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醒
據《家庭醫藥》報道,最近氣溫多變,家住福建福安市的洪先生高血壓又犯了,而且比以往還高,這可把他急壞了,每次2片的降壓藥干脆1次吃4片,沒想到這兩天卻開始頭昏、頭痛,看東西也模糊不清,趕緊來到醫院檢查。
其實,洪先生之所以出現頭昏、頭痛等癥狀,完全是降壓過猛、血壓下降過快造成的。
降壓過快,反受其害
很多患者只要發現血壓一升高,總急于在最短的時間里把血壓降下來。特別是在天氣多變的季節,高血壓患者最容易出現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此時如果急于把增高的血壓迅速降至理想水平是不現實的,容易造成機體不適應,出現其他疾病和癥狀。
事實上,血壓是動態變化的,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短期內血壓降得過快過低,反而使頭昏、頭暈癥狀加重,嚴重者還可誘發腦梗塞。這是因為高血壓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降壓過快時,可使腦組織血流灌注不足,從而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生。
最佳血壓:
120~135/80~85毫米汞柱
合理使用降壓藥物可使患者的血壓維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減輕癥狀,延緩或防止心、腦、腎等器官并發癥的發生。但是,除了“高血壓腦病”、“高血壓急癥”等需緊急降壓外,大多數“緩進型”患者的高血壓不宜降得過快,降至140/90毫米汞柱左右即可。研究發現,高血壓病人的收縮壓控制在120~135毫米汞柱,舒張壓在80~ 85毫米汞柱范圍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最低。
其實,任何藥治病都有一個過程,降壓太快的并不一定是好藥。有的降壓藥作用比較溫和,從服藥到理想平穩控制血壓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高血壓患者必須在醫生指導下堅持個體化用藥原則,小劑量聯合用藥,緩慢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