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爾晉 周淳 職俊紅 著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5
寶寶常口臭,首要任務清胃火
我遇見過一個口臭的孩子,是由他媽媽帶著來看病的,我問他話的時候他總是半開著嘴,還把頭扭到一邊。母親告訴我,孩子有天上學,別的同學說他口臭,他從那以后在學校都不敢與人說話,回到家也不怎么說話。
小兒口中腥臭,多跟食積有關。胃的功能就是腐化食物,小兒出現食積的時候,就是胃里的食物腐化完以后不能及時被脾臟轉化為水谷精液運送到全身,這時候,食積化火,胃中之氣就會順著食管上行,口氣自然就不好聞了。
其實,仔細觀察的話,小兒除了會有口中腥臭外,還會伴有手腳心熱、煩躁、愛踢被子、頭汗多、面頰潮紅、大便惡臭等癥狀。這時候,父母可以先把孩子的食量減一減,如果是嬰幼兒的話,可以每天在寶寶手心的勞宮穴和腳上的大鐘穴各按七八分鐘。
勞宮穴有清心火、安心神、除口臭的功效,配上腎經上的大鐘穴,可以起到調理心腎的作用。大鐘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下方,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
心主火,腎主水,按這兩個穴位可以使心腎相交,水火相濟,陰陽平衡,從而起到治病的作用。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試試火柴棒壓耳穴的方法,選口、胃、心、脾四個點,每個點壓三分鐘就可以了。
我給這位家長推薦的就是火柴棒壓耳穴法,兩周后找我復診時,她告訴我效果確實很好,孩子也肯開口說話了。
為什么孩子吃得多,還容易餓
很多當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胖一些。但是有些孩子怎么吃就是不會長胖,非常奇怪。王女士就向我咨詢過這個問題,她說,自己的孩子六歲了,吃得很多,可還是瘦得跟猴兒一樣。
我問她孩子大便是否溏瀉,她說是的,孩子經常拉稀。像這種情況,中醫上叫“消谷善饑”。民間有句俗話叫“吃肉都不長膘”。“消谷”,指消化食物;“善饑”,即容易饑餓,是形容食欲過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饑餓。往往身體反見消瘦,這是胃火熾盛,胃陰損耗所致。消谷善饑的意思是吃得很多,但消化得很快,容易餓,卻又不容易長肉;盡管現在胖哥胖弟愈來愈多,孩子吃不胖看似一項優點,但家長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常感到擔心,認為自己的孩子發育可能出問題。
消谷善饑,可以選耳朵上的交感、胃、脾、肝、胰膽這五個點用火柴棒進行按壓,每個點六七分鐘就可以了。也可以選手上的脾和頭頂點、腳上的厲兌穴,每個穴位每天揉3分鐘。
兩種不同的方法,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調理脾胃的平衡,殊途同歸。我把這個方法介紹給王女士,過了大概有一年的時間,王女士領著一個很壯實的小孩過來,她笑著告訴我這個就是她當年怎么吃也長不胖的孩子,如今長得相當壯實,這個學期還被選上了學校的足球隊。
孩子消化不良怎么辦——捏脊
操作:雙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椎骨沿脊柱兩側向上捏,連皮帶肉用力捏起即放下,一起捏至頸部發際處為止,以脊柱兩側皮膚微有潮紅為有效。
醫理:捏脊療法可以刺激人體的自主神經干和神經節,通過復雜的神經體液因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并整體地、雙向地調節內臟活動,從而防治多種疾病。從中醫上講,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的兩側均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督脈和膀胱經是人體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線。通過捏脊療法,可以疏通經絡,起到調整臟腑的作用。
而捏脊的部位是夾脊穴,位于腰背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兩側,后正中線旁0.5寸,一側17穴,左右共34穴。
特別說明:捏脊多用于治療小兒積滯一類的疾患,如食積、疳積、嘔吐、便秘、泄瀉等,故又稱“捏積”;還可消除肝脾腫大,并有醫治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