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崇漢
麻黃附子細辛湯也很有意思,它很簡單,就三樣藥,我在臨床上也常常用,都是經過化裁的,所以要承其法。在《傷寒論》少陰篇里面談到“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那么用來治療什么呢?用來治療陽虛受寒的發熱。麻黃是辛溫發汗的,它能夠表散風寒,開宣肺氣;附子,能夠壯元陽,補命火,搜逐深陷的寒邪;細辛,能夠走經竄絡,入髓透骨,啟閉開竅,既可以助麻黃表散風寒,開通上焦的清竅,又能夠助附子溫暖命門,撥動腎中機竅,甚至還具有宣肺、散寒、溫通腎陽的功能,具有開竅、啟閉的作用。所以對于寒邪困阻腎陽,阻滯了清竅所導致的一系列的病證,它都是有很好的效果,所以說這個方在臨床上完全可以廣泛的應用。四川有個范中林,也是我祖父的一個門生,我祖父主要是在臨床指導他怎么樣用麻黃附子細辛法,所以他一輩子就是以麻黃細辛附子法為主,他如果開30張處方,有25張處方都是麻黃附子細辛湯,所以范中林在臨床上還是有所心得的。那么用這個方意,在具體的病案上,我就選了幾個不常見的來說明,比如暴啞、暴聾、暴盲。這些疾病作為一個醫者不可能天天在門診、在病房都能見得到。
病案 暴啞
患者男性,56歲,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人,是個教師。這個人找我看病的時候,他就講,發病是在一個月前,由于當地突然大雪,他當時又穿得少,受了寒。開始就是太陽病的一些癥狀,頭痛很厲害,寒戰、惡寒,當時就用了一點解熱止痛片,用的量比較大,一般吃兩片就可以了,他多吃了一片,吃了三片,吃了過后,出汗很多,頭痛減輕了。但是到第二天,突然就說不出話來了,完全說不出來了。當時他很驚慌,就到當地醫院去治療,經過一個月時間的治療,沒一點好轉。我見到這個人的時候,他完全沒有辦法說話,啞巴開口也可以有發音,他卻一點音都發不出來,只能用筆寫,這些信息都是通過筆寫告訴我的。
那么他當時什么情況呢?他當時情況主要是頸項還有點強,頭微微還有點痛,全身也有點痛,還微微有點惡寒,咽喉部也有點痛,吞咽時更明顯,當時舌是淡紅色,白潤苔,脈沉緊。就這些信息,看起來蠻簡單。由于他有受暴寒這個因,所以當時我就認為,這個病就是由于寒中太少兩經而導致的暴啞,暴受大寒所致。治療應該宣肺、溫腎、健脾,應該扶陽,所以用麻黃附子細辛加生姜、炙甘草。你們看,附片、生姜、炙甘草,這個是四逆湯的架子,四逆湯是干姜,我這里把干姜易生姜就是四逆法、四逆意,但是它又有麻黃附子細辛湯的意在里面。所以當時我的處方就是:附片75g,麻黃15g,遼細辛15g,炙甘草6g,生姜60g。附片要先煮,兩小時過后,沒有麻味了,才能使用。
這個藥吃了一付過后,也就是一劑藥,這個病人就有一些汗出來,出汗過后,頭痛、項強、一身疼痛、惡寒等癥狀明顯減輕了,最關鍵的是他的聲音能夠發出來了,能夠發出一點,一個多月沒有聲音的人,有聲音了。兩付藥過后,所有的惡寒也好,身痛也好,項強也好,頭痛也好,都沒有了,聲音也完全恢復正常了,喉嚨也不疼痛了。但是由于他這種長時間的折騰,他還感覺有點困乏,精神還不是很好,所以我就在原方的基礎上去掉了麻黃、細辛,又加了桂枝30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這個方又吃了兩付,一切都很好了,就從成都回阿壩去了,一共用了一個多禮拜時間。
