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謝蔓報道 《廣州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9月22日正式下發。這標志著廣州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正式開啟,中心六區約有20多平方公里的集體土地將可以合法出讓或出租。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辦法》的出臺,并未對村民宅基地的流轉“松綁”,宅基地不在可流轉的集體土地之列,并且集體建設用地禁止開發房地產和住宅項目。
需2/3以上成員同意流轉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出租,要持有6份文件:集體土地所有證、集體土地使用證、集體建設用地批準文件、有效的用地規劃許可文件、集體經濟組織出具的同意流轉的書面證明材料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件。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時,則要持有集體土地使用證以及取得原出讓合同出讓方同意再次流轉的證明文件。
《辦法》還規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會議或成員代表會議對流轉基本事項進行表決,須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的2/3以上成員或者成員代表同意,才能取得同意流轉證明。本集體經濟組織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會議或成員代表會議召開之日起提前30日發布通告,列明流轉形式、流轉價格、競買人要求、流轉收益收取方式等基本情況。
建小產權房按違建查處
據初步統計,廣州中心六區經過合法審批的可以流轉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有20多平方公里之多。不過,這些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出租的,還要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的申請。取得集體用地,同樣要經過“招、拍、掛”。
按照《辦法》,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應當在全市統一的交易平臺進行。工業用地和商業、旅游、娛樂等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在房地產交易登記機構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公開出讓、出租,并取得房地產交易登記機構出具的成交確認書或中標通知書。其他用途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可以采用協議方式進行。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出讓價格不得低于同區域、同類別國有土地使用權基準地價的30%。集體土地所有權人出讓、出租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所取得的收益,歸擁有集體土地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其中50%以上應當存入規定的銀行專戶,專項用于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社會保障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辦法》還規定,集體建設用地用于商品房地產開發和住宅建設,或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的,將按照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相關規定進行查處。也就是說,如果在集體用地上建小產權房,將會按照違建查處。
流轉是在集體建設用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有償方式發生轉移、再轉移,包括出讓、出租、轉讓、轉租、抵押等。但利用本村建設用地建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用地、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