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很久沒有這樣受寵若驚了,一方面是憑借
《忠奸人》再度點燃了很多
港劇迷的熱情,另一方面,更是因為當家小生林峰選擇離巢的新聞。那邊廂新劇
《衛子夫》播得熱鬧,這邊廂在TVB的最后一部作品(至少目前看來是最后一部)《
使徒行者》接力開播,林峰與TVB,如同綁定的話題孿生兒,不離不棄。
巧合的是,堅守十幾年的林峰最終要離開了,而離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佘詩曼又回來了。《使徒行者》宛如兩人命運的一次反轉,TVB最巔峰時期里的兩位臺柱子,兜兜轉轉又在這里相遇,本身就充滿宿命感的論調,恰如劇中關于警方臥底的話題:生命中的“使徒行者”,無非就是各自身份、職業代號的輪番交替。從這層面去看,《使徒行者》成色究竟幾分,甚至都顯得不那么重要。之于TVB,之于喜歡港劇的粉絲,這四個字是讖語,是魔咒,標志著回歸與離開,訴說著港劇進退兩難的難堪與不舍。
繞不開兩位TVB的主演,《使徒行者》也同樣繞不開香港影視圈最愛的“臥底戲”。《
無間道》創造了港式警匪的最高水準,好萊塢于是有了《
無間行者》;多年之后,TVB又接過“行者”的大旗,誓要將港人的臥底情結延續下去,而且這一次不僅僅是陳永仁一個人的戰斗,而是五個臥底集體被清檔,一步步尋回自己的正義之名。
行者,在佛教用語里指的是“出家而未經過剃度的佛教徒”,港劇偏愛的臥底題材以極致的選題將這種禪道人生的旁白語,推波助瀾到了極致。回溯TVB往昔,謝天華的Laughing哥將臥底當成了人生己任,虐心催淚到無數觀眾撕心裂肺,而《
陀槍師姐》、《
突圍行動》、《
刑警2010》每一部都有出彩的臥底角色,讓人印象深刻。與TVB式的宮斗劇一樣,警匪劇是港劇的另一面旗幟,但是毫無疑問,這面旗顯然也不是那么容易扛。
《使徒行者》雖有TVB慣有的快節奏,但細節處理上仍然漏洞層出不窮,布景堅持TVB傳統的“大喇喇”,林峰作為運冰工人,冰袋道具也一眼就被認出來是“泡沫道具”,毫無質感,眼尖的人早已連吐槽都懶理。在這種制作層面上去看劇,《使徒行者》著實無法配上高大上的概念劇名;而佘詩曼、林峰的表演,也同樣很難取悅大部分觀眾——佘詩曼在離開TVB之后鮮有佳作,頂著“雙料視后”之名回歸,若不是演技更差的林峰替她保駕護航,相信也會被淹沒在網友吐槽的口水之中。
接替口碑之作開播,加之《使徒行者》本身的噱頭,都讓這部劇承擔了TVB今年最高的關注度,在倒敘邏輯、鋪墊為主的開篇里,觀眾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思考劇情本身的含金量,稍不留神,“臥底”們的身份就已經紛紛出籠,是一瀉千里,還是編劇絞盡腦汁玩的新花招,尚不得知。但對于經典太多的TVB來說,《使徒行者》最終能把充滿看點、話題的這手牌,打成什么樣,或許還要靜待一段時間。正如“行者”,且行且看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