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好音樂和好文章在一起更配噢。)
▼
今天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逝世155周年的紀念日
作為唯意志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他的一生與孤獨脫不開關系
就像他那篇文章里說的一樣
“要么是孤獨,要么就是庸俗”
▼
叔本華出生在一個銀行家家庭
他的父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
母親則是當時頗有名氣的作家
與歌德等大文學家都有交往
但叔本華與母親關系素來不佳
到后來母子關系甚至破裂
可能也因為母親的關系
讓叔本華向來對女人持有偏見
叔本華曾經寫過一篇叫做《論女人》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闡述了類似:
“女人最適宜的職業是看護和教育兒童
因為她們本身實際上就很幼稚、
輕佻漂浮、目光短淺”的觀點
雖然他到晚年對女性的看法有些許改觀
但還是摘不掉那頂“直男癌”的帽子
▼
叔本華的性格從小就是很孤僻
年輕時,父親一直希望他能繼承自己的事業
于是叔本華只能被迫選擇走上經商的道路
一直到父親因病過世后
他才如愿進入了大學
叔本華在語言方面頗有天賦
他能流利使用英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
多種歐洲語言和拉丁語等古代語言
一開始叔本華選擇就讀的是醫學系
但后來他將興趣轉移到哲學上
他喜歡柏拉圖和康德
將他們一個稱為神明一個稱為奇跡
但對費希特,黑格爾代表的思辨哲學卻不贊同
▼
1814年~1819年,叔本華在理智的孤獨中
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他對自己的作品十分自信
認為這本書必定會震撼整個歐洲思想界
但可惜當時的時代并不能跟上他思想的步伐
作品出版之后面臨無人問津的窘境
出版一年半的時間里只售出100多本
而其余大部分是作為廢紙售出的
叔本華曾經在柏林大學任教
當時同期的老師里還有黑格爾
自信滿滿的叔本華常把課安排在和黑格爾一樣的時間
希望能和他在講臺上一決高下
但黑格爾的課堂永遠都是場場爆滿
而他的課堂里來聽課的學生最多不會超過三個
于是叔本華只能滿懷憤懣和不解
離開了柏林大學的講堂
▼
一直到晚年,叔本華的思想才被時代接納
1859年,《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引起轟動
叔本華說,當時“全歐洲都知道這本書”
而此時,距離第一次出版已經過去了40年之久
當年那個雄心勃勃自信滿滿的30歲小伙子
終于在邁入古稀之時得到了時代的肯定
▼
1860年叔本華因肺炎惡化
在一個平靜的清晨
吃完早餐的叔本華
安靜地椅子上睡了過去
再也沒有醒來
去世之后,按照他的遺愿
他向慈善機構捐獻了所有的財產
在遺言中,他這樣說道:
希望愛好他哲學的人
能不偏不倚地
獨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學
▼
(文字/圖片均為看書有道原創,
轉載請注明公眾號名稱和微信號)
▼
點擊標題↓查看過去的好時光
▼
到公眾號主頁回復「書叔晚安」
查收書叔準備的晚安小禮物
和書叔說一聲晚安,書叔許你一個好夢。
(記得要先關注再回復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