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隨癥加減用藥

隨癥加減用藥(一)

  一、發熱

1、外感風熱:桑葉、菊花、薄荷、蟬衣、蔓荊子。

2、外感風寒:麻黃、桂枝、荊芥、防風、蘇葉、羌活、白芷。

3、瘧疾:柴胡、常山、草果。

4、溫病(衛分)或熱毒:銀花、連翹、牛蒡子、大青葉、板藍根。

5、熱入營血:生地、丹皮、犀角、元參、赤芍。

6、火毒:黃連、黃柏、黃芩、梔子。

7、少陽證:柴胡、黃芩。

8、陽明氣分證:石膏、知母、花粉。

9、陽明腑實證:大黃、芒硝、元明粉。

二、疼痛、眩暈

1、頭痛

(1)外感風熱:菊花、蔓荊子、薄荷、蟬蛻。

(2)外感風寒:羌活、荊芥、白芷、藁本、細辛。

(3)鼻淵:蒼耳子、辛夷、薄荷、白芷。

(4)濕邪:藿香、蒼術、防風、羌活。

(5)肝熱:龍膽草、夏枯草、梔子、黃芩。

(6)肝陽上亢:石決明、草決明、茺蔚子、鉤藤.

(7)厥陰頭痛(頭頂痛):吳茱萸、藁本。

(8)少陽頭痛(偏頭痛):柴胡、白蒺藜。

(9)太陽頭痛(后頭痛):羌活、麻黃。

(10)陽明頭痛(前額同):白芷、葛根。

(11)氣虛:黃芪、人參、黨參、白術。

(12)血虛:當歸、熟地、白芍、川芎、首烏、雞血藤。

(13)陰虛:元參、山萸肉、白芍、枸杞子、玉竹、女貞子。

(14)陽虛:鹿茸、鹿角膠、附子、肉桂、肉蓯蓉、巴戟天、仙靈脾。

(15)頑固性頭痛:全蟲、白僵蠶、白附子、蜈蚣。

2、項強:葛根、羌活、僵蠶。

3、眩暈

(1)肝風內動:菊花、鉤藤、天麻、地龍、薄荷。

(2)肝陽上亢:珍珠母、代赭石、石決明、龍骨、牡蠣。

(3)肝熱:夏枯草、菊花、龍膽草、草決明。

(4)氣虛:黃芪、黨參、人參、升麻。

(5)腎陽虛:鹿茸、紫河車、 鎖陽、仙靈脾、仙茅。

(6)痰濕:半夏、陳皮、茯苓、白術。

(7)血虛:當歸、熟地、首烏、白芍。

4、口舌痛

(1)心胃火盛:黃連、梔子、石膏、黃芩、木通、淡竹葉、燈芯。

(2)肺胃陰虛:生地、元參、石斛、玉竹、沙參、麥冬。

(3)虛火上炎:元參、生地配肉桂。

(4)陽明腑實:大黃、芒硝、元明粉。

5、咽喉痛

(1)外感風熱:牛蒡子、蟬蛻、薄荷、元參。

(2)肺氣不利:桔梗、射干。

(3)肺胃熱盛:山豆根、牛黃、馬勃、胖大海。

(4)熱毒:銀花、連翹、板藍根、金果欖。

隨癥加減用藥(二)

