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便處于快速增長狀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新能源汽車產品。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了333萬輛,同比增長為181%,市場滲透率也從2020年的5.8%上升至14.8%。在新能源汽車愈發受到市場歡迎的背景下,一些曾經被忽視的問題也開始漸漸復出水面,例如“新能源汽車流入二手車市場之后,是否能夠同樣被市場所歡迎”等。
二手車販的“噩夢”!
盡管新能源汽車愈發受到市場的認可,但是影響部分消費者放棄選購新能源汽車的因素還有很多,其中保值率便是關鍵因素之一。根據二手車市場反饋的信息,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無論是在線下還是線上的二手車交易渠道都不太受歡迎。結合《2021年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中純電動汽車一年保值率來看,保值率前三的分別是五菱宏光MINI EV(85.85%)、特斯拉Model X(85.13%)、保時捷Taycan(82.41%)。
從報告的數據顯示來看,被稱為“保值率最低”的純電動汽車產品,在保值率方面似乎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低。然而,事實上,上述的三款車型僅僅是基于品牌影響力、產品定位等各方面的助力下才擁有這樣的保值率。從純電動緊湊型SUV一年保值率排行榜來看,AION V、小鵬G3、雷克薩斯UX300 e的保值率分別是70.89%、69.82%、65.22%。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在二手車市場上并不被大家所青睞。
除了保值率低以外,2021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這一數據存在一定的“水分”。眾所周知,我國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對汽車銷售實行限購措施,消費者如果想要購車,往往只能通過搖號或競價的方式來獲得“藍牌”。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產品不僅不限號,而且還有補貼、免購置稅等優勢,因此新能源汽車產品備受“北上廣深”等城市居民的歡迎。
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分別為33.9%、24%、19.8%。反觀國內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大多處于17%以下,甚至有不少城市尚未突破10%。換句話說,新能源汽車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產品未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車企介入!
在新能源汽車尚未獲得廣泛認可的背景下,二手新能源汽車成為大多數二手車商的“禁地”。為了令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有足夠的信心,不少汽車生產商開始相繼進入到二手車市場,比如說蔚來汽車上線了NIO Certified二手車業務,為用戶提供了車輛檢測、評估、收購以及售賣等全流程服務;同為新勢力車企的威馬汽車推出了“威馬直購”,保證用戶裸車兩年最高六折的官方保值回購權益;在看到新勢力車企先行一步之后,上汽集團似乎也不甘示弱,成立了上汽二手車認證中心,為車主提供了二手車保值回購業務。
不得不說,從明面上來看,各大車企通過介入二手車市場的方式,確實令不少消費者對二手新能源汽車充滿信心。然而,了解其中利害關系的人便會知道,車企介入二手車市場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從事二手車業務,更多的是為了能夠穩定價格,降低車主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所面臨的風險,從而促進新車銷售。
或許不少人會覺得好奇,如果車企只是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推出相應的二手車業務,似乎有些得不償失,且回收的新能源二手車也會令車企的資金陷入困境。對于這個問題,筆者在與相關人士溝通之后了解到,車企回收的新能源二手車如果無法進行在此出售,那么車企將會考慮將這些車輛放置在一些熱門城市,并對外開展汽車租賃業務。盡管租賃業務無法令車企的資金迅速流動起來,但是已經可以緩解車企一定的資金壓力。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認可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車企后續或許能夠在新車和二手車業務上實現“兩開花”。
建設完善體系!
之所以新能源二手車無法在市場上流轉起來,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現階段二手車市場對新能源汽車依舊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評測、定價體系。與傳統燃油車的“三大件”不同,以純電動汽車為例,它的核心構件主要集中在電池、電機、電控上。其中,電池占據著整車成本的30%~40%,因此電池壽命對二手新能源汽車的定價非常重要。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二手燃油車市場活躍的個體車商大多沒有專業的檢測設備,且不了解電池技術。在這樣的背景下,二手車市場難以形成一個成熟的價值體系。由于傳統燃油車在二手車市場的保有量依舊非常大,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消費者與市場之間的供求關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日益增多,缺少成熟價格體系的新能源二手車市場勢必會加劇車商與消費者的風險,并逐步成為行業的主要矛盾點。
換句話說,新能源二手車想要在市場上流轉起來,那么需要相關部門推出相關政策來促進二手車以及車企建立完善的體系。需要注意的是,自相關部門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至今,已經過去了十年左右,在這段時間里,市場上積攢了不少新能源二手車,如果未能及時構建完善體系,那么將會新能源汽車發展造成一定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