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8日是第二個“世界肝炎日”。
在全球,每12個人中就有1位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有100多萬人死于此病。肝炎,是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而中國,又是病毒性肝炎流行的重災區。
目前,我國仍有上億乙肝病毒攜帶者,
乙肝患者人數也超過兩千萬。
我們最常聽說的是乙肝,以前聽說過的甲肝,以及現在漸漸受重視的丙肝,其實都是病毒性肝炎的不同類型。
了解各類型肝炎的特點,才能知己知彼,對癥下藥,與之抗衡。
遠離肝炎,防重于治。
乙肝和丙肝最“兇險”
58歲的王先生(化名)這一天正躺在北京某大醫院感染科里,1995年患乙肝并有輕度肝硬化的他,當時積極尋求中醫治療病情有所好轉。但去年8月份體檢,醫生發現他左肝癌約7厘米×8厘米,及時切除后病理結果是:原發性肝癌,后來又及時做了預防性介入化療手術。但不到一年,今年六月復查,醫生發現他肝右葉又出現兩個新病灶,由于病灶不大,于是做了射頻消融術治療。鑒于病人有近二十年的慢乙肝感染和肝硬化病史,專家一致建議其盡量等待肝源,選擇肝移植以求延長生命……
慢乙肝———肝硬化———肝癌或肝衰竭……,這是許多肝病的發展路徑。
在中國,不少人聽到“肝炎”二字而色變,乙肝、甲肝、丙肝……數數都讓人不寒而栗。雖然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新藥物新治療手段的推出,很多肝炎病人得到及時治療而獲得痊愈,但相對而言,預防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病毒性肝炎分五種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指出,病毒性肝炎是感染肝炎病毒后引起的肝臟炎癥,通常分為甲、乙、丙、丁、戊型,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廣泛和發病率較高等特點。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肝腫大及肝功能損害,部分病人可有黃疸和發熱,無癥狀感染者也常見。其中,乙肝和丙肝最“兇險”,它們是導致肝癌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炎后肝癌占肝癌患者總數的78%。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日常生活接觸、飲水、經食物傳播和昆蟲機械攜帶傳播。甲肝、戊肝不會發展成為慢性病毒攜帶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主要通過血液、性接觸途徑引起感染。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后可發展成慢性肝炎,部分可轉化為肝硬化和肝癌。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同時指出,目前,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預防甲肝和乙肝。目前我國對適齡兒童實施免費接種甲肝減毒活疫苗和乙肝疫苗,戊肝疫苗已研制成功;丙肝、丁肝目前尚無疫苗可防。經過多年努力,廣東省甲肝發病水平逐年下降,5歲以下兒童HBsAg(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由1992年的16.72%下降到1%以下。
詳見C04/C05
編輯部郵箱:xkbjkzk@126.com
新浪微博:@影評225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