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中醫談五臟
羅宋湯的味道
>《醫》
2019.08.23
關注
1
人體的“君主之官”——心
《黃帝內經》把人的身體比成了一個國家,其中有國王和各個部門的大臣,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如果大家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好,彼此之間和諧、有序,那么這個國家就能夠抵御外邪的侵略,人也就健康長壽了。
五臟中,心的地位是最高的。中醫理論認為,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是人身上的最高統帥,也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心者,君主之官”。君主是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全體國民的主宰。把心稱為君主,就是肯定了心在五臟六腑中的重要性。
▲清人繪《人體臟腑圖》
心的一大功能是主管血脈。《黃帝內經》言“心主身之血脈”,指出心臟與全身血脈的聯系,明確了人的血脈都是由心來主導的。從解剖學上也可以看到,心就像一個泵,把血送到全身各個地方。《黃帝內經》還指出,血液在脈管內是“流行不止,環周不休”的,就是說血液在經脈中呈循環式地運行,內及于臟腑,外布于肌肉,是一種無休止的運行。《黃帝內經》將血液循環的幾個主要環節都講得很明確。西方醫學體系中,2世紀羅馬醫學只認識到血液像潮水,并不知道循環;13世紀阿拉伯醫學開始認識到血液小循環;1628年,英國醫生哈維( William Havey, 1578-1657)才提出了血液循環學說。而《黃帝內經》對動脈、靜脈亦有一定的認識,提到了血有“血出而射者”(噴射的動脈血)、“血出黑而濁者”(色深的靜脈血)之分。
心的另一大功能是“心主神明”,指的是精神、思維、意識活動及這些活動所反映的聰明智慧,都是由心所主持的。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則精神健旺,神志清楚;反之,則神志異常,出現驚悸、健忘、失眠、癲狂等,也可引起其他臟腑的功能紊亂。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都認為,人的思維、智慧、精神活動等都是心的功能的反映,所以有“心想事成”、“心靈手巧”等說法。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夸獎林黛玉聰慧用了一句很有趣的話:“心較比干多一竅。”這是個什么典故呢?原來比干是商朝人,曾輔佐其弟帝乙治療殷商,后又輔佐帝乙的兒子紂王,是朝中的首席大臣。相傳比干“心有七竅”,古人認為心竅多而通達,人就聰明。所以圣人聰慧過人是因為心竅多于常人,心思縝密。而人如果“迷了心竅”,就會神志不清,瘋瘋癲癲。
“心主神明”是中醫學的重要基礎理論,為歷代多數醫家所遵從,貫穿于整個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怎樣理解神明呢?打個比方,我們的身體就像一輛汽車,零件齊備,功能眾多。但如果沒有司機,再好的車還是不能跑。神明就好像是駕駛員。但同時中醫理論也沒有忽視腦的作用,《黃帝內經》說:“腦為髓海”, “頭者,精明之府”,張仲景《傷寒論》中也說: “頭者, 身之元首,人神所注”;后代醫學著作中也都肯定了腦與精神意識的重要關系。另外,心主神明的含義還說明,心是人的生命活動的主宰,統帥各個臟器,使之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各種復雜的生理活動, 以維持人的生命活動, 如果心發生病變,則其他臟腑的生理活動也會出現紊亂而產生各種疾病。因此, 以君主之官比喻心的重要作用與地位,是一點兒也不為過的。
2
人體的“相傅之官”——肺
《黃帝內經》給肺封了一個大官——“相傅之官”。相傅,也就是“宰相”,大致相當于現在的總理或首相。在身體這個王國里,肺是心國王的首席輔佐大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最高官員,不管內外的事情都要替心國王想著。那么它都要做哪些工作呢?
