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倆緊緊相擁 李溪攝
給鄉親們發喜糖 李溪 攝
謝!老夫婦送錦旗謝民警
謝!吳久兵散糖果謝鄉親
謝!生父獻蘋果謝養父
妻子帶著兒女來湖北尋找丈夫,卻被人販子將兒子拐走。襄陽警方查訪半年,終將失散的30年的兒子找到了(見本報10日報道)。30年前,4歲的吳久兵還是孩童,李世群是一位27歲的母親。30年后,母親的臉上已千溝萬壑,而立之年的孩子也飽經滄桑。30年前,4歲的吳久兵被販賣,后又被多次轉手,帶給一家人痛楚的回憶。30年后,飽含辛酸的兩代人相認,父愛、母愛驚天動地。
“30年了,沒想到還能見到我的娃兒!”
12月10日下午1時許,一輛由宜昌開往襄陽的客車,緩緩停靠在襄陽長途汽車站。
乘客們一下子涌了出來。市刑警支隊、樊城刑警大隊的幾名民警,踮起腳尖張望。
一對面容憔悴的“老夫妻”,分別被一名青年和一名少年攙扶著下車。
這對老夫妻就是吳茂勝和李世群。李世群滿臉皺紋,下車時緊緊攥住少年的手;吳茂勝的頭發已略顯斑白,走路也有些跛。看到他們,民警們快步上前。“真謝謝你們啊!30年了,沒想到我還能見到我的娃兒!”吳茂勝、李世群緊緊握住民警的手。
說話間,淚水已經沾滿了李世群的臉頰。身旁的少年連忙遞上紙巾。“不哭,不哭!”吳茂勝安慰妻子后連忙介紹,身旁的兩人是女婿李中宣、外孫吳添。
跪倒在地謝民警
下午3時許,襄陽警方在市刑警支隊召開新聞發布會。會后,吳茂勝、李世群夫妻被請進了會議室。
當女婿李中宣、外孫吳添攙扶吳茂勝夫婦入會場時,在座的民警連忙相迎。
剛進入門口,吳茂勝雙膝跪地,泣不成聲地說:“謝謝!謝謝!謝謝你們……”
市公安局副局長楊建強見狀,連忙攙扶老人。他彎下腰說:“千萬不能這樣啊,這都是我們公安機關應該做的。”而身旁的李世群早已放聲嚎啕大哭。“找不到我的娃兒啊,我死了都不閉眼!”李世群雙手顫抖,猛地坐在地上。
也許是被上氣不接下氣的哭聲嗆倒了,李世群不停地咳嗽。民警們連忙將她扶起來,有的忙著倒開水,有的忙著剝橘子。
楊建強安慰說,這些年,你們遭受了感情的折磨,馬上就可以見面了。李世群這才坐定,雖然沒有哭聲,但仍在不停地抽泣。
楊建強介紹偵辦過程時,女婿李中宣不停地微笑點頭。吳茂勝騰地起身深鞠一躬,然后低頭不語,一只手不停敲著桌子。
母子相擁淚花流
會議室在三樓,可吳久兵已經沒有力氣上樓。下車時,他雙腿發軟,連忙扶著車門。兩名民警扶著他上了樓。
吳久兵剛進入門口,突然停下腳步。吳茂勝、李世群夫妻的座位背對著他,夫婦倆并沒有了察覺。“媽!”吳久兵大喊一聲,吳茂勝夫婦趕緊扭頭看去。“媽媽!”“娃兒,我對不起你!”還沒等李世群說完,吳久兵就飛奔上前,與母親緊緊擁抱。兩個人幾乎同時跪倒在地上相擁而泣。“我可找到我的娃兒了!”“媽,我再也不會離開你了!”
