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至今為止最為慘烈的一次大戰,全球先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余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
但是這段時期,也是野心家和軍事家的天堂,無數先進的劃時代裝備被研發出來,無數軍事人才被發掘,如果是在和平時期,這些人或許會被淹沒在蕓蕓眾生吧,現在來看看二戰時期的十大經典戰役,都是哪些天縱之才指揮的吧。
TOP、10 芬蘭戰役
芬蘭戰役又稱冬季戰爭,是一場蘇聯與芬蘭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由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而展開,蘇聯最終慘勝芬蘭,令其割讓與租借部分領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為結束。
此戰中,蘇軍投入了120萬軍隊,而芬軍僅20萬軍隊,在裝備上芬軍更是無法和機械化的蘇軍比擬;但是結局是蘇軍付出了近38萬人的傷亡,而芬軍僅十萬左右;此戰蘇軍的統帥伏羅希洛夫也被撤職,鐵木辛哥崛起。此戰也讓德國看到了蘇聯的無能,從而開始制定入侵蘇聯的計劃。
TOP、9 哈爾科夫反擊戰
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是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間在圍繞哈爾科夫對蘇聯紅軍的一系列攻勢行動。德軍的行動代號為頓涅茨克行動,而蘇軍則稱為頓涅茨克及哈爾科夫行動,德軍的反攻消滅了大約52個紅軍師及重新占領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
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幫助曼施坦因穩定了南方集團軍群的陣地,暫時避免了東部戰線崩潰,而且還替曼施坦因個人贏得了偉大統帥的名聲。但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來看,這是德國戰略上的轉機,使德國南方戰線穩定下來,避免了全線崩潰的局面,并使德國多茍延殘喘了2年,有專家推測沒有這場戰役,歐洲戰場在1943年便有可能結束。
TOP、8 基輔會戰
基輔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包圍戰。對德軍而言,從戰術上來看無疑是一次成功的杰作,從戰略上來看,也有很充分的理由,但是唯一的弱點就是“時不我予”,尤其是德軍對于冬季作戰并無充分的準備。蘇軍西南方面軍消失了,五個集團軍,60余萬人慘遭殲滅。
第二次基輔會戰被稱之為第聶伯河會戰,雙方出動接近400萬人的部隊在全長1400千米長的戰線作戰,作為蘇德戰爭中其中一個代價最昂貴的軍事行動,雙方估計傷亡人數170萬人到270萬人。經過一系列戰斗,德軍稱之為固若金湯的“東方壁壘”被摧毀了,德軍統帥部固守第聶伯河和以防御戰斗贏得時間的所有戰略計劃和企圖都被徹底粉碎了。
TOP、7 不列顛之戰
德國打敗法國后,便擬定了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為保障渡海登陸作戰,德軍企圖首先奪取制空權,以摧毀英國的防御工事,鉗制并消滅英國皇家空軍。于是德國空軍元帥戈林集結了德國空軍主力3個航空隊和2669架飛機,戰斗機和轟炸機各占一半,而英國只有700架戰斗機和500架轟炸機,德國占有2:1的優勢。
至1941年5月,德軍在對英國空襲作戰中,損失的飛機更是超過2000架。英軍損失飛機共995架。不列顛之戰斷送了德國空軍稱霸歐洲的企圖,ONS-5 護航戰役消滅了德國控制大西洋的念頭,隨著德軍進攻步伐的停滯不前,勝利的天平終于開始向盟軍傾斜。
TOP、6 北非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和意大利為一方,英法美為另一方的武裝力量之間為爭奪重要戰略地區和目標,爭奪北非、近東和地中海的控制權,爭奪殖民地而實施的軍事行動。其中尤以“沙漠之狐”隆美爾和“沙漠之鼠”蒙哥馬利的交手最為精彩。
在北非戰役中,德軍有18594人陣亡,3400多人失蹤,13000多人被俘虜;意大利軍隊死傷22341人,34萬人被俘虜;維希法軍有1346人死亡,1997人受傷。軸心國方面共損失了800架飛機,6200門火炮,2500輛坦克,70000輛車。
