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嚴峻的當下,除了瘋狂囤廁紙之外,已經有人開始擔心糧食的問題了。
這些擔心似乎也有些道理。目前,不僅有糧食出口國因為擔心國內供應問題而限制部分農產品出口,一些國家的作物產量已經下滑,此外一些供應鏈也因為疫情蔓延而中斷。不完全統計:
全球主要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已經禁止了小麥粉、胡蘿卜、糖和土豆的出口;
主要大米出口國越南暫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
塞爾維亞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商品的出口;
在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國的印度,隨著開始長達三周的全國封鎖,多個物流渠道陷入了停頓。
出口的收縮也反映在了大宗商品價格上。
泰國大米基準價格已經攀升至2013年8月以來新高,達到492.5美元/噸,不過仍大幅低于金融危機期間創下的1000美元/噸。
芝加哥小麥期貨合約的價格本月已經上漲10%。
圖片來源:英為財情
然而這些擔憂在業內人士看來有點非理性。從基本面來看,全球糧食供應量十分充足。
聯合國糧農組織3月初發布的報告顯示,對2020年小麥產量的初步預測為7.63億噸,與2019年接近創紀錄的水平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到2020年季末,全球谷物庫存量將增加240萬噸,達到近8.66億噸,使全球谷物庫存使用比保持在30.9%的合理水平。
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