30年的骨肉分離,淚水猶如開閘的洪水,在母子兩人的眼頰流淌。
吳茂勝則騰地從椅子上起身,跪倒在地連聲道謝。說完,他伸手抱住母子倆,眼淚奪眶而出。
場景讓人動容。楊建強和市刑警支隊的領導,紛紛扭頭拭淚。一名女民警悄悄走到室外,掏出紙巾擦淚。
3人抱在一起坐在地上,長達兩分鐘。民警幾次上前,試圖將他們拉到座位上,結果都不忍心打斷他們。“這是好事,要高興!”楊建強勸說著,但相認的哭聲依舊。隨后,楊建強安排民警將他們安排到賓館住下。吳茂勝送上一面錦旗謝民警。
“爸媽,我再也不會離開你們”
從會議室到賓館,須下樓然后步行30米再次上樓。“媽,讓我背你一次。”臨下樓時,吳久兵主動提出。李世群微微露出一笑,身體就到了兒子的背上。她一只手抓著吳久兵的肩膀,另一只手仍拉著他的手。
邁下幾步階梯,李世群嚷著要下來。說完,她掙脫兒子的手站到了地上。
民警開玩笑地說:“是不是心疼兒子了?”李世群微笑不語。
30米的路上,即便是上樓、下樓,李世群和兒子的雙手也沒有分開。
賓館是民警提前預定的,里面擺放著一些水果。一家人坐下,民警連忙遞過去一杯開水。
李世群推辭要讓兒子先喝,兒子要讓母親先喝,兩個人相互推讓了3次。
后來,吳久兵接過杯子,用嘴吹了吹,然后給母親喂水。李世群喝了一口說:“娃兒,你也喝一口。”
說完,李世群雙手貼著吳久兵的臉說:“娃兒,你受苦了!”說罷,她開始回憶兒子小時候的事。
吳久兵用濃重的南陽方言告訴爸爸吳茂勝說,母親的重慶方言說得太快,他有些聽不懂。
女婿李中宣笑呵呵地用普通話轉述,說起吳久兵兩歲時烤火盆被燒傷的事。吳久兵掀起褲腿,指著小腿說:“疤還在這兒呢。”
吳久兵摟著吳茂勝和李世群,笑著說:“爸媽,我以后再也不會離開你們了!”
吳久兵隨生父赴南陽方城看望養父母,記者現場見證溫馨一幕
道不盡的離別苦 謝不完的養育恩
10日,失散30年的兒子與生父母相逢。11日一大早,吳茂勝和女婿李中宣就收拾行李。
這一次,他要帶著吳久兵到南陽方城,向兒子的養父秦生禮謝恩。李世群身體較弱且暈車,她在外孫的陪伴下返回了重慶。
中午12時,記者與吳久兵一行在南陽會合,他們乘上本報的采訪車趕往方城,去感謝養父秦生禮。
手機彩鈴換成《感恩的心》
■時間:上午10時許
■地點:襄陽駛往南陽的客車
■人物:吳茂勝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電話聯系吳茂勝時,記者留意他的手機彩鈴變成了《感恩的心》。
吳茂勝接通電話,笑呵呵地說,能找回失散30年的兒子,要感謝的人太多。10日晚上,自己非常興奮,就讓外孫更換了彩鈴。
他說,他想讓鈴聲傳達他對恩人們的感謝,讓打他電話的人都分享他的喜悅。
他告訴記者,剛剛打了一圈電話,最先道謝的是一名姓劉的山東女志愿者。
他說,全家人一直苦尋兒子30年,劉女士通過網絡幫了大忙。今年5月,吳茂勝的家人在網上發布尋子帖子。劉女士在網上看到信息后,及時聯系他們,并將尋子信息上傳到“寶貝回家網站”。隨后,劉女士和其他志愿者,還幫忙寫信向公安部反映。
吳茂勝哈哈大笑說,所有的人都在向自己祝福。以前全家人的生活陰沉沉的,現在豁然開朗了。
沒媽的經歷很痛苦
■時間:中午12時許
■地點:南陽到方城的途中
■人物:吳久兵(秦東生)
中午12時許,記者在南陽汽車站與吳茂勝等3人會合。他們乘坐本報采訪車,趕往方城縣。
