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梅國強:細說從小柴胡湯到溫膽湯

湖北中醫藥大學 梅國強教授

今天要向大家匯報的題目是“加減柴胡溫膽湯臨證思辨錄”。顧名思義,這個方子既有小柴胡湯的成分,又有溫膽湯的成分,是兩張方合為一張方,這樣合并以后在臨床上大有妙用,所以今天不揣冒昧向大家匯報。

一、關于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不需要多講,大家都很熟悉,是在傷寒論里面第96條,“傷寒五六日中風”,當然這是個互詞,并不是說傷寒五六天之后又中風,這種事在臨床上是沒有的,而是說傷寒或者是中風有五六天時間了,出現什么癥狀呢?出現“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這個方子是千古名方,但即使是千古名方,如果不提出精神要領,死搬96條,那一年當中也很難用到幾次小柴胡湯,就比如小柴胡湯的發熱是往來寒熱,什么叫做往來寒熱呢?寒往則熱來,熱往則寒來,相因不止,教材上都是這么寫的。這樣典型的往來寒熱,即使是外感熱病,一年能碰幾個?實際上傷寒論里面的小柴胡湯證有好幾處提到,就是發熱或者發熱惡寒,不一定是往來寒熱,當然往來寒熱是最典型的,但也有只表現為發熱的,再加上其他一些有關少陽的癥狀就可以用小柴胡湯了。這是要說明的第一點。
第二點要說明的,就是我們臨床運用小柴胡湯要根據主癥相同,就是說小柴胡湯的這些主要證候當中,包括口苦、咽干、目眩,只要出現那么一部分證候,而且病機又符合少陽樞機不利這樣一個病機,就可以用了,這是外感熱病。那么在內科雜證當中也會用到小柴胡湯,大家知道內科雜證多數是不發熱的,只有少數病人發熱,在內科雜病當中使用小柴胡湯,或者是根據主癥,但最重要的還是根據病機,凡是病機與少陽樞機不利有關的,不管是哪一種病,都可以用。我在《拓展經方臨床運用途徑》這篇文章里面提出來的觀點就是:依據病機,不拘證候。不管他是什么樣的病,只要病機與少陽不和、樞機不利有關的都可以用小柴胡湯。再一個就是根據部位,因為少陽經脈循人身之側,因此人身側部所出現的諸多癥狀,如果在病機上與少陽相關,還是可以用小柴胡湯的。
我在第五期經方班講的題目是“加減小柴胡湯臨證思辨錄”,在這篇文章中概括了小柴胡湯功效:寒溫并用,攻補兼施,升降協調,外證得之,重在和解少陽,疏散邪熱,內證得之,能夠疏利三焦,調和樞機。外證就是指外感熱病,廣義的外感熱病,如果是外感熱病需要用小柴胡湯的,小柴胡湯能發揮和解少陽,疏散邪熱的作用;內證就是內科雜病,內傷雜病用小柴胡湯能夠疏利三焦,少陽講的主要是足少陽膽經,這里怎么提到三焦呢?因為手足少陽同氣相求,所以疏利樞機,調和樞機能夠達到通行三焦之效果,這個在傷寒論里面是有明文的,小柴胡湯以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所以大家說小柴胡湯能夠通行三焦嗎?當然能,它是通過調和樞機的這個手段,使氣機通達,從而使三焦通利。所以小柴胡湯在內科雜證當中使用,這個通行三焦是很一個很要重要的功效,它能調達上下,宣通內外,運轉樞機。

二、關于溫膽湯
下面是關于溫膽湯的問題,這個方子大家也都非常熟悉,我坦白告訴大家,因為時間很緊,在家里趕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有些問題我查了,有些問題我在文獻上還沒那么多時間查,我準備講完了回家修改的時候,該查的我再來查。溫膽湯這個名字呢,首見于北周姚僧垣的《集驗方》,這個書已經不存在了,可是《外臺秘要》收載了部分《集驗方》的內容,其中收載了溫膽湯,《卷十七》病后不得眠這一條下面,有《集驗》溫膽湯,這一個溫膽湯名字和現在的溫膽湯名字相同,但是方劑的組成和治療范圍與我們今天所用的溫膽湯不盡相同。