我為什么要這樣用呢?雖然這個病人是個很強壯的人,個子很高大,很愧悟,阿壩藏族自治州人,但是他畢竟56歲了,從生理角度上講,陽氣已經衰竭了,再加上突然受到寒的刺激,就導致寒邪由太陽直達少陰,更加上他過度發汗,幾片解熱止痛片,發汗過多,陽氣更受到損傷,最終導致肺竅閉塞,發生聲音暴啞。那么這個病,它的標雖然在肺,而它的病機的核心是什么呢?病機的核心是少陰經脈的內閉。所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的意去處理這個病,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病案 暴聾
患者女性,30多歲,雙耳突然聽不見有一個多星期。她自己講,一個多星期以前,當時是一月份,是成都最冷的時候,也就是零度、零下一、二度。因為就要過春節了,洗的東西很多,又停電了,洗衣機用不上,衣服又打濕了,只好手洗,整整洗了半天。這個時候水很冷,很刺骨,她堅持下來過后,當天下午就感覺不好了,出現惡寒、發熱、耳鳴,這是明顯的受了寒了。這個耳鳴,小的時候就如吹口哨一樣,大的時候就像汽笛聲一樣,那是相當難受的。可是這種耳鳴還沒有持續多久就沒有了,但是聽力也沒有了,她什么都聽不到了。自己和家人就很著急,到醫院耳鼻喉科看,檢查沒有問題,但就是聽不到,就是沒有聽力。又到神經科,治了一個多星期過后,沒有一點好轉。由于出現這個問題,她精神負擔很重,引起睡不好,吃不好,精神也就更差了。
這個病人本身就很瘦弱,小巧玲瓏的樣子,精神也比較差,當時目光很黯淡,面色青灰,沒有聽力,我通過書寫問她,她可以回答。那么她當時的表現就是微微有一點惡寒,有身痛,嘴唇發紫,舌質略略是絳的,苔白膩,脈沉緊。通過脈診來看,她應該屬于寒邪直中太少兩經,所以我采用了溫腎、宣肺、暖脾的思路,還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的意,制附片90g,麻黃15g,遼細辛15g,炙甘草10g,生姜75g。在她第二次來看病的時候自己描述,剛剛吃了一付藥就出汗,在出汗的過程中就覺得耳朵突然“嘭”的一聲響,所有的聲音都灌進來了,一下就聽的見了。那么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服用兩付過后,惡寒,一身痛這些癥狀也沒有了,但是稍微還感覺到疲乏,這說明肺氣已經通了,腎氣逐漸也通了,但是脾腎的陽氣還不足。所以又用附子理中法,吃了幾付,這個病人好了,也就不到一個星期時間。這個病人我們還有聯系,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十來年了。
那么這個病發病是在隆冬季節,遇大寒,本身身體就虛、就不足,所以這就是大寒襲虛,直中太少兩經,使脾、肺、腎三臟的陽氣受到傷伐,導致寒邪凝閉經隧,從而發為暴聾。就耳本身來講呢,耳為腎竅,腎氣如不能夠上通到耳就有可能會導致耳聰的失常。這個病的核心病機是什么呢?仍然是寒凝竅閉,經氣阻滯,所以仍然還是宗溫通法,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病案 暴盲
這個病人是我在南京的時候醫的。當時是元旦節游園活動,這個病人救落到玄武湖里的一個小孩,玄武湖湖面上有一層白白的薄冰,很冷,在這種狀態下,就跳進去救人,這顯然是一個見義勇為,舍身救童。當時南京的氣溫很低,接近零下四度,上岸后,雖然采取了一些保暖措施,可后面還是出問題了,他始終沒有溫暖過來,到了第二天早晨一起來,眼睛看不見了,連自己手指都看不見,僅僅存了一點光感,還出現了頭痛,一身疼痛,微微惡寒。當然就到醫院去進行檢查了,眼科檢查兩個眼睛沒有問題,不但從外觀上,還是從眼底上看,都沒有問題,甚至于做顱內檢查。也沒有問題。在醫院里住了一段時間,也采取了一些治療手段,結果沒有用,后來又用中藥補腎填精的方法來治療,結果也沒有什么效果,還是看不見。三個多禮拜過后,通過人介紹,找到了我。
