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人
小編導讀
很多女性朋友都害怕每個月的那幾天,對于那些月經正常的朋友來說,心里還有底兒,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以迎接“大姨媽”的大駕光臨,但有些朋友往往因為“大姨媽”的喜怒無常、沒有時間概念,而被“大姨媽”弄得措手不及,月經不調帶來的煩惱,讓很多女性朋友抓狂不已,如何跟月經不調saygoodbye?名老中醫告訴你方法!
營虛血熱經來如崩——養血涼營,化瘀行氣
鈕某,女,黃鸝坊。
一診:十月十一日
舌嫩紅,苔薄黃,裂紋滿布,脈細數。夏秋以來,經來量多,腹痛腹脹,且有紫塊,拖延時日,體倦口渴。平時帶下頗多。病在奇經,傷在血分,證屬血熱瘀滯,法當養血清營,行氣調經。
生地黃四錢八分,白歸身三錢,赤白芍各三錢,川芎一錢五分,淡黃芩二錢四分,蘇梗三錢,制香附二錢,桃仁三錢,烏賊骨八錢(先煎),茜草根三錢。
二診:十月十三日
前進養血清營,調氣宣郁,今晨經來不若日前之量多如沖,色亦較淡,少腹撐脹疼痛亦緩,惟脈情細數,舌紅嫩裂紋滿布,足見稟賦不足陰分亦弱,投劑既效,前方再參益陰。
白歸身二錢四分,炒赤芍三錢六分,生地黃四錢,蘇梗三錢,合歡皮三錢,川芎二錢,香附三錢,川楝子三錢,茯苓神各四錢,茜草根三錢,烏賊骨八錢(先煎),麥門冬二錢。
【按】本證經來量多,色紫成塊,且脈數苔黃,說明血分有熱,少腹脹痛則是里有瘀滯之征,這是熱甚成瘀,不是寒凝所致。所以宗王海藏四物湯加黃芩,以及《內經》四烏賊骨一藘茹法,涼血清熱,養血調經,并佐以蘇梗、香附行氣,桃仁化瘀。二劑而量減色淡,腹痛亦緩,即見療效。復診仍宗原方加減繼續調治。
血虛經來衍期——益氣養血,行氣調經
徐某,女。
一診:九月十二日
半年以來,月經衍期,經前小腹稍有脹滯之感,色淡量少,脈細,尺部按之虛軟,舌淡,苔薄白。平時白帶綿綿,頭昏少眠,面少華色,飲食不香,中焦氣弱,無以化生精微。證屬營血虛衰,肝脾不調。治宜補氣養血,參行氣和營。
潞黨參四錢,炒白術二錢四分,炙甘草一錢二分,酸棗仁三錢六分,甘杞子三錢,當歸三錢,炒赤芍三錢,制香附二錢四分,川斷四錢,佛手片三錢,懷山藥三錢,白扁豆四錢。
二診:九月二十三日
藥后頗安,飲食稍增,夜寐亦安,精神較振,舌淡苔黃,脈尚濡細,尚宜補脾氣,養肝血,略參行氣和胃。
潞黨參四錢,白歸身三錢,川芎二錢,炒白芍四錢,制香附三錢,陳香櫞三錢,阿膠珠三錢,炙內金四錢,神曲三錢六分,龍眼肉三錢,臺烏藥三錢。
三診:十月三日
迭進益氣養血、行氣調經之劑,諸恙漸安。昨日經來量已稍多,色亦較深,但脈尚濡細,舌淡苔薄,仍是營血不足之征,然有形之血非短期所能充養,恒心緩調,當有裨益。
當歸三錢,炒赤芍三錢,炙甘草一錢二分,大熟地三錢(砂仁五分拌),潞黨參三錢,炙黃芪三錢,甜官桂一錢二分,甘杞子三錢,酸棗仁三錢,炙內金三錢。
另以歸脾丸四錢分早晚二次常服。
【按】本證是營虛血少所致的月經衍期,故以黨參、白術、炙草補氣,當歸、芍藥、杞子養血,香附、佛手行氣。宋愛老認為,血隨氣行,月經不調者,往往與氣有關,所以調經多需兼用氣藥,即使血虛之證,在補血之中,亦宜稍佐行氣之品,使氣血流暢,有利于經血之應期而行。患者平時白帶綿綿,故于方中尚用山藥、川斷以補益脾腎。第二診在原方基礎上加重養血藥。第三診月經應期而至,癥狀改善,已見療效,進一步用溫養之劑,宗人參養榮湯加減,以促進營血的生成。
肝旺倒經——瀉肝火,降氣逆
陳某,女。
一診:二月十九日
平素性躁善怒,時有頭脹昏重,面赤升火。按月倒經從口鼻而出。脈細弦,舌苔薄黃。此由肝用偏旺,氣火上逆,經血不循沖任之脈。治當清肝熱,降氣火,使經血導歸沖任,然尤宜靜養調氣為要。
生地黃四錢,醋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黑山梔三錢,粉丹皮四錢,淡黃芩三錢,石決明八錢(先煎),降香二錢,懷牛膝三錢,丹參三錢。
二診:二月二十二日
藥后頭脹昏重已減,余無所苦,脈細弦,舌苔薄黃。肝經郁火內盛,氣火上行,經從口鼻而出,是為錯經。宗前方再進一籌。
生地黃三錢,醋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懷牛膝三錢,黑山梔三錢,粉丹皮三錢,炙知母二錢四分,川黃柏二錢。
此方服三劑,以后月經來前先服五劑。
【按】倒經亦稱錯經,是指經期中或經來前出現周期性的口鼻出血,多因肝經郁火熾盛,或陰虛火旺所致。本證性躁善怒,面赤火升,頭目昏脹,即肝火亢盛之象。經期沖脈氣盛,血隨氣逆,逆而妄行,而為倒經。因此治以瀉肝火、降氣逆,導血下歸于沖任。方中生地、當歸、芍藥、丹皮涼血,黃芩、山梔瀉火,降香調氣降逆,牛膝導血下行。宋愛老指出調氣不宜辛燥,止血不宜收澀,以防傷陰留瘀。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第2版)·內科專家卷:宋愛人》(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宋立人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