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1973年的一天下午,我抱著練拳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情,興致勃勃地到了恩師的家里,想把練拳體會向老師作個匯報并得到贊許,因為剛開始練拳時,照著老師所授拳架,輕輕柔柔地習練,除了病在慢慢地好轉以外,身上也沒有什么特殊的感覺,后來就請教了一位長期習拳的師傅,讓他幫我看看拳架有無什么大的毛病,他看了很熱心地告訴我說:“瑞你把拳都練成癱軟架啦,沒有一點筋骨,這咋成?”當時我想,是的,拳么就得有點硬功和力度與發力的東西才謂拳。所以自己暗下工夫,下力氣拿出勁去練習,經過一段時日,覺得自己身上有用不完的勁,拳頭還光想砸點東西,但是身上老犯困,大便很勤也急,一天四五次,因此一進老師家門,就迫不及待地說:“伯你看我最近練拳咋樣?”恩師當頭一棒,潑了一盆冷水說:“我看不咋樣。劉瑞我問你大便快不快,一天幾次,是否有脫褲子就有?” 我很詫異地說:“伯你咋知道的?”他老接著又問,“大便上是否有層白白光光的、滑滑的東西?”我說:“有呀”。當時,他老人家把臉一沉嚴肅地說:“胡鬧! 誰叫你這樣練的?這是大便滑精,再這樣練下去,會把你練死的,趕快停了,不許再練!”此時,我才感到事情的嚴重性。從那天起,我加勁練拳的心思如同一盆火炭被澆了一桶冷水而熄滅了。接下來的日子,恩師要我每天去他那里,不許我看拳、練拳,只是領著我推推手,轉轉圈,而且不時地叮囑我,放松、放松。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瞬間八九個月的日子過去了。有一天,恩師問我:“劉瑞,你還能把拳完整地打下來嗎?”我說:“伯,對不起,我可能連不到一起啦。”他老人家笑了笑,又慈祥地說:“這就對了,把以前的拳忘掉,伯重新教你,但是你自己要在家練,不可出去,別給我找口羅嗦。因為你這套拳和別的師兄弟不同,是承 (成)架。”我暗暗地感謝蒼天,感謝恩師的栽培,真可謂用心良苦。為此,我又是因禍得福呀。而不是像人們所說,劉瑞的拳是老師年齡太大,下不了身所得的一種拳架。后來經與孫芪云師兄一個單位又同院居住的佟師證實,才知道恩師于1957年把承(成)拳拳架也教給了孫師兄。二十多年里我始終沒有提及此事,就是怕有人不明白老師是因人施教,而對尸骨未寒的恩師存有嫉恨之心。這么多年以來,有許多人還不是靠著老師的威名和所傳承的東西,春風得意,獲譽非淺。然而,有些人卻對老師的離去不聞不問,關心甚少。恩師恩重如山,我始終不敢有一絲忘懷。對于恩師的在天之靈,我的學生們說得好:“老師,如果在你們這一代不把事情講清楚,將來就是一本糊涂賬”。所以,我認為有必要如實地說明其拳架與眾師兄弟不同的由來,以及恩師傳授我承(成)架拳的原因,有必要講講清楚,說說明白,讓大家知道趙堡太極拳中還有一種溫文爾雅的承架太極拳。
趙堡承(成)架太極拳老譜說:元氣清溫濁氣涼,神仙留下健身方。先要開檔收下氣,站立又要膝蓋藏。滾肩束肋攢腦勁,開襠下胯(腰往下沉)最為良,炁從口人非自口,卻從嘴角人小腸,氣從鼻出不是出,鼻送五臟人膀胱,更有口法真妙訣,似閉不閉,似張不張。根據老譜的宗旨與精神,為習練承架太極拳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鍛煉要求,要求在習練趙堡承(成)架太極時必須在中正身軀韻味下作慢、緩、松、真、輕、靈、活、圓的軌跡導引運動。方法是輕搖之以松其肩,柔隨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穩其步,鎮頭領氣,以衛其力,待之肩松、身活,步穩力可自衛也。
因為,趙堡太極拳的特點是:拳架高,動作小,易化善發,可拳打臥牛之地,要求以正治身,以柔守強,以奇攻敵,以背取順,后發先至,溫文爾雅,既有養頤之福,還有高超的技擊功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優秀拳種。正如老譜云,滾肩束肋攢腦勁,站立又要膝蓋藏,里邊就是影射著一個正字,它要人不前俯不后仰,不左歪右斜,中正而直立。俗話說一正壓百邪,一正遮百丑,心正則無邪念叢生,身正意不歪,身正則無跌栽之禍,勢正側無失利之擾,行正則無污語之患,老譜又云,足堅而穩,膝曲而伸,襠深而藏,脅開而張,以及站立又要膝蓋藏,不都還是在習練時要求去實現一個正字嗎?除此之外,就是要求松膝而不屈膝,還是一個正字在作主導,同時也說明,只要腳可以移動,最忌諱的是膝的彎曲和用力,收腹與束肋在要求身的正直下,氣才可從腳由腿過腰,經肋而蓄于脊,通過放松肩井與曲池二穴行于指而得以發放。此外,也說明了踏腳的重要性,武當趙堡承架太極拳利用的也是腳踩地,利用大地的反作用力,如同鳥的起飛而踩蹬樹枝動作是一樣道理。