盟軍方面英軍死亡35478人;自由法國的軍隊大約陣亡2000多人;美軍方面2715陣亡,8978人受傷,6528人失蹤。盟軍方面損失了2000輛坦克和1400架飛機。
TOP、5 克里木半島戰役
曼施坦因的成名作之一,這座不敗的城市最終沒能擋住新興侵略者的腳步,這里曾是正教徒的驕傲、黑死病的發源地、納西莫夫的榮譽、托爾斯泰的軍營,在1942后卻成為了德軍入侵高加索的基地,打開了通向富饒之地-巴庫油田的大門。戰后曼施泰因撰寫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中記載,蘇聯共有90000人在克里木成為戰俘。
1944年蘇軍發起克里木半島反擊戰,德軍第17集團軍被徹底擊潰,僅在陸上就損失10萬人,其中被俘61587人,德軍技術兵器幾乎全部被蘇軍繳獲。德軍在1941—1942年用250天才攻占了蘇軍奮勇守衛的塞瓦斯托波爾,而到1944年,蘇軍僅在5天內就解放了該城,總共不過35天就摧毀了德軍在克里木的堅固工事,粉碎了近20萬人的德軍集團。
TOP、4 庫爾斯克戰役
庫爾斯克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坦克會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規模的一場對攻戰役,在庫爾斯克爆發的一場會戰,德軍與蘇軍共出動了近8000輛坦克。參戰雙方共投入了約280萬名士兵,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5000架,也創下兩個紀錄就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最大規模單日空戰。
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爭的分水嶺。戰役之前德軍掌握有限的戰略主動權,能夠自主選擇發動戰略進攻的時間和地點;戰役之后,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并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蘇軍從這里開始了收復國土的大規模進攻。庫爾斯克會戰同時也被視為東部戰線的又一個,也是最后一個關鍵轉折點。
TOP、3 諾曼底戰役
諾曼底登陸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此役,盟軍共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7.3萬人,被俘4.1萬人,共損失11.4萬人。
諾曼底戰役,是情報人員的勝利,首先龍泰斯泰特猜錯了,隆美爾猜對了,使諾曼底有了一點防御,但是畢竟兵力不足,其次就算是隆美爾也沒想到在諾曼底一個不是大型港口的地方,盟軍用了組合港口技術迅速完成港口基建,使得盟軍迅速完成登錄,使得德軍半渡而擊計劃完全失敗。
TOP、2 閃擊波蘭
波蘭戰役,也稱為波德戰爭或德波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起點,亦是世界戰爭史中著名的“閃電戰”。波蘭稱為“1939年保衛戰”或“1939年九月戰役”,而德國稱其為“波蘭戰役”,作戰代號為《白色方案》。這也是德軍裝甲天才古德里安的成名作之一。
1939年10月5日,波蘭戰役即告結束。波軍6.63萬人陣亡,13.37萬人受傷,91.1萬人被俘(其中,被德軍俘虜69.4萬人,被蘇軍俘虜21.7萬人),10萬人逃至鄰國,而德軍僅陣亡10600人,受傷30300人,失蹤3400余人。波蘭也因此被蘇聯和德國瓜分……
TOP、1 閃擊法國
閃擊法國是二戰中最輝煌最著名的一場戰役,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此戰中,德軍中后期的戰爭天才紛紛踏上了歷史的舞臺,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倫德施泰特、博克、勒布等等,而且閃擊法國戰役,是德國鋼鐵洪流的一次完美結合,堪稱藝術。
德國參戰部隊總數接近340萬,盟軍為330萬,雙方兵力相差無幾,但是法國擁有“世界最強陸軍”之稱,但是在德國完美的指揮藝術和高強度的鋼鐵洪流面前,法國僅僅堅持了不到三個月,就被德國打敗,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在發電機行動中成功地從敦刻爾克撤退至英國本土,近200軍隊成為德軍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