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里
范偉在小品《賣拐》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臺詞:“同樣是生活在一起的兩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這么大呢?”
現在,小散們也想反問上市公司加加食品:“同樣是賣醬油的公司,市值為啥與海天味業差距這么大呢?”截至10月25日收盤,加加食品市值為44億元,海天味業市值為2890億元,前者市值不足后者市值的2%。
在中國醬油界,加加食品率先登陸資本市場,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比海天味業早了2年,被外界稱為"中國醬油第一股"。雖然上市早,但加加食品并沒有成為大牛股,反而因多次出現黑天鵝,讓股民踩了雷。
目前,加加食品股價僅為3.82元,相比2018年年初股價高點,已經腰斬。加加食品股價腰斬的背后,存在業績增長停滯、控股股東和實控人所持股份被輪候凍結,以及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等問題。
一、業績增長停滯
股價是基本面的晴雨表,基本面是股價的重要支撐。為啥加加食品市值不足海天味業市值的2%?從近四年業績對比就可以找出部分答案。
2015至2018年,加加食品營收分別為17.55億元、18.87億元、18.91億元和17.88億元,4年以來營收增長不足8%;凈利潤從1.473億元變成1.154億元,不增反減。
同期,海天味業營收分別為112.9億元、124.6億元、145.8億元和170.3億元,4年以來營收增長均超10%;凈利潤從25.1億元增長至43.67億元,除了2016年凈利潤增長率為13.29%,其余年份增速都超20%。
加加食品營收、凈利潤沒有增長,毛利率也低于海天味業。2015至2018年,加加食品毛利率均低于30%,而海天味業毛利率高達40%以上。
另據數據統計,2018年調味品上市公司綜合毛利率平均約為42.93%,這意味著加加食品綜合毛利率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還是毛利率,加加食品皆遜色于海天味業。
二、控股股東以及實控人股份被輪候凍結
加加食品的控股股東為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卓越投資”)、 實際控制人為楊振、楊子江、肖賽平,所持股票均大比例質押。
三季報顯示,目前,卓越投資已累計質押2.16億股,占持股比例達99.78%;楊子江、楊振和肖賽平分別累計質押8244萬股、1.17億股和7056萬股,分別占持股比例達100%、99.2%和100%。
除了股權高比例質押,控股股東以及實控人股份被凍結現象也值得關注。
2018年6月,加加食品公告稱,控股股東“卓越投資、 實控人楊振、楊子江、肖賽平所持全部股份被司法輪候凍結。原因是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違規開具商業票據、對外擔保、資金占用。
具體情況是什么呢?
例如,加加食品控股股東卓遠投資及實際控制人之一的楊振,在未經正常審批情況下違規對外擔保金額1.53億元;利用公司網銀系統對外開具無真實交易背景的商業承兌匯票7.19億元;未履行公司程序向其自身關聯方湖南派仔食品、自然人劉勝渝提供5400萬元借款。
在市場上,實控人和大股東的表現經常影響外界情緒,如今他們爆出不靠譜的行為,投資者持倉信心不免受到打擊。
三、被監管層行政處罰
在剛剛披露的三季報中,加加食品還提到,公司以及控股股東卓越投資于今年6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原因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到了9月,加加食品以及控股股東分別被證監會湖南監管局行政處罰40萬人民幣。
加加食品特別提示風險,本次立案調查有可能會導致公司收購大連遠洋漁業金槍魚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槍魚釣”)100%股權的資產重組存在不確定性。
此前有媒體曾質疑,這48億元收購案是大連金槍魚釣謀求通過加加食品借殼上市。不過,自2018年3月停牌發布公告后,本次資產重組一事遲遲未落地。
有股民吐槽道,加加食品在歷史上的多次重組都不靠譜。
例如在2015年5月,加加食品以5000萬元持有云廚電商51%股權,因云廚電商始終未能盈利,在2017年末又把股權賣出。
此外,在2017年4月,加加食品擬收購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但由于各方利益不一致,交易最終取消。
老股民常說,消費行業出牛股。牛股的標準是什么?業績持續增長、股價連續創新高。如今的加加食品似乎和牛股沾不上邊,面對股價腰斬的加加食品,也許股民會說,他們就像“霜打的高梁苗,抬不起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