所以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這個溫膽湯多半是根據宋代陳言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卷十所記載的溫膽湯,這個溫膽湯組成是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甘草、茯苓,還有兩味藥出現在煎煮法當中,“右為剉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這說明溫膽湯里面除了上面的藥以外還有生姜、大棗。而這個煎煮法實際上就是一種煮散的辦法,就是把散劑拿來煎煮,然后連湯帶藥渣一起吃掉,我們現在已經很少使用煮散的方法了。
那么卷十記載了溫膽湯主治什么樣的病呢?心膽虛怯,在我們使用溫膽湯的過程當中應當注意。當然心膽虛怯的原因很多,不盡是溫膽湯所能主治,溫膽湯所治的心膽虛怯無非是濕熱或痰熱擾亂心神,擾亂膽腑或者膽經而導致的心神不寧,如果離開了濕熱、痰熱這個前提,用溫膽湯去治療所有的心膽虛怯,那就不對了。后面所列的這些癥狀,也都不能離開痰熱或者濕熱這個前提。我們常常講真理是要服從的,可是真理再向前跨進一步就變成謬誤。如果是痰熱或者濕熱在內阻滯了氣機,侵犯了臟腑,在這樣一個前提之下所出現的一些癥狀,我們可以考慮用溫膽湯,如果是別的原因,就談不上這個方子了。“心驚膽懾,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依據上述方劑組成和主治諸癥,結合筆者的臨床體會,分析它的病機,我提出來如下幾個方面,僅供參考。
第一,情志憂郁,煩勞太過,或因驚恐,郁久而虛,聚濕生痰,橫逆膽腑,上擾心神。這個痰熱或濕熱,隨氣機升降,無所不至,因此痰熱濕熱類的疾患,癥狀百出,不僅是前面所展現出來的那些癥狀,而且向上可以上擾心神,還可以上擾清竅,以至于心膽虛怯,這個虛怯不是臟腑本身之虛,而是因為痰熱或者痰、濕阻閉的關系,這是病因病機第一個方面。
第二,現在的生活固然生活節奏加快了,但是社會上也有不少人,特別是在大城市,收入很高的這部分人群之中,養尊處優,喜靜少動,出門有汽車,進門有空調,很少活動,飲食甘美,始初得意,開始的時候年齡尚輕,吃的很好,吃得好,住得好,也不用多少勞動,開始是很得意的,但久必痰濕內生,困頓脾胃,侵犯肝膽,甚則上擾下犯,隨氣機的升降出入,于身體各部無所不到,上可直達顛頂,下可直趨下焦,所侵犯的范圍是很廣的,所以變證叢生。
第三,病后正氣未復,這主要發生在一般勞苦之人。不要以為養尊處優,飲食甘美的人容易有痰濕,其實這里講到病后正氣未復,調護失當,或過早勞作,或滋補有誤,都容易生痰濕。病后要補,補而不得法,反成疾病了,我們作為臨床醫生,這一點時時刻刻要放在心頭,補法固然是一個很重要得方法,可是補法的天地也非常廣,一方面是用的對不對,另一方面是用的過頭還是用的不足,用過頭了不對,用的不足也不能愈病,不當用這種補法的用了這種補法也會出問題,就比如應當溫補的反用了涼補,應當涼補的卻用了溫補,那都是不得法的。滋補有誤,以致痰濕內生,象這樣一類人群呢,我想勞苦之人較為多些。