方城縣距離南陽城區100余里,車子從平原駛入伏牛山區。一路顛簸,但吳久兵的話卻不停。他拉著吳茂勝的手,訴說這30年的成長。
這段歲月,既有身世之謎遭人“侮辱”的痛苦,也有養父秦生禮的愛撫。
吳久兵說,五六歲時,他就聽村里人說自己是被買回來的。這些風言風語,讓他受盡了創傷。
小學三年級時,吳久兵與同學吵架。一名同學罵他“沒媽的孩子”“雜種”時,他“哇”地大哭起來。吳久兵邊哭邊走,當時就想離家出走。
同學們玩笑開多了,吳久兵越來越覺得抬不起頭。后來,他對學習沒了興趣,小學畢業就輟學了。
他說,養父秦生禮一直對自己很好。30年來,秦生禮從來沒有打過自己。
小學畢業后,吳久兵在家呆了兩年,就到廣東打工了。1994年,他在廣東東莞一家五金廠上班。
當時,吳久兵每月的工資是1300元,與其他工廠相比略高。為了干好工作,他也飽受委屈。
一次上班時,他做壞了幾件產品。老板口出臟言,“媽的,媽的……”不停地指責。
他說,罵聲他倒沒在意,但“媽”這個詞卻深深刺痛了他。晚上回住處,他偷偷捂著被子大哭。
對同事和朋友,吳久兵從不隱瞞自己的身世。他的妻子被他的坦承所打動,后來嫁給了他。
生父鞠躬謝親家
■時間:下午3時許
■地點:方城縣四里店鄉政府
■人物:吳茂勝 朱光甫
采訪車行至方城縣境內時,到處是低矮的丘陵和山坡。一路上,吳茂勝不停詢問什么時候到鎮上。吳久兵詢問要做什么時,吳茂勝笑著說只是問問而已。
行至鎮上,吳茂勝下車向商店走去。吳久兵這才明白,父親要買禮品帶給養父。
聽說吳久兵要回家,他的岳父朱光甫也駕車趕來。
吳茂勝連忙上前,握住朱光甫的雙手說:“謝謝你,老親家!”
說完,吳茂勝向朱光甫深鞠一躬。“哎,哎,哎,可不能這樣!”朱光甫連忙阻止。吳茂勝笑著說,現在我們是一家人了。
生父遞蘋果謝養父
■時間:下午4時許
■地點:四里店鄉秦家莊村
■人物:吳茂勝 秦生禮 朱光甫
采訪車沿山路繼續前行20里,映入眼簾的是山坡上一排破舊的民房,秦生禮的家就在其中。吳久兵說,這間房子也是村委會廢棄的。“爸,我回來了!”吳久兵大喊一聲,只見秦生禮佝僂著走出門。他站在山坡上招手示意。“謝謝你,謝謝老大哥!”吳茂勝握住秦生禮的手。秦東生微笑著說:“來了,屋里坐!”
20多平方米的房內,壘了一處灶臺、擺著兩張床。
吳茂勝給秦生禮遞上了煙,秦生禮找打火機時,吳茂勝立即給他點火。
吳茂勝用帶著重慶口音的普通話說,你把兒子養這么大,真是不容易。“這事我不能藏著掖著,民警拿著照片來,我就認出那是我家東生。”秦生禮邊說邊握著吳茂勝的手。“找到了就好!”岳父朱光甫插了一句。“老大哥你不容易,你養我兒子30年,我要還你禮!”說著拿起一個蘋果遞給秦生禮。
秦生禮說:“就算要飯,我也要和東生到重慶一趟,認認父母嘛!”
吳茂勝說,我們現在是一家人,我要把你接到重慶養老。秦東生彈了彈煙灰搖搖頭。他說他參加過抗美援朝,現在每月有300多元的慰問金。“我每月還有幾十塊的低保,夠花了。”秦生禮說,走親戚去住兩天還可以,住城里時間長了不習慣。
聽罷,吳茂勝拉著秦生禮坐在身邊,笑著說:“你也少不了!”說話間,附近的村民也拉著小孩趕來。吳久兵趕緊拿出糖果散發。
臨行時,吳茂勝準備拿1000元錢留給秦生禮。吳久兵連忙推辭說:“爸,我會定期給這個爸寄錢的!”說完,在場的人哈哈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