習練趙堡承架太極,不像別的拳派,拳架一定型,就可一成不變地練下去,而趙堡承架太極拳則要求習練過程分很多階段和層次。首先是拳架套路,姿勢正確,再經校正之后,由外動的導引去帶動內動,就是襠胯之動,然后再由襠胯的內動去領帶姿勢外部動作合一之動。接著是上升到意念的領帶之動,以后達于手不動而舞之,足不動而蹈之的境界,非是一日與不肯下功夫而可完全成矣。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到以身領手(務必手臂與襠胯合一,方能得到妙勁);以意領氣(務必沉著方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必順隨方能便利從心),而且還要做到煉精化氣,必須身不妄動(動則氣不入神);煉氣化神,必須心不妄動(動則神不氣);煉神返虛,必須意不妄動(動則元精散亂)。
所以趙堡承架太極拳特別要求習練時達于動步不動心,動身而不動氣,以可達于心靜而步堅,氣靜而身穩的高級境界。趙堡承架太極拳還要求一伸手一動勢,要有拋物線之作為和體呼吸之能力。因為人一上歲數,身體就會虧空,必須經過練息,將氣得以補充,氣息充沛這是習武人的重要基礎。與此相關聯,趙堡承架太極拳特別注重姿勢,動作要做到手與足,臂與腿一起運動,身手合一,手到足亦到,手足同步。因為運動兩個胳膊以通脊挺胸與各式舒展鍛煉,是可以達到肺部強化的鍛煉效果,這樣就可以肺氣充足,而人的腿屬腎,如果一個人得到了陽痿病會被視為腎水不足,必須得加強腿的鍛煉以養腎水,這樣肺氣足腎水旺,上下修好,何愁身體不會強壯。至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所說的并非是人呼吸之氣,而是一個人經過鍛煉而所獲得一種特殊氣質,比如說男人的英俊瀟灑,女人的嫵媚靚麗都是得于此氣的作用,還有人的生機勃勃也是此種氣的作用。至于呼吸的氣與息,猶如一個人的一呼一吸,習拳之人不但要有正常的呼吸,而且得在鍛煉中學會“體呼吸”。
趙堡承架太極拳重視力從人借,步隨身換,力由脊發。習練太極拳者婦孺皆知的一句口頭禪就是“四兩撥千斤”。過去的一斤就是老秤十六兩,那么四兩就是一斤的四分之一,與千斤相比較就等于四千分之一,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之懸殊比例,而太極拳提出了四兩撥千斤,是件令人費解和難以置信的事,可是以趙堡承架太極拳來理解,是相對較易,約體現在這么幾個方面。
1、掌握了立木可撐千斤的理論,不受破壞,而去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可能。所以武當趙堡承架太極拳特別要求在習練時牢記著松膝而不屈膝之作。
2、利用圓轉的返還力。趙堡承架太極拳的宗旨要求,在正中身軀韻味下做慢、緩、松、柔、輕、靈、勻、活、圓的運動軌跡導引,所以很容易把對方之來力返還回去。
3、掌握切線和離心的作用。趙堡承架太極拳與人搭手之同時,已經用圓轉的方法調節了自己的中心,使對方處在離心作用的外圓和切線上,因此可以勝券在握。
4、圓中心和外圓的離心差別。趙堡承架太極習練時要求,處處式式以圓的運動軌跡作導引,容易讓自己處在圓的中心,而把對方放在外圓的邊緣上,這樣出現離心的差別,自己就穩,對方就不易立腳。
5、引進落空合即出的方法。利用圓轉的方法把對方引進來,用合即出的辦法贏人。
6、不承受對方的來力和勁及襠胯走化取勝。
7、用牽動對方使其落空的功能戰勝對方。
8、力爭實現一順百順,及順其自然的功能方法讓其就范。
9、假以時日的鍛煉所得到輕靈聽勁和超人求整合力之勁等方法取得勝利。
以上有關趙堡承架太極拳的功理,實得筆者多年習功所悟,或有不當之處,誠望同門高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