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的第一步,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過集體生活,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同時接受挑戰的還有父母。
挑戰總要來的,有備才能無患。
在入園前,不僅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要教會孩子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換句話說,就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還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要教會孩子在幼兒園保護自己。
這個準備工作,最好是提前一年開始做起,別等到孩子三歲要上幼兒園了才著急忙慌地入手,就真的來不及了。
畢竟,一個班有幾十個孩子,老師很難及時發現和處理每件事情,孩子越能更好表達和提出需求,越能及早獲得老師幫助,少受罪。
為了能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下面這些需求的表達,建議多和入園前后的孩子演練。
而且,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我需求,也是一個 3 歲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做到的。
最好的演練方式,可以是角色扮演小游戲,可以是借助繪本閱讀,當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簡單提醒。
“老師,我要尿尿/拉粑粑。
”剛入園的孩子尿褲子,多數是因為不習慣這個陌生的集體環境,上課時有了尿意,卻不敢跟老師說,憋不住就尿褲子了。
所以,在入園前,我們要告訴孩子:
想尿尿的時候,不要憋著,而是要勇敢地跟老師說出來。
老師一般都會同意,對于自己大小便還不熟練的孩子,小班的老師也會幫忙的。
“老師,我不小心尿褲子了,請幫我換條褲子。”
孩子尿褲子,還可能是因為玩得入神,或者午睡時睡得太沉。也就是說,孩子在尿尿之前,并沒有辦法提前告訴老師。
平時在孩子尿褲子之后,不要批評孩子,而是要及時提供幫助,并想辦法減少孩子尿褲子的次數。比如午睡前先尿尿再上床,玩的時候不要憋尿。
在孩子入園前,要告訴孩子:
尿濕褲子,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請老師幫忙換洗褲子。
“老師,我身體不舒服/我生病了。”
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有點小病,爸爸/媽媽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會跟老師說。這樣,老師可以對孩子多加照顧。
但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才出現身體不舒服的癥狀呢?比如一些急性病。如果老師沒有及時發現,就可能會讓病情延誤。
所以,我們還要告訴孩子:
如果身體不舒服了,如頭疼、頭暈、肚子疼、吃不下飯等,一定要及時跟老師說。
這樣老師才能更好地照顧他,或者及時帶孩子去醫務室檢查或聯系家長。
“老師,我不餓,要少吃一點/我還想再要一點。”
為了培養孩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幼兒園的老師一般會鼓勵孩子將盤子里的飯菜都吃完。
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已經積食,吃不了多少飯菜,那就一定要跟老師說:
老師,我現在不餓,請給我少盛點飯菜。
相應地,如果孩子飯量大,一小碗飯菜吃不飽,那就要勇敢地跟老師說:
我還想再要一點。
“老師,我受傷了/我這兒疼/我這兒出血了。”
在幼兒園,摔倒、磕傷也常有發生。如果孩子磕破了膝蓋,蹭破了皮,老師沒有發現呢?
為了讓孩子的傷口能夠得到及時處理,我們還要教孩子,第一時間跟老師報告傷情:
老師,我受傷了。
上面這些表達,在陪孩子演練之時,可以提醒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盡自己的能力,還可以請求老師的幫助。
除此之外,安全問題更不能避開。這些安全問題,我們必須和入園孩子談一談。
一定要告訴孩子保護好身體最脆弱的部位
我們需要告訴孩子,身體哪些部位最脆弱,又要如何保護。
比如,你可以告訴他:
頭,也就是腦袋,是我們人體最脆弱的部分之一。頭上長著我們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然后問他,眼睛是用來做什么的?鼻子呢?嘴巴呢?耳朵呢?如果孩子能夠準確地說出五官的作用,別忘了稱贊一下他。再接著問孩子:
頭對于我們這么重要,那要不要保護好呢?
要讓孩子知道:保護好你的頭部,下顎,肋部。
頭部被重擊會導致你眩暈。如果有人要敲自己的頭,一定要用手阻擋,并大聲說:
不可以!
下顎和肋部是人比較脆弱的地方,沒有接受過訓練的人受到外力打擊很容易導致骨折并傷及內臟。
要想將傷害降到最低,要懂得求助,或者逃跑,跑得越遠越好。事后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告訴大人。
受傷了,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而且可以哭
小孩子天生好動,在幼兒園受傷也是很常見的事情。孩子受傷之后,尤其是出血、疼痛,多半不會自己處理。
這個時候,老師的援助非常重要。
現在的幼兒園,一個老師要看護 6 個以上的孩子。所以老師并不能每時每刻注意到每個孩子的情況。
如果孩子自己玩時,不小心受傷了,比如,摔倒磕碰了,或者被筆或者其他尖頭的東西刺傷;或者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時,因為發生沖突而受傷,甚至流血。
告訴孩子,這個時候不要緊張,一定要趕緊告訴老師。如果是腿部受傷,不能走動,又離老師遠,就可以用大哭的方式來尋求老師保護。
當然,你還應該告訴孩子,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受傷了,也要快速跑到老師身邊,幫助他將受傷的情況轉達給老師。這樣,老師就可以很快過來幫助他處理傷口了。
我不跟陌生人走
我們知道,幼兒園一般都會在孩子入園前對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家長做登記,非直系親屬還需要交照片留檔。
所以一般情況下,并不用擔心孩子會跟陌生人走。
但是,如果平時接送孩子的家長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在幼兒園放學時趕到,那么父母除了打電話告訴老師之外,還要事先給孩子打上“不跟陌生人走”的預防針。
讓孩子知道,每天來接他的只有那些人,如果是其他人,即使就是認識的小區里的叔叔或者阿姨,在沒有得到媽媽允許的情況下,也不要跟他們走。
一旦家長沒辦法及時入園接送孩子,可以早晨送園的時候跟孩子約定一個“密碼暗號”,比如“123,木頭人”,并告訴孩子:
無論任何人,只有對得上密碼暗號的人,才是媽媽托付他來接你的人。
不要隨便摸我
在幼兒園,孩子被性侵的事情時有發生。即使孩子所上的幼兒園老師都很好,也需要父母對他做一些必要的性教育,幫助他建立正確的性安全意識。
首先,要告訴孩子,什么是屬于自己的私密部位。
在洗澡時,父母可以先示范給孩子怎么清洗,以后就讓孩子自己去清洗自己的私密部位了。大小便時,都要去私密的空間——衛生間解決。
在外面大小便時,更加不要讓孩子的小雞雞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就這樣,潛移默化地將私密空間的概念內化給孩子,養成保護私密部位的好習慣。
然后,提醒孩子:
在幼兒園,如果睡午覺時,或者尿濕了褲子,老師給孩子脫換褲子,或者給孩子清洗身體,可以跟老師說:
我自己洗小雞雞。
如果有大人觸碰了你的私密部位,也可以大聲說“不”,并離他遠點。
不過,正規的幼兒園發生性侵等事件的概率還是非常小的,父母們不需要太過焦慮。
在平常的時候,父母也應該注意做到,關注孩子的需求,以及傾聽孩子的感受,千萬不要讓孩子因為你的高權壓迫或者過高要求,從而失去對你的信任,而不愿意與你分享在幼兒園里的一點一滴。
#愛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