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尋找股票投資(投機)的訣竅。其實股票投資不是科學,而是一門熟能生巧的技術活,沒有什么訣竅。如果真的有訣竅的話,豈不人人都可以通過炒股發(fā)財?如果不考慮選股因素,股票投資成功的關鍵在于修身養(yǎng)性,不斷磨練好自己的心態(tài)。因為市場心理是影響股價的最主要因素,自己的心態(tài)是制訂和實施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jù)。成功的投資者都非常重視心理分析,包括群體心理分析和個體心理分析。群體心理分析要研究市場心理是悲觀還是樂觀,解決投資者對市場中其他投資者的心理活動特征的把握問題,克服從眾心理;個體心理分析要解決的是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的心理障礙,如猶豫不決、沖動、恐懼等,然后順勢而為。被稱為“金融天才”的喬治·索羅斯等就是市場心理分析大師,他總是靜若止水,心氣平和,善于忍耐。可以說,他已經達到了修身養(yǎng)性的最高境界。
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936年提出的“空中樓閣理論”是心理分析中最重要的理論。他認為投資者買進股票是因為他相信股價會上升,會有其他投資者以更高的價格購買這種股票。能判斷何種情形、何重股票適宜建筑“空中樓閣”,并搶先買進,就是成功的投資者。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旁提出了群體心理兩大定理:一是心理群體的精神統(tǒng)一性定理。他認為在心理群體中,所有成員的情感和觀念都被統(tǒng)一到同一方向,所有成員理性化的個性成分都被消除。即人們都受從眾心理支配,產生“羊群行為”。二是心理群體的整體智能低下定理。他認為心理群體總體在決策或行動時所表現(xiàn)出的智能水準遠遠低于該群體成員在作為個體決策或行為時所表現(xiàn)出的智能水準。“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些對股票投資都具有特別重要的警示作用。
現(xiàn)代逆向思考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美國投資分析家漢弗萊.B.尼爾的逆向思考理論的有效性也是建立在人性弱點的認識的基礎之上的。他認為,人性弱點有習慣、模仿、貪婪、恐懼、輕信、急躁、自傲、自負、沖動等。由于個人從本性上具有“從眾”的沖動,易喪失理性思維能力,“大多數(shù)一致的看法傾向于是錯誤的看法”,所以只有采取逆向思考的模式,才能在投資大眾“貪”的時候“怕”,在投資大眾“怕”的時候“貪”,從而使自己擺脫心理群體的思維模式。可見心理分析在判斷市場趨勢是否發(fā)生重大轉折時,有其獨到之處。當市場處于投機狂熱心理特征時,牛市常常進入尾聲;當市場低迷、恐懼心理強烈時,熊市可能正悄然離出。這是心理學的逆向思維理論在股票投資中的應用。
股市看起來是多空雙方資金實力和輿論的較量,實際上是人性本質力量和人性弱點的搏斗。人性的兩大弱點--貪婪和恐懼在股市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多頭通常在底部不恐懼卻在頂部貪婪;空頭通常在頂部不貪婪卻在底部恐懼。戰(zhàn)勝并超越人性的兩大弱點應是投資者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目標。
絕大多數(shù)投資者投資股票的心理過程大致是一樣的。在第一個階段股市開始由熊轉牛,但由于投資者經歷了漫漫熊市,好不容易才解套了,于是紛紛拋售股票。第二個階段股市繼續(xù)走強,但投資者由于剛剛拋售了股票,不會馬上買進,所以踏空了。第三個階段股市達到最高,許多人都賺錢了,投資者又開始積極追漲,這時股市行情已盡尾聲。第四個階段,股市由牛轉熊,但市場依然被牛市思維所左右,投資者對股市的下跌又充滿希望,繼續(xù)持有股票,甚至搶反彈。第五個階段是慢慢熊市,許多人在追漲時買進的股票慘遭損失,最后被恐懼氣氛心理所左右而痛苦地拋售股票。結果是,投資者在高價追漲買進,在最低價割肉賣去。即使沒有賣去,也往往在下一次剛轉牛時解套了結,仍然沒有賺到錢。這種投資者心理歷程如圖所示。
股市永遠是這樣:在絕望中新生!在疑惑中成長!最后在歡樂中死亡!成功的投資者要能做到在萬人悲觀時敢于買進,在萬人樂觀時敢于賣出。但這需要有超人的信念和膽識,而具備這樣膽識的人很少,所以股市中最終成功的人始終是少數(shù)。股票投資最大的敵人是自我的心理,所以,要想成為成功的股票投資者,除了要學會選股外(參見筆者的另一篇文章《股票投資要學會投資進,投機出》),還必須十分注重加強自我心理的修煉,以提高股票投資的實戰(zhàn)能力。
(張鑫系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同濟大學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新型城鎮(zhèn)化智庫研究員,同濟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