▲明代張景岳《類經圖翼》中描繪的“肺”
在中醫理論里,肺的第一個功能是“權衡治理,主一身之氣”。人的一身之氣,全是由肺主管的。提到氣,自然先想到的是呼吸。《黃帝內經》中說“肺主氣,司呼吸。”肺通過呼吸,維持人體最基本的生命活動。“國不可一日無君”——心臟的搏動一刻都不能停,除此外呢?我們可以幾天不吃飯不喝水,呼吸卻是萬萬離不了的。肺一旦停止吐故納新的工作,生命也就結束了。
在一個王國中,宰相要制訂工作計劃,協調百官,對全國事務進行治理和調節。肺作為身體內的宰相,也具有類似的作用。這就是“肺主治節”,指的是通過肺有規律的宣發肅降,來調控人體生命活動中的各種周期和節律,對全身的氣、血、津液具有治理調節作用。日常生活中,國王想了解全國事務該怎么辦?——問宰相;那醫生想知道各臟腑氣血盛衰應如何?——問肺經。肺是人體內的宰相,它了解五臟六腑的情況,所以有“肺朝百脈”一說,指的是全身各臟腑經脈之氣都要匯于肺經。
在人體臟腑中,肺所處的自然位置最高,《黃帝內經》還賦予它另外一個稱謂叫“華蓋”,就是古代皇帝頭頂打的黃傘,很形象地比喻它保護和遮蓋心臟的作用。肺站得高看得遠,因而全國的物資分配、運輸流通它也起決斷作用。管倉庫的脾送來的優質物資——精微物質,肺指揮給全國發下去,通過“宣發作用,把由脾運來的水谷精微發布到皮毛,去滋養、潤澤全身;而無用的糟粕則通過各種途徑排出體外。肺通過它特有的宣發、肅降作用,完成一系列生理功能。宣發,是開宣發布的意思。肅降,即清肅下降。宣發是向上向外,肅降是向下向內,這兩方面的作用是相反相成的。宣發可促進肅降,肅降有利于宣發。中醫理論還認為“肺主皮毛”,肺通過口鼻和皮毛直接與大氣接觸,具有敏銳感受外部季節變化的功能,并能根據變化調節身體的生理功能,使人體臟腑組織器官適應各種氣候環境。肺像總指揮一樣統率三軍,外邪襲來,國門的偵察兵——皮毛和鼻竅馬上就有了反應,寒冷、噴嚏、鼻涕都是他們求助的信號。宰相意識到敵人來了,馬上派出他的嫡系部隊——衛氣作為先鋒到邊防線上抗敵,隨后通令全國,要求百官認清形勢,制訂出作戰方案。衛氣驍勇善戰,與外邪在國門激戰,這時疾病的表現都在身體的表層,就是中醫說的“表證”;要是先鋒打敗了,敵人攻破了防線,疾病就深入于里了。于是,國內百官民眾——各臟腑經絡都要出力打擊入侵者,疾病就進入“里證”階段了。
▲清代醫家王清任(1768-1831)因見古書對臟器的描述與實際多有不實,多次親赴刑場義冢,觀察人體內臟結構,著成《醫林改錯》。圖為書中所附“親見改正臟腑圖”。
3
人體的“將軍之官”——肝
《黃帝內經》封肝為“將軍之官”,是武將之首,全國的兵馬大元帥。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疏是疏通,泄是開泄,肝通過調暢全身氣機,使國家上下內外各安其所、各司其職。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氣機調暢,人的心情就開朗樂觀,各臟腑功能正常協調,這就像作為大將軍要外御強敵,內平動亂,上下協調來確保國王的統治,保衛國家的安寧。
肝相當于一個國家的大將軍,主管軍隊,是力量的象征。清代醫學家周學海( 1856-1906)在《讀醫隨筆》中說: “醫者善于調肝,乃善治百病。”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肝對人體健康具有總領全局的重要意義。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氣或郁悶,就會抑制肝的疏泄和生發功能,就會氣郁。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1693-1765)博聞多才,滿腹經綸,但由于性格孤傲,仕途坎坷,生活很清苦,再加上他心憂天下,于是得了肝氣郁結之證,時常感到胸悶不適,脅肋隱痛,胃口不佳,日漸消瘦。家人忙請醫生來診治,可是他連醫生的面也不愿見。一天,看見窗外疾風下的竹子仍然枝節堅韌、不屈不撓,鄭板橋突然有了靈感,畫下了一幅清雅堅勁的《風竹圖》。畫畢,掛在房中,自賞自嘆,喜愛不已。從此,他天天畫竹。過了些日子,鄭板橋漸漸覺得胸膈寬松,脅肋隱痛慢慢消失,吃飯也有了胃口,氣色也轉為紅潤而有光澤。恰巧好友張衡來訪,見他病態全無,詫異不已。張衡略通醫道,沉思片刻,頓悟道: “肝藏血,主疏泄氣機。你是懷才不遇,又憂國憂民,日久而憂郁傷肝。肝不疏泄則肝氣郁結,于是有胸悶、嘆息和肝脾不和的癥狀。后來你經常畫竹,精神有所寄托和轉移,感情上得以宣泄,郁結的肝氣不知不覺地隨之疏泄。這便是你畫竹解肝郁的道理所在。”
