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到底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社會生活?一群朋友約出去逛街的同時他們會不時查看自己的手機;地鐵上的每個人幾乎都緊緊盯著自己眼前的設備屏幕;一對夫妻躺在床上不言不語,手中卻各自拿了一部 iPhone;人們?nèi)ヂ犚魳窌臅r候不是沉浸其中,而是舉起手機對著樂隊不停拍照。如果你想聽,我還可以繼續(xù)舉例。技術發(fā)展,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破壞了我們原有的社會交往方式,人們彼此不再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取而代之的是花費大量時間與我們的每一個電子設備互動。
可能以上文字講出了你的心聲,不過你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事實。
人們都喜歡批評當下社會現(xiàn)實,這不一定是因為如今的社會變得更糟了,而是那些批評者一直活在過去。美化已經(jīng)逝去的時光是一件如此羅曼蒂克的事情,即便我們在過去也生活得并不如人意。逝去的時光永遠都看上去比當下要好。在這個信息與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中,智能手機無處不在,因此它們很容易就會成為人們在批評社會現(xiàn)實時瞄準的靶子。當然,停下來反思技術及其影響的人類行為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我認為一味地指責技術發(fā)展(尤其是智能手機的使用)破壞了原有的社會互動乃至各種人際交往體驗是相當錯誤的,它是一種誤導。有些人認為自己有資格對于技術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使用大放厥詞,但是我會對于這一話題保持克制。
如果你去年上過網(wǎng)(我認為你肯定上過),你可能會注意到有一張漫畫圖片不僅傳遍了 Facebook 與 Tumblr,還在網(wǎng)上四處傳播。這張漫畫想要表現(xiàn)的是人們已經(jīng)成為了技術的奴隸,在公共場合里總是擺弄著自己的電子設備。從漫畫中透出了一種源于作者的傲慢。類似主題的插圖、漫畫、短片、文章以及攝影作品還有很多,如果你想看,我還能找出更多?;ヂ?lián)網(wǎng)上充斥著各種各樣討伐智能手機的內(nèi)容,也許這正是因為人們確實很關心手機相關話題。但是我感覺其中大部分內(nèi)容都假定了一個相同的前提:智能手機正在毀滅我們的生活(至少是在某種程度上的毀滅)。
每一次當我看到這些反對智能手機的內(nèi)容,都感覺自己應該表達出自己鮮明的反面立場。通常我會去 Twitter 吐槽,但是 140 個字根本滿足不了我的表達欲望,因此我決定寫一篇文章來駁斥。當然了,本文謹代表我的個人觀點 (我希望它也能代表大多數(shù)的人的觀點),你可能并不同意我的看法,認為智能手機就是罪魁禍首。
本文的主要前提就是我不認為智能手機讓人們彼此孤立,破壞了社會生活或者是傷害了人際互動。我將智能手機看做是一種用于溝通交流的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可以讓人們用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溝通,將全世界的人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說 twitter、即時通訊軟件或其他類似應用。有些人可能會說如果你想要和人互動,就應該與身邊人交流,這種說法可能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確實沒錯。但是在另一些場合中,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么要被迫與別人身體靠近強做交流,而不是與那些真正想要互動的人們接觸。