  1、胸悶:枳殼、藿梗、厚樸。

2、胸痛

(1)氣滯:薤白、枳殼、桔梗、橘葉。

(2)淤血:丹參、乳香、沒藥、桃仁、五靈脂、蒲黃。

(3)痰阻:白芥子、瓜蔞、半夏。

(4)陽虛寒凝:桂枝、肉桂、川烏、附子。

3、腹痛、胃脘痛

(1)寒痛:干姜、高良姜、吳茱萸、附子、肉桂、茴香、烏藥。

(2)熱痛:黃連、梔子、川楝子、黃柏。

(3)虛痛:黃芪、黨參、白術、飴糖、炙甘草。

(4)寒積(實):巴豆、附子配大黃、干姜配大黃。

(5)氣滯:木香、厚樸、枳殼、枳實、砂仁、香附、烏藥、沉香、檀香。

(6)淤血:元胡、五靈脂、沒藥、丹參、蒲黃。

(7)食痛:山楂、萊菔子、麥芽、神曲、雞內金。

(8)蟲痛:烏梅、使君子、檳榔、川椒。

4、脅肋痛

(1)血瘀:丹參、紅花、元胡、五靈脂。

(2)氣滯:青皮、枳實、川楝子、香附、柴胡。

(3)痰飲:葶藶子、半夏。

5、腰痛

(1)腎虛:杜仲、川斷、寄生、狗脊、懷牛膝、巴戟天。

(2)風濕:獨活、羌活、防風、寄生、狗脊、木瓜、豨薟草、威靈仙。

(3)寒濕:干姜、蒼術、細辛、附子、肉桂。

(4)淤血(外傷):乳香、沒藥、川牛膝、三七、桃仁、紅花。

6、四肢、關節痛

(1)風濕:羌活、防風、細辛、木瓜、威靈仙、秦艽、海桐皮。

(2)寒痛:川烏、草烏、附子、桂枝。

(3)經絡阻滯:雞血藤、絲瓜絡、絡石藤、青風藤、威靈仙、地龍。

(4)部位引經藥:

肩部:姜黃。

上肢:桑枝、桂枝、羌活。

下肢:牛膝、木瓜。

膝關節:牛膝、松節。

隨癥加減用藥(三)                                                                                                           一、失眠

1、心虛:棗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歡皮。

2、心神不安:朱砂、龍骨、龍齒、牡蠣、磁石、琥珀。

3、痰濁壅滯:遠志、菖蒲、半夏。

4、火熱擾心:黃連、梔子、淡竹葉、木通、燈芯。

5、心腎不交:肉桂配黃連、遠志。

二、心悸

1、心氣虛:人參、黨參、黃芪、炙甘草。

2、心血(陰)虛:酸棗仁、柏子仁、當歸、首烏、阿膠、麥冬、五味子。

3、心陽虛:桂枝、肉桂、附子。

4、痰濕;半夏、遠志、茯苓、茯神。

三、自汗、盜汗

1、氣(陽)虛:黃芪、白術、附子。

2、陰虛:麥冬、地黃、知母、白芍、龜板。

3、常用斂汗藥:浮小麥、麻黃根、五味子、山茱萸、煅龍骨、煅牡蠣、烏梅。

四、水腫

1、皮水:冬瓜皮、大腹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苓皮、玉米須。

2、水腫兼內熱:澤瀉、車前子、滑石、豬苓、茯苓。

3、水腫兼氣滯:大腹皮、陳皮、檳榔。

4、水腫兼表證:麻黃、浮萍、蘇葉。

5、水腫兼淤血:澤蘭、益母草、琥珀、白茅根。

6、氣虛水腫:黃芪、白術、茯苓。

7、陽虛水腫:肉桂、桂枝、附子。

隨癥加減用藥(四)                                                                                                       一、目赤、目昏

1、肝火上沖:龍膽草、梔子、黃芩、夏枯草、秦皮。

2、風熱、目翳:密蒙花、谷精草、草決明、木賊、蟬蛻、青箱子、菊花。

3、肝腎虛:熟地、女貞子、枸杞子、覆盆子、白芍、黑豆。

4、瞳孔散大:山茱萸、五味子、知母。

5、瞳孔縮小:元參、茺蔚子、青箱子、丹皮。

二、咳嗽

1、風寒:麻黃、蘇葉、杏仁、紫菀。

2、風熱:桑葉、菊花、桔梗、批把葉。

3、寒痰:半夏、陳皮、冬花、干姜、細辛、旋復花。

4、熱痰:瓜蔞、蔞仁、天竺黃、馬兜鈴、桑白皮、貝母。

5、燥咳:沙參、麥冬、天冬、貝母、百部。

6、肺虛久咳:訶子、罌粟殼、烏梅、五味子、人參。

7、痰喘:白芥子、蘇子、萊菔子、葶藶子、杏仁、冬花。

三、口感及消化異常

1、口苦:龍膽草、茵陳、梔子。

2、口甜:佩蘭、茯苓、淡竹葉。

3、食欲不振:砂仁、木香、炒麥芽、炒神曲、焦山楂。

4、吞酸:黃連配吳茱萸、烏賊骨配浙貝母、瓦楞子。

四、嘔吐、呃逆

1、胃寒:半夏、陳皮、丁香、柿蒂、砂仁、良姜、干姜、吳茱萸。

2、胃熱:竹茹、批把葉、山梔子、代赭石。

3、痰濕:半夏、陳皮、生姜、茯苓。

4、傷食:山楂、炒萊菔子、麥芽、神曲。

五、口渴:花粉、葛根、蘆根、沙參。

隨癥加減用藥(五)                                                                                                              一、泄瀉