中國人形容一個人生氣,有一個詞語叫“大動肝火”。肝的性格就如同將軍一樣勇猛善戰,但也好動好斗,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容易拍案而起,怒發沖冠。所以肝病易使人發怒,就像古代那些蠻橫無理、下可一世的大將軍。將軍有了病,就失去了約束下屬的能力,于是全身氣機亂竄,這就是因肝的疏泄作用失調而導致的。
將軍不好管,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時候連皇帝的圣旨都不聽,所以肝火可以擾心神。本來肺屬金,能克肝木,但是肝有時候反來欺侮肺,武官不服文官管,就像歷史上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廉頗不服文臣藺相如,將相不和,總想找個機會挑釁一下。將相不和,則國家有難;在人體也是如此,肝火犯肺,則咳嗽連連。
肝還主藏血,有滋養筋脈、指甲的作用。若肝血不足,就會出現指甲脆薄而軟,或是“抽筋”、麻木。同時肝開竅于目,若肝血不足,就會出現兩目干澀。
4
人體的“倉廩之官”——脾
《黃帝內經》中說: “脾胃者,倉廩之官。”這里講的脾胃,并不是解剖學上的脾與胃,就生理和病理上而言,中醫所講的脾胃包括了消化系統的其他部分,遠遠超出解剖學的范疇。中醫稱脾胃為“倉廩之官”,意思是管理糧倉的“部長”,我們吃下的東西都由它轉化為人體所能利用的物質。人沒有出生之前,是由先天之腎精為胎兒生長發育供應營養物質。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有賴于后天的脾胃攝入營養物質來供給。先天不足的,可以通過后天調養補足,同樣可以延年益壽。但即使先天基礎非常好,如果不重視后天脾胃調養,那仍然會多病減壽。所以說脾為后天之本,是當之無愧的生命之源。
在古代農業社會中,糧食是國庫最重要的物資。而在現代社會里,脾胃更像能源部的部長,為我們的一切生命活動提供了必須、基本的能量。所以,人體有病,經驗豐富的中醫在辨證治療時,都不會忘了調理脾胃,使用藥性強烈的藥物時也都會想著保護脾胃,這就叫“有一分胃氣就有一分生機”。
金元時期的醫藥學家李杲(1180-1251)對脾胃很有研究,他根據自己和其他醫家的臨床經驗,寫出了著名的《脾胃論》一書。李杲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就是說脾胃受損后,消化、吸收功能就會出現障礙,人們不僅不能享受美食,身體健康也會同時受到影響,于是就會引起各種疾病了。
除了參與飲食的消化吸收外,脾胃還有很多其他功能。“脾主肌肉”——脾氣足,人體肌肉的氣血通暢,人就有力氣。脾氣虛,肌肉就會無力。相反,總是不運動,不刺激肌肉的功能,脾胃消化能力會變差,食欲也會下降;“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易導致水腫。當我們臉和眼皮浮腫時,就要考慮到是脾的問題了。正因如此,使用中醫方法減肥時,經常用的不是“瀉”,而是“補”,通過補脾的方法讓脾把不該停留在體內的水、濕、痰都運走,人就可以苗條。還有“脾主統血”——脾有統攝血液在脈管中運行,而不沖出脈外的功能。這好像遍布全國的輸油管道,當脾氣虛,無力統血時,管道閘門合不住了,就會到處出血。“牌主升清”——脾可以把吸收轉化的精微物質輸送全身,特別是將清陽升到頭面部,還能通過氣機的左右維拮人體內臟相對恒定于一定位置而不下垂。若脾氣不升,人就會頭暈、無力、大便不成形,還可能出現脫肛、內臟下垂等癥狀。