我在南京的那個時候,還是學生。我先當了十年的醫生,又去做了幾年的學生,在學習期間,也在南京看病。那么我看的時候,這個病人精神比較差,他原來身體很好,就是這個眼睛看不到以后,折騰了二十多天以后,覺得身體垮了,精神上也有一點因素,畢竟才四十歲多一點點,面色青白相間,總感覺一身不靈活,有一種緊鎖感,兩個眼睛只有光感,看不見,舌是淡潤的,苔是白膩的,脈沉細而緊。那么根據他的這種情況,我分析,他同樣還是由于寒直中了少陰,直中太少,才出現了這種暴盲證。那么治療仍然還是溫陽扶陽,宣肺,所以仍然以麻黃附子細辛湯的意,加炙草、生姜,又有四逆意,又有麻黃附子細辛湯的意。整個方子附片90g,麻黃15g,遼細辛15g,炙甘草10g,生姜95g。一付過后,有汗了,雖然不多,但是這個汗一出,他全身的緊鎖感沒有了,一下就輕松了,一身也沒有疼痛感了,兩個眼睛光感增強了。又再吃兩付過后,能夠看到手指了,能夠在一米以內看到人了。接著在這個法的基礎上,連續用了五付以后,整個恢復正常了,眼睛看得見了,精神狀態也正常了。
那么這個病人同樣也是因為嚴冬入水,突然受到大寒的損傷,寒邪直中,傷伐腎陽,閉阻腎氣。因為腎是元氣之根,它能夠藏五臟六腑之精,腎氣一旦閉阻,就會導致元氣不能正常的通達,五臟六腑之精氣也就不能正常的上輸到目而為之精,所以他的視力就可能會出問題,就會發生嚴重的障礙。作為他來講,是達到了極點,完全盲了,無所見了。那么這個病的核心是什么呢?它的核心同樣還是寒凝竅閉,所以守麻黃附子細辛湯的意就能夠解決。如果我們見到這樣的病人,只是從精血考慮,去使用一些滋膩填精的藥,可能反而會導致氣機的閉阻,反而會使其病情加重。
那么這幾例,失音、失聰、失明,都是突發性的,不是因為精血的虧少、竅失所養才導致的,而是由于邪阻氣逆竅閉導致的,所以它是屬實的,而精血虧少導致的竅失所養應該屬虛,虛往往發病比較緩慢,實證是來得很急。那么這幾例就來得很急,是實。一般來講,對于失音,手太陰肺經循喉,音聲之氣也在喉,而喉也是肺的門戶,肺又是主氣的,它又是音聲之源,所以暴啞往往是由于六淫犯肺,導致了肺失宣發,所以可以通過開肺氣的方法來解決。對于失聰,因為足少陽膽經是循耳后,入耳中,出耳前,那么對于這種失聰來講,一般也是責之于六淫邪氣的閉阻,也就是因為膽經邪氣的阻塞所導致的,在臨床上可以用清利、疏通少陽的一系列方法來進行治療。對于失明,肝開竅于目,足厥陰肝經是上連目系,所以暴盲往往是由于肝經火郁、氣逆、血閉、血瘀造成,那么這種情況下,采用疏肝、清肝的治療法則。這些都是一般性的,被大家都認可的,并且被很多醫者都接受了的。這些辦法對一般的清竅閉阻,應該是有效的,但是對于像這種大寒所致的病人,往往就不容易取效。
所以我舉的這幾個例子,就是為了說明怎樣去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法。這是從什么角度上思考的呢?實際上是從腎這個角度上去思考的。因為從腎這個角度上來看,腎藏五臟六腑之精,而五臟六腑之精都上注于目而為之精;腎又開竅于耳,腎的經脈又能夠貫膈入肺循喉嚨到舌根,跟發音,跟聽力,跟視力,都有密切的關系。加上這幾個病例都有一個共同的前因,就是由于受寒,大寒,寒是陰邪,它最能夠損傷我們機體的陽氣。而大寒、重寒一旦侵襲人體,往往就會長趨直入,直中三陰,一旦傷及太陰,就會出現吐,出現瀉,傷及厥陰就會導致攣痹、寒疝,傷及少陰就會出現失音、失聰、失明,也就是會出現暴聾、暴盲、暴啞。所以從這幾者來看,它們都是有前因的,都是導致了經氣的收引凝固,閉阻了關竅而發病。所以它們都屬于寒邪直中少陰,上滯竅道、下閉腎元,傷伐腎陽的病機。
