眼 92 例,184 只眼,治愈 46 眼,顯效 41眼,進步 70 眼,無效 27 眼,有效率 85.3%。 [來源]丁培植,等,浙江中醫雜志 1988;(11) : 491
59小兒破傷風
僵蠶散 [藥物]僵蠶、蜈蚣各 10 條,蟬蛻 10 只,朱砂 1.5 克,牛黃 0. 5 克。 [用法]前 3味藥炒黃,諸藥共研細末。嬰兒每次服此散劑的 1/4。 [療效]此方治療新生嬰兒破傷風 10 余例,屢見功效。[來源]夏玉成.湖南中醫雜志 1990; (2) : 57
蜈蟬散 [藥物]蜈蚣(焙黃)1 條,蟬蛻、全蝎各 10 個,天南星 3 克,朱砂 1.5 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天眼 3次,每次 0.3~0.6 克,開水或奶汁 送服。 [療效]此方治療肚臍風 4 例,均痊愈。 [病例]李×\u65292X女,6天。患兒唇青口嘬,不能乳食,啼哭不出,呈哭 笑容,頸項強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張,肚臍突腹急,指紋青滯。診斷為肚 臍風。以此方治療 2天諸癥減輕,繼服 20 余天痊愈。 [來源] 王灼性,陜西中醫 1988; (10) : 463
60 缺鋅綜合征
清肝理脾湯 [藥物]太子參、象牙絲、白芍、雞內金、葫蘆茶各 9 克,白術 6 克, 獲苓、麥芽 12 克,谷芽 15 克,甘草5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服。 [療效]此方治療缺鋅綜合征息兒 56 例,經 3 個月治療,癥狀均消失,食欲增加。而頭發鋅恢復正常值 43 例,仍低于正常值 13 例。 [來源]何廣賢,新中醫1993; (11) : 11 注:本病平素應注意飲食調理,多選用一些含鋅量較多的食物,如蠔、瘦肉、動物肝臟、蛋類、花生、馬鈴薯等。
61 小兒生長痛
三藤湯 [藥物]桑枝、銀花藤、寬筋藤、絡石藤各 12~15 克,蠶砂、赤芍、 菊花各 6~9 克,薏政仁 9~12 克,甘草2~3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服。6 劑為 1 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生長痛 40 例,治療 2個療程后統計療效,所有 病例全部治愈。 [病例]朱××,男,5 歲半。近半年來常于晚上訴說雙下肢疼痛,痛無定位,但以膝關節附近為甚。經父母按摩后疼痛減輕,有時一夜數次。白 天玩耍自如,很少疼痛。否認有明顯外傷史。曾往醫院診治多次,診斷為生長痛。經鈣劑、魚肝油、維生素 B1 等藥治療無效。體檢未見異常。舌紅、苔白厚;X 線片雙膝關節及下肢骨骼無異常,抗“O”、血沉均正常。以本方治 療 3 天痛止,繼服 3 劑以鞏固療效。隨訪半年無復發。[來源]區慶端,新中醫 1993; (12) : 21
62 小兒肌性斜頸
正頸散 [藥物]大黃、木香、桃仁、紅花、山梔子、玄明粉各等份。 [用法]上藥研未混勻,裝瓶備用。每次取藥粉 30~50克,以醋酸適 量調勻敷于患處,用紗布、繃帶包扎即可。一般 2~3 天換藥 1 次。若敷后藥 粉干燥松散,可再加適量醋酸調潤繼續使用。[療效] 此方治療小兒肌性斜頸 7 例,全部痊愈。隨訪 1~3 年均無 復發。 [病例] 吳×\u65292X女, 11個月。患兒出生 2 個月后頭頸漸向右偏,右 側頸部有一條狀腫物隆起,觸摸無哭鬧。曾經西藥治療癥未見好轉。診見頭向右側歪斜,下頜扭向左側,頭屈向左側的功能輕度受限;右胸鎖乳突肌腫 脹,無紅腫和灼熱感,質硬,無波動及觸痛。擬診為先天性肌性斜頸。經用此方外敷 1 個月而痊愈。 [來源]傅平,廣西中醫藥 1988; (3) : 24注:肌性斜頸是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變性壞死,繼之為纖維組織增生, 形成瘢痕攣縮所致。治療上一般早期用熱敷、按摩等法,1 歲以上主張手術治療。
63 小兒齒
蘆根茶 [藥物] 蘆根 40 克。 [用法]每天 1 劑。開水泡飲。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齡齒有效。[病例]江×\u65292X女,7 歲。患兒入睡后齡齒 20 多天,曾 作驅蟲治療未效,且有加重,伴口干引飲,大便于燥,唇舌紅、舌尖有芒刺,苔黃膩,脈洪大。證屬胃熱上蒸所致。以此方治療 5 天,余癥均消。 [來源]汪德云,浙江中醫雜志1990; (5) : 205
64 小兒眨眼
65小兒中藥急性中毒
甘草綠豆湯 [藥物]甘草、綠豆各 9 克。 [用法]水煎頻服或鼻飼。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中藥急性中毒 36例,均獲痊愈。部分病例輔以 洗胃、導瀉、補液。 [病例]鄒×\u65292X男,6 個月。因患兒發熱半天,5 小時前 1 次給服小兒奇應丸 40 粒(過量 5~7 倍),服后遂大汗淋漓,全身冰涼而住醫院。體檢 體溫 36℃,呼吸 56次/分,發育、營養中等,精神差,咽部充血;心率 160 次/分,律齊,雙肺呼吸音正常;腹軟,肝右肋下 1.5 厘米。即予洗胃、補液處理,后以此方頻頻喂服 2 天,痊愈出院。 [來源]羅蘭堂.湖北中醫雜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