5
人體的“先天之本”——腎
《黃帝內經》中說:“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生化之源,生命力源源不息地從這里釋放出來。腎就像國家寶庫的大總管,這位大總管“深藏不露”,可權力卻十分了得。腎為“先天之本”,國家歷代傳下來的寶物“先天之精”都在它的寶庫里藏著,作為國家發展的啟動資金。就連人的生命源泉——水,也要交到“腎大總管”手中,由它來維持調節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這就是“腎主水”的功能。
腎與人體的生長發育有密切的關系。中醫認為,當人體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腎藏的“精”充盛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一種叫“天癸”的物質。天癸來源于先天之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養而逐漸充盛,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維持男女生殖機能的物質。當人體發育到青春期時,由于腎的精氣進一步充盛,體內便產生了天癸,于是男性能產生精子,女性出現月經。天癸的產生,標志著男女性機能開始成熟。而天癸枯竭,無論男女也就進入了更年期,會喪失生育后代的能力。
中國民間一向把耳朵大作為有福和長壽的象征,傳說中的很多帝王將相都是“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濃眉大眼,兩耳垂肩”。中醫理論怎么說呢?中醫認為耳郭厚大是腎氣健旺的征象。《黃帝內經》中說,腎主骨,生髓,髓通于腦,其華在發,開竅于耳。腎為先天之本,腎氣充足說明先天遺傳基因好,身體健康,于是就不愛得病,容易長壽。健康長壽不就是有福嗎?
▲耳穴圖
照照鏡子看看我們自己的耳朵,形狀像什么呢?耳朵就像一個倒置的胎兒:頭在下,腳在上。相當于“胎兒”頭的部位,就是耳垂。耳穴是指耳郭上一些特定的刺激點或刺激部位。體內發生病理變化時,耳郭上會呈現反應點,在此穴位加以刺激,可以起到治療和保健的作用。“埋耳豆”就是很常用的一種方法。
▲本文內容來源于《中國文化——醫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黃帝內經》第二部醫理篇 第十二集 五臟的奧秘(上)
中醫臟腑理論
張翼遠:神奇的中醫,望而知百病
五臟調和百病消 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
人體氣機升降理論
藏象學說知識總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
上網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惠券
優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亭县
|
高密市
|
兴城市
|
玉林市
|
云林县
|
个旧市
|
漳平市
|
睢宁县
|
九寨沟县
|
嘉禾县
|
县级市
|
昌乐县
|
华亭县
|
丹凤县
|
双鸭山市
|
弥勒县
|
古蔺县
|
武强县
|
德安县
|
营山县
|
平山县
|
上蔡县
|
南昌市
|
城市
|
浦城县
|
五莲县
|
绿春县
|
色达县
|
青铜峡市
|
瓦房店市
|
秦皇岛市
|
屯留县
|
宁都县
|
葫芦岛市
|
阳城县
|
台东县
|
陇川县
|
吴旗县
|
石林
|
库尔勒市
|
安达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