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當好一名數學教師?”這是每位數學老師都曾經問過自己的一個問題。在教學經歷的不同階段,我曾經做出過不同的回答。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的回答是:要當好一名數學教師,就要和學生一起走進身邊的數學。如果把數學教學比作一眼清泉,沒有一條富有生活情感的激流,就不可能有學生身心的愉悅和陶冶,更不能有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做一名與學生一同享受生活的教師,是我終生的追求。——這就是張全勝老師對如何當好一名數學教師的體會。
張全勝,小學校長,小學中學高級教師,天津市學科帶頭人,天津市中小學“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二期學員,河東區“第二屆”名師,天津市教研室兼職教研員、天津市教育學會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會員、河東區教育學會會員,一直從事小學數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多年來,他曾教過數學,做過班主任,任職過教導主任和副校長,現任校長。崗位的變化,職務的升遷,都沒有改變他對數學教學和研究的刻苦追求。他在河東教育和諧奮進的氛圍中,以“質量優異”為努力方向,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學習觀,通過理想教育,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心理疏導,引導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通過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通過系統訓練,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沐浴在課改的春風中,他不再把自己當作課堂教學的主角,課堂是孩子們的世界;他不再只追求學生的“齊步走”,更欣賞個性的張揚;他不再只贊美成功,覺得有時失敗也是一種美。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感召下,他堅守著“和學生一起走進身邊的數學”的教學理念,逐步形成了“數學生活化”的教學特色,將數學問題與生活問題有機結合,通過“走進生活情境——探究數學問題——體驗數學價值”的教育觀,去影響每個學生。他強調“數學教學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這一理念指引下,他多次作市級、區級觀摩課并獲獎。
作為一名校長,他不但沒有間斷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和研究,更是在校本教研這片廣闊天地里,引領著教師開展著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有效開展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成為學校課程改革新思路。他從教育工作的特點和學校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確立了基于教育問題、教學設計行動反思的校本教研基本內容,構建了主題研究的校本教研模式。他和老師們一起聆聽專家的講座,走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快車道;交融同伴的智慧,創造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靈感;沉淀自己的思緒,讓課程改革在理性中升華。在搞好教學研究和實踐的同時,更加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他有效組織和廣泛參加學科組教研,堅持聽課、評課、指導課和上示范課,并從加強教學基本功為切入點,與青年教師一起談師德、論教法,引導、帶動青年教師增強事業心,與他們共同提高教學水平。正是得益于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他指導的青年教師多次在天津市“雙優課”評選中獲獎,他也多次獲得市級指導教師獎。
他珍惜各種學習、實踐機會,鍛煉自己、豐富內涵。他向書本學知識,向專家學先進理念,向同伴學教學特色,向老校長學先進的管理方法。他曾先后被區教育局派往東北師大、西南師大深造學習。他也曾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積極報名到甘肅岷縣支教,通過上示范課、聽課、評課和專題講座等形式,與當地的教師溝通、交流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他還曾被國家教育部派往香港參加教育交流活動一年,與香港的數學教師交流數學教學的思想與方法,了解了更豐富的多元文化和教育思想。
教師是他永遠的夢,崗位的變化改變不了他對教育的愛,他也將以新的內涵立足于更廣的背景、更寬的層面去傾訴自己對教育的熱愛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