第四,濕熱外感,其性纏綿,即令邪去十之八九,而根蒂尚在。濕熱證、痰熱證就有這樣一個特性,很難徹底解除,如果殘留一點在身體里面,可能病人自己覺得身體恢復了,可以工作,可以上班了,好像病好了,實質上從醫生的眼光來看,可能你這個痰濕,或者痰熱未愈,或者叫做濕熱未愈,仍殘留根蒂。這個問題,葉天士早有論述,濕熱之人,在火旺的人,清涼到十分之六七,就不可以再繼續的清涼;陽虛之人,溫陽到十分之六七,也不可以再繼續的這么用,為什么?恐爐煙雖熄,灰中有火,弄不好就死灰復燃(或損傷中焦)。所以濕熱外感病,其性纏綿,哪怕有一點根蒂,我們都要謹慎,否則就會淹淹久留。它是慢慢的,逐漸生成,生濕化痰,久成內傷,病起于外感,而最后的結果是內傷濕熱,要知道內傷與外感,也是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的。就是講外感濕熱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內傷雜病。再引申一下,內傷濕熱可不可以形外感濕熱?當然可以,太陰內傷,濕邪內郁,客邪再至,這是濕熱病一個很重要的發病途徑,大家如果想知道這方面內容,翻翻《溫熱經緯》就可以知道了,所以內傷與外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況且外感濕熱,即便是外感濕熱的發病,多半是內外相招,有一定的內濕基礎,才非常容易感受外來的濕熱。這都屬于內傷雜病的范疇,時間久了,由外感濕熱就變成了內傷濕熱了,內傷濕熱就屬于雜病范疇。
第五,在溫病范疇中,有濕熱之邪留連三焦氣分,因為濕熱之邪流連于三焦可以很長時間不解,所以濕熱病癥重心是在氣分,其中尤其要注意三個問題:
①太陰與陽明的功能協調與不協調。太陰為濕土,所以非陽氣不可以協和,陽明為燥土,非陰柔不可以協和,所以它兩者燥濕相調。如果太陰陽明燥濕不相調,或者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那么這種條件下就容易生濕。
②要注意三焦的功能,因為三焦是水火氣機升降出入的道路,如果三焦有阻礙,則水火之氣難以通行,就常常會水聚為濕,火聚生熱,濕熱相合,那么這個三焦通暢與否,在濕熱病,不論是外感還是內傷,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葉天士在《外感溫熱病篇》里面專門有一段文字討論這個問題,他說“再論氣病有不傳血分”,那么我首先就解釋一下不傳血分,剛才我說濕熱證的重點是在氣分,而且時間很久,如果在氣分濕熱不能夠得以透解,那么最后的結果就是化熱化燥,深入營血。濕熱證一旦化熱化燥,深入營血,就會蒙蔽心包,或者熱盛動血,種種變證,而且非常的兇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葉天士在這里講的呢,是尚未傳入營血,尚未化熱化燥之時,那就是邪留三焦。邪留三焦呢,他在這里和《傷寒論》里的少陽做了個一個比較,“一如傷寒中少陽病也”,因為都在半表半里,《傷寒論》里的少陽病是半表半里證,濕熱流連三焦氣分也是屬于半表半里,都在半表半里,而且都是少陽。不過,一個重在足少陽膽火,一個重在手少陽三焦的濕熱,所以說邪留三焦一如《傷寒論》中的少陽病也,“彼則和解表里之半”,那就是說《傷寒論》的半表半里證,主要是用和解法,和解表里之半,用小柴胡湯為主方。“此則分消上下之勢”,這個此就是指三焦濕熱,三焦濕熱也在少陽,不過是手少陽三焦。
③三焦的病變治療大法當然是清熱祛濕,根據濕熱的不同程度,應該比較仔細的分三類:清熱利濕、清熱化濕、清熱燥濕,隨證變法。“如近時杏樸苓等類”,近時呢就是葉天士那個時代。我們讀葉天士的外感溫熱篇,這里要說明一下,杏樸苓決不只是杏仁、厚仆、茯苓這三味藥,如果說一個濕熱病流連三焦不解,你用三味藥去治療是不合理的,或者說是效果不好。其實杏樸苓代表三大法,讀這個要透過字面讀到它的實質處。杏指杏仁,杏仁宣上,杏仁代表宣上這一法,那就是說在治療三焦濕熱呢,需要宣上這一法;樸是厚樸,厚樸是寬中理氣,厚樸寬中理氣除濕這樣一個大法;苓是茯苓,淡滲導下,那就是說以茯苓來概括分利之法,滲利小便的方法。這三大法當中有所側重,如果這個病證濕熱重在上焦,以宣上為主,寬中導下次之;如果這個病證以濕熱在中焦為主,那么就以寬中為主,宣上導下次之;如果濕熱重點是在下焦,那么以導下為主,宣上寬中次之,這是大法。