1、水瀉:白術、蒼術、茯苓、車前子、澤瀉、滑石。

2、寒瀉:煨生姜、干姜、吳茱萸。

3、濕熱、黃連、黃芩、秦皮、黃柏。

4、脾虛:白術、炒山藥、炒薏米、炒扁豆、黨參。

5、脾腎陽虛: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干姜、肉桂。

6、傷食:炒神曲、焦山楂、炒萊菔子、雞內金。

7、久瀉滑脫:赤石脂、禹余糧、訶子、罌粟殼、烏梅、肉豆蔻。

二、便秘

1、熱結:大黃、芒硝、元明粉、蘆薈。

2、寒結:巴豆、硫磺。

3、津枯:元參、麥冬、生地。

4、血虛:當歸、熟地、生首烏。

5、氣秘:枳實、枳殼、厚樸、檳榔。

6、虛秘: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肉蓯蓉、鎖陽。

三、泌尿異常

1、尿頻、尿急、尿痛

(1)濕熱:豬苓、滑石、車前子、木通、淡竹葉。

(2)熱淋:萹蓄、瞿麥、木通、海金沙、滑石、車前子、梔子。

(3)血淋:茅根、琥珀、大小薊、生地、蒲黃、藕節、滑石、車前子。

(4)石淋:金錢草、琥珀、海金沙、雞內金、滑石、冬葵子、

2、小便失禁、夜間尿多、小便清長

(1)益智仁、金櫻子、山茱萸、芡實、巴戟天。

隨癥加減用藥(六)                                                              一、婦女病癥

1、痛經

(1)血瘀:川芎、歸尾、赤芍、紅花、桃仁、丹參。

(2)氣滯:香附、木香、烏藥、沉香、元胡、厚樸。

(3)虛寒:當歸、熟地、肉桂、吳茱萸、小茴香、艾葉、巴戟天。

2、帶下

(1)濕熱(黃帶):黃柏、黃連、苦參、車前子。

(2)寒濕:蒼術、白術、炒山藥、茴香、巴戟天。

(3)常用止帶藥:芡實、海螵蛸、白果、椿根白皮、煅牡蠣、煅龍骨。

3、胎動不安

1、氣滯:蘇梗、砂仁。

2、血虛:阿膠、熟地。

3、脾虛:白術、黨參。

4、蘊熱:黃芩。

5、腎虛:川續斷、桑寄生、菟絲子、杜仲。

三、乳病

1、乳汁不通:王不留行、炮山甲、路路通、通草、冬葵子。

2、乳汁不足:黃芪、黨參、當歸、白術、桔梗、豬蹄、魚煎湯代水煎藥。

3、乳汁不固:黃芪、白術、山茱萸、五味子、桔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隨“癥”加減用藥總結
學習藥方之四十六:老中醫秘方重用藥、一味藥之功與臨床用藥
十二經補瀉藥品
積年臨床總結,百病主用藥賦(主藥、專藥、特效藥)
經絡用藥 自己總結 會心者用
中醫的“用藥發明” 診病用藥忌諱一覽表 藥性總義 用藥學問 隨癥加減用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阆中市| 宜兴市| 太和县| 伊春市| 磐石市| 科尔| 惠州市| 惠安县| 武功县| 湖南省| 天峻县| 内丘县| 宜川县| 宣化县| 澄江县| 宁河县| 临沭县| 惠水县| 原平市| 青州市| 贺州市| 巨野县| 喜德县| 繁峙县| 保定市| 阜城县| 滁州市| 彭泽县| 陆川县| 日土县| 四川省| 若尔盖县| 昭通市| 梧州市| 阳朔县| 平利县| 乌兰县| 布拖县| 华蓥市| 白朗县|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