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儒佛道三家對“命運”的不同看法

儒家、佛教、道家,都是講究命運的,但他們對命運的態度卻有所不同。

 

佛教認為人是有命運的,而且認為人不僅有命運,還會呈一種輪回狀態。任何人的所作所為都可以對自己的現在、將來產生影響。佛教對于命運的理解就是因果報應,一個人做好事會有善報,做壞事時會有惡報,所以一個人應當為善,而不應去做惡,為惡是必有報應的。勸導一個人做好事、善事,不做壞事、惡事,這是佛教的理論。一個人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只要努力去做就行了。

 

儒家也認為人是有命運的。儒家講知命,“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孔子講自己“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是成為君子的一個前提條件。但是,君子之所以為君子,是要成就一番事業的。在成就一番事業的過程中,有得也有失,還會有挫折、困難……。在困難面前,在遭受危困的情況下,一個人應當保持一種什么樣的態度呢?孔子認為應當“知其不可而為之”。我知道自己現在做不到,也做不好,但是我卻不能放棄。所以,孔子講“君子固窮”。君子在窮困的時候、在身處困境的條件下,還應堅守自己的志向,不放棄自己的追求。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也不難。子貢就曾經問孔子:“伯夷、叔齊,何人也?”孔子回答說:“古之賢人也”。子貢接著問:“怨乎?”孔子回答說:“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不怨天,也不可以怨天。伯夷、叔齊是要成為君子的,后來餓死在首陽山下。他們不怨別人,也不恨別人。他們覺得這一切是無法逃避的,既然是無法逃避的,那還有什么怨言呢?“求仁而得仁,又何怨?”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管處逆、處順,不管窮達貧富,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理想去做,這就是儒家對等命運的態度。

 

道家則不同。莊子于知命之外尤強調人們還應學會安命,教人“安時而處順”。我知道自己做不到,也做不好,那好,起始我就不去做,不僅不去做,而且還是那種心安理得的不去做。表面看來,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是消極以至頹廢的。然而,莊子所倡導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追求心靈自由的精神。莊子所突出的是人對于現實的世界的超越。在儒家看來,知其不可亦當為之;而在道家看來,知其不可而為之,即是“疲役”,是“芒”。《齊物論》講:“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

所以,莊子所倡導的人生境界,也許比孔子所倡導的人生境界更高邁一些,也更難以達到。因為不管處逆處順,都一如既往,積極進取,這并非一件難事,多數人也是這樣做的。而對于自己所遭受的一切,對于功名利祿、窮達榮辱,均能采取超越的立場,采取達觀的態度,以一種放得下的胸襟對待一切,得而不喜,喪而不憂。“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莊子?齊物論》),“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丑窮”(《莊子?天地》),以精神的自由為最高追求,卻是一般人士所難做到的。

莊子所倡導的精神,正是這樣一種精神,表面看來,是一種消極的精神,實際上是一種超越的精神,是對功名利祿、窮達榮辱、生死存亡持一種超越的態度,是為了保持心靈的自由、寧靜與淡泊,實際上是為了追求一種自然、自在、自由、自性的精神生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無論你信不信命,這些一定要知道
外儒內道——中國傳統處世智慧
復旦傅杰教授講:再說蘇軾與《論語》
解讀儒釋道揭示人生哲理
儒釋道伊的互補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
古人更熱愛大自然?聽南大教授怎么說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平利县| 黄山市| 巩义市| 云和县| 姜堰市| 灌云县| 高清| 广宗县| 五常市| 合作市| 嘉义县| 东明县| 新营市| 射阳县| 广东省| 禄丰县| 江阴市| 柞水县| 黄浦区| 横山县| 桓台县| 丁青县| 谢通门县| 卢湾区| 宜丰县| 错那县| 焉耆| 大新县| 杂多县| 商都县| 南城县| 龙泉市| 泗洪县| 法库县| 遂昌县| 资溪县| 措美县| 任丘市| 兴安盟| 榆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