當然從這個大法當中可以延伸出許多的具體方法來,或者杏樸苓等類,或如溫膽湯之走泄。這個溫膽湯分消走泄,既宣上又寬中又導下,這是對溫膽湯病因病機分析,我個人提出了這五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綜合上面所講的,本方所主的證候,不論其來路如何,其病機均屬濕熱或痰熱內阻,或者影響脾胃,或者上擾清竅,或者上擾清陽,或者三焦不利。若屬外感濕熱,都為濕熱阻遏三焦之象,外感病的濕熱當然有上中下的分別,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類型,就是濕熱彌漫三焦。對于濕熱彌漫三焦,溫膽湯當然也是代表方劑,用得較多的蒿芩清膽湯,這要分病情的輕重,實際上這兩個方子都很好,到底是該用蒿芩清膽湯還是溫膽湯,那就看這個濕熱的偏盛如何,溫膽湯是以濕邪偏盛,熱在次要地位;蒿芩清膽湯是濕熱并重,濕也重,熱也重。所以在外感病當中,蒿芩清膽湯和溫膽湯,我認為即是一法兩方,實際上溫膽湯加上青蒿、黃芩就是變成了蒿芩清膽湯了,都是屬于半表半里證,都屬于少陽。

三、關于柴胡溫膽湯
柴胡溫膽湯是兩個方子加到一起,我沒有查出現柴胡溫膽湯這樣一個完整的方劑是起于何時,可能是起于清代吧,我查了明代張景岳的《景岳全書》,在新方八陣里面有一個方名,和溫膽湯不同,但是用藥差異不大,因為方名不同,用藥多少有些差異,主治的癥狀和我們今天討論的也不是完全相同,所以我不能說這個方子就是柴胡溫膽湯的起源,對于這個問題,我回家再查查,看看小柴胡湯和溫膽湯融在一個方子里面,究竟起于何時。
這兩個方子的合并使用,它的功效不僅是二者之總合,就是說既有小柴胡湯的功效,又有溫膽湯的功效,不僅如此,而且它是一種新的方法,就是一種手足少陽同治之法,在《傷寒論》里面側重講的是足少陽膽經的病,在溫病學里面側重講的是手少陽三焦的病,那么柴胡溫膽湯所主治的病癥就是手少陽三焦也有病,足少陽膽經也有病,手足少陽同病。我曾經發表過一篇論文,叫做“手足少陽同病芻議”,這個后面我再比較仔細的講。我自己所用的柴胡溫膽湯組成大致是這樣的:柴胡、黃芩、半夏、陳皮、茯苓、竹茹、枳實。生姜呢不是必用之藥,如果病人有惡心嘔吐的話,我就用生姜,沒有惡心嘔吐就不用。因為沒有惡心嘔吐,脾胃尚和,用生姜的意義不大,況且生姜畢竟辛溫,濕熱證用生姜有時必用,有時候可以不用,因為畢竟是濕熱證,而生姜是辛溫之藥,在沒有必要的時候就不用它,病人不惡心不嘔吐,胃納尚可的情況下,就可以不用。正因為是濕熱之邪阻滯,濕熱忌補,所以去掉了人參、甘草、大棗,小柴胡湯原方有人參,而甘草、大棗是小柴胡湯和溫膽湯共有的,這三味藥都去掉,因為對于濕熱證不利,所以就把它去掉了,我用的柴胡溫膽湯是沒有這三味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梅國強:從少陽論治濕熱病
【經方學堂】梅國強:如何用活溫膽湯?
劉英鋒教授“寒溫合方”辨治外感疑難雜證
寒溫合方辨治外感疑難雜證
溫膽湯臨床運用經驗
liu17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阿鲁科尔沁旗| 陵水| 布拖县| 湘阴县| 淮南市| 浪卡子县| 青岛市| 丽江市| 临江市| 蕉岭县| 东光县| 肥东县| 堆龙德庆县| 浮山县| 崇义县| 大足县| 庆阳市| 喀喇沁旗| 郁南县| 荥经县| 于田县| 河津市| 通州市| 江孜县| 沙雅县| 八宿县| 易门县| 平塘县| 若尔盖县| 塘沽区| 彭水| 岐山县| 宜君县| 德阳市| 兴安县| 邵东县| 吉安县| 客服| 临夏市|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