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總結和概括了哲學發展特別是近代哲學發展的歷史事實,第一次明確提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基本問題一:
物質和精神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即“物質和精神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唯物主義:物質第一性
唯心主義 :意識第一性
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物質,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精神,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物。
基本問題二:
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
可知論:有同一性(即意識可以認識物質)
不可知論:沒有同一性(即意識不能或不能完全認識物質)
可知論認為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論認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認識或不能被完全認識的,否認思維和存在同一性。
唯物主義可以劃分為三種基本形態:
一、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是一種或幾種實物,物質等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對世界物質性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直觀性和樸素性。
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是原子等粒子。因為當時自然科學認識到原子是物質最小單位,就把物質歸結為原子。這個經不起檢驗,不能說明社會生活的物質性。
三、現代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是一切客觀存在,從無限多樣的物質現象中抽象出共同的特性,從哲學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本質規定。
唯心主義可以劃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是把人的感覺、觀念作為世界的本原,世界本原的意識是本我的意識(心、觀念、感覺等)。
客觀唯心主義,是世界本原的意識是獨立于“我”之外的客觀精神,是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個人的精神作為世界的本原(理,理念,絕對觀念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