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通過清華同方數據庫系統查詢了近十一年有關治療濕疹的報道,未見有用汗法的,故在此報告一例用汗法治療濕疹合并感染的病例,供大家指正。
05年6月下旬,我左耳道不停地流黃水,極癢,到省中醫耳鼻喉科檢查,被確診為外耳道濕疹。我配了一些中藥外洗,洗了幾天,不小心引起感染,耳朵開始痛,不到一個星期就痛得飯不敢吃,話不敢講。怎么治?我一摸脈,浮略緊,舌紅苔薄白,其余無不適,開方麻黃桂枝各半湯5劑:麻黃6g桂枝6g 白芍12g 炙甘草6g另加生姜大棗,服法為午睡前和晚上睡前各服半劑,然后蓋毛巾被發汗。當晚服藥后,第二天早上耳痛明顯減輕,大約減輕三分之一,如此這般發一次汗耳痛就減輕一次(晚上服藥明顯,中午服藥不明顯),5劑藥服完,耳痛就全好了,瘙癢也減輕多了,后來沒治療也就自己慢慢好了。
外耳濕疹相當于中醫的旋耳瘡,主要癥狀為:局部潮紅、灼熱、瘙癢、水泡、糜爛、滲液、結痂等?!吨嗅t耳鼻喉科學》五版教材把旋耳瘡分為兩個證型:1)風熱濕邪浸漬;2)血虛生風化燥。本例當屬風熱濕邪浸漬型,書上的治則為清熱利濕,疏風止癢。濕疹感染后,中醫相當于有頭癤,證屬熱毒蘊結,一般治法應清熱解毒。
傷寒論第52條:“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本案雖無任何風寒表證癥狀,但有脈浮,就說明陽氣有向上向外的趨勢,故可因勢利導用汗法。因時間是在夏天,故我選用了發汗力較緩的麻黃桂枝各半湯,方用小量麻黃桂枝各6g發汗,倍用白芍12g合炙甘草6g酸甘化陰,以防汗出傷陰。
在夏天,5天內,我連續小發汗10次,未有任何不適,故我有以下幾個體會:1)紅腫熱痛照樣可以發汗;2)汗法可以治濕疹;3)夏天也可用麻黃;4)有汗也可以用麻黃;5)仲景明示:瘡家不可發汗,是因為瘡家陰虛血少。新患瘡瘍者,尚未耗陰耗血,故也可發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