所以我在臨床上提出用麻黃附子細辛的這個意來進行治療,它實際上也是涉及到了姜桂附,也是在陽主陰從的思想指導下去考慮。我當時想,小劑量會不會有效果?后來我還是試了一下,又遇到一個暴啞病人,我就用了小劑量,想試試小劑量能不能有用,附片用了15g,細辛用了6g,麻黃用了10g,生姜用了15g,炙甘草用了5g。癥狀基本上是一樣的,用了藥后沒有效,一付沒效,兩付沒效,三付還是沒效。于是就在這個基礎上,附片量加大,加到90g,遼細辛20g,麻黃20g,生姜90g,炙甘草10g。結果就一付下去,一下就好了,聲音就出來了。為什么前三付沒有用?大家可以思索,但我不是鼓勵大家去這樣大劑量的用。附片一定要是好附片,一定要煎煮兩小時,一定要去掉麻味,去掉毒性。
所以我始終認為,我們作為中醫,或者中醫教師也好,中醫醫生也好,中醫教師也要臨床的,廣州中醫藥大學《傷寒》、《金匱》教研室,他們有病區,他們一直不脫離臨床,這個可以說是全國中醫院校的典范,他們能夠腳踏實地治療病人,這了不起。在很多院校里面,基礎課的老師一般都不臨床,都去編教材去了,做實驗去了。所以我認為,只要你是中醫,不管你宗哪一家,你宗哪個流派,你要繼承和發揚中醫,首先就是要提高療效。
我今天在這個地方跟大家交流,目的就是要想辦法提高療效。我走到哪里去談,都是這樣,這才是我們的目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中醫療效如果提高了,那么對于很多病,包括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大癥、重癥,你都能夠去解決它,這樣中醫的發展前景就很好。現在不是某些人又說中醫這樣不好,那樣不科學,什么取消之類的,很多嘛。那么關鍵一點,如果每一個中醫療效都很好,如果你看了50個病人,有48個都給醫好了,那就能說明問題,老百姓就會幫你說話,市場就會幫你說話。所以,這才是真正的振興中醫,才不至于空談,空談是沒有用的,市場不相信空談,病人不相信空談,疾病本身不相信空談。這是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目的。
有人提問,他說以前喜歡用大劑量附子治療疑難雜癥,但現在不敢用了,因為所謂的醫療安全、醫學鑒定、司法鑒定等約束住附子的應用,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因為超出《藥典》規定的使用劑量,就將敗訴賠償。那么他問這種情況我有沒有遇到過,如何對待這種情況。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剛才我談到的附子用量的問題。特別是最近一兩年來,大家好像對附子用法很感興趣。我臨床四十多年,一生也用了很多附子,也就是前幾年吧,我對附子有了警覺,附子制作不正常了,不是遵照傳統的制作方法了,現在的附子制作很不科學,真正附子中毒的沒有,真正烏頭堿中毒的沒有,實際上膽巴水中毒的現象倒是頻頻地出現。為什么這樣講?現在制作附子,就是把附子從地里采收過后,進行清洗,切片,泡膽巴水,然后接著煮。并不是不能煮,要煮,但是制作商就害怕出問題,如果出了問題,飲片公司,制藥公司都有責任,于是他們就長時間地煮,本來應該煮1、2個小時的,他就煮4、5個小時。那么在泡了膽巴水的情況下煮4、5個小時后,烏頭堿分解了,烏頭堿少了,附子再拿回去煎煮,藥效就減弱了,所以有人提倡附子不需要煎煮2個小時,半個小時就可以了,提前半小時煮就行了。我前幾年有一段時間試過附子熬半個小時,嚼一片,不麻口,沒有任何感覺,沒有問題。那么為什么熬這么短的時間就已經沒有了附子藥性的這種感覺呢?就是在制作的過程中,長時間的浸泡,長時間的煎煮,膽巴汁浸漬到附子里面,所以附子里面膽巴的味道很重,這影響了藥物本身的療效,同時還會出現很多不應該出現的癥狀,比如很多人提出來,用附子后導致腹瀉。附子是溫陽藥呀,大溫坎水,大溫腎陽,振奮脾陽,怎么會拉肚子呢?但是有些病人就是拉,為什么?一檢查,就是膽巴汁過重,苦寒傷陽。本身是扶陽藥,最后卻變成傷陽藥。
對于大劑量運用的問題,我一直把握得很緊。比如說,我們成都有幾個大的藥房,一個是中醫藥大學的藥房,一個是市面上的北京同仁堂、四川德仁堂,再一個就是我們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國醫堂,他們的附片我都要嘗。只要附片質量不好,我就不用,絕對不用。那么不用了是不是就不能解決問題呢?昨天晚上我還和劉力紅談這個問題,附片如果出了問題怎么辦?如果沒有附片,這個問題又怎么辦?所以,第一次劉力紅來跟我看病,看了四十幾個病人,四十幾張處方,沒有一張處方用附片。他感到很奇怪,為什么呢?因為當時藥房的附片不能用,我就不用附片,那么就用桂枝法,這四十幾張處方就是用桂枝,桂枝法也能解決很多問題呀!如果你作為一個經方家,能把桂枝湯用活了,可以說能治療90%以上的病。當然,這個要用活,不只是桂枝湯那幾樣藥,那就需要你守其意而變其法,并且這些法并不局限于仲景《傷寒論》里面提出來的那二十幾個法,這個擴展太大了!一樣藥兩樣藥的變動,法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稱其為“抽爻換象”,一出一入都是法,一個桂枝法的變異可以有幾百種。所以我就形容,這就像買彩票一樣,就這幾個數字,你來填,要是全部填中了就得到一等獎,那不容易。那么桂枝法同樣也是,就那一樣藥的差別,治療的病都不一樣了,當然這一點就要看我們深入得透不透。所以,我一遇到附子質量不對,我就舍棄,比如說上個星期我們中醫藥大學的附子根本不能用,我就讓他們趕快去退貨,這個附子完全是廢品,雖然看起來一袋一袋包裝得很好,但是吃一片嘗嘗,一進嘴巴就馬上吐出來,簡直不能入口,所以一定要換。那如果一定要用怎么辦?像這些附片可以浸泡,如果病人已經有了這個附片,又需要附片,就拿水浸泡1、2個小時,用流水或自來水沖一段時間過后,再嘗一嘗,如果咸苦澀的味道基本上沒有了,再拿來煎煮。在這種情況下,附片本身的藥用價值沒有丟,但就是很麻煩。
再一個就是在用量上,沒有人保護你,我們國家目前的法律沒有這種保護,只有自己保護自己。我國的藥典對附子的用量有一個標準,像我舉的例子,就遠遠超出了這個標準,如果出了問題怎么辦?這關鍵就是你能不能把握住讓它不出問題。可以說,我們家幾代人,從我祖父到我伯父、到我,如果開出的附子按一年15噸來計算,這一百多年來用了多少?沒有出現一例附子中毒的病人,真正的烏頭堿中毒沒有一例。所以對附子的劑量問題,要用它,就一定要能駕馭得住它。再一個是我剛才談到的附子的質量,醫院一定要有正確的進貨渠道,首先作為采購人員,一定要嘗一嘗附子,質量好才能進貨,這樣才不會出問題。如果病人一旦出了問題,怎么辦?按照我們的經驗,可以用一些解藥,就是甘草、綠豆、蜂蜜,熬成水喝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但這只是針對烏頭堿的中毒,它們有一定的作用,如果膽巴水的中毒,它們沒有作用,或者說沒有很好的作用。所以現在一定要謹慎地去使用,既要大膽,也要謹慎,這個問題我就介紹到這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