我更愿意與遠方老友通過智能手機遠程聊天,而不是與一個偶然出現(xiàn)在我身邊卻對我并不感興趣的人交流,這難道也有錯?我更愿意在 twitter 上查看那些我已經(jīng)關注了好幾年的人們發(fā)出的動態(tài)信息,而不是與一個地鐵上的朋友的朋友扯閑篇,這難道不行嗎?也許你認為這就是不好的,是錯誤的,人們應該優(yōu)先考慮實際交流而不是電子交流。我完全不同意這一點,除非是在特定的場合中(比如工作會議或者你和某人的實際交談),否則人們應該能夠自由選擇他喜歡的人去互動,而不要管是用手機還是面對面交談。
歸根結(jié)底,我的看法是讓人們在互動交流時自由選擇他感覺最舒服的溝通媒介。也許你的朋友度過了糟糕的一天,她并不想與你聊天,只想要刷刷自己的 Instagram 放松一下,或者是聽聽歌曲。也許你的朋友從口袋中掏出手機只是因為他收到了一條信息,需要立即回復。還有可能別人在與你相處時感到有些不自在,使用手機只是為了避免兩人都無話可說的尷尬時刻,他想要避免尷尬是出于社交焦慮癥,你應該保持尊重。是的,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某些人愛在人前使用手機不存在任何可能的借口,他們就是討厭鬼(或者他們僅僅犯了一個錯,沒有意識到拿出手機這件事會某些人不悅),但是我認為將所有在公共場合里使用手機的人都看成是討厭鬼對他們是非常不公平的。
針對智能手機的批評還有一部分源于對社交媒體的不滿,而使用社交媒體已經(jīng)深深地根植到了我們?nèi)粘5氖謾C使用行為當中。比如說,我看到很多人抱怨那些在餐廳里給食物拍照的人,這些人拍攝食物是為了將美食照片貼到 Instagram 或者其他社交媒體上去。我不明白這有什么可以抱怨的。想要為那些無法長留于世的美食留下永恒的影像,盡力撲捉到大廚們費盡心思展現(xiàn)出來的食物吸引力之美,這難道有錯?對我來說,發(fā)出這種抱怨的人本身對于現(xiàn)代社交媒體的運作機理就缺乏理解。
Tumblr 用戶 zmizer 對于上文中插圖的評論非常準確地表達出了我的想法。關于拍攝食物一事,zmizer 有如下看法:
我很高興看到我的朋友們給自己的食物拍照,我也喜歡拍攝美食。因為在這些菜品的背后都有一個在后廚里努力工作的廚師,他花費了不少心思才做出了精美的擺盤,但是只要菜一上桌被人翻弄,這些擺盤的效果就沒了。我們?yōu)槭澄锱恼帐菫榱吮A暨@些美好的畫面,才不管有誰會知道,如果我是一個大廚,我也會在 Instagram 上搜索一番看看有沒有人貼出我的擺盤作品。拍下食物是對于廚師辛勤工作的肯定,畢竟這些工作成果是很難長久保持的。
我完全同意以上說法。Zmizer 的結(jié)論如下:
社交媒體的發(fā)展同樣也不是壞事,它并沒有讓人與人之間更加疏離,與此相反,它拓展了我們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皮尤研究中心在調(diào)查報告中就社交媒體得出了以下結(jié)論:
這一結(jié)論源于 2009 年的數(shù)據(jù),當時的社交媒體還沒有今天這么發(fā)達,但是我堅信這一結(jié)論放在今天依然是正確的。我還特別摘出了關鍵段落:
社交媒體與智能手機作用非凡,它們通過提供嶄新的溝通方式讓我們的社交體驗更為豐富。我確信你們當中肯定有不少人曾經(jīng)在社交媒體上遇到過有趣的人,我自己也有此經(jīng)歷。多虧了社交媒體,我才能夠遇到那些如今已經(jīng)成為我的親密朋友的妙人們。當我出門時也喜歡打開 twitter 查看他們過得如何,正在干什么,如果我想要說些什么,他們也會對我的動態(tài)很感興趣。天啦擼,我的女朋友甚至也是幾年前在 twitter 上遇到的呢。通過上述研究,我相當確信自己的這種情況并非孤例。
另一個常見的用于攻擊智能手機的主題就是公共場合中的手機使用,很多插圖與漫畫都對那些在地鐵里、公交上、火車中使用智能手機的現(xiàn)象有所表現(xiàn),我在上文中已經(jīng)提到了不少。而針對這一現(xiàn)象的批評,也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一點。人們在通勤的時候除了用手機還能做點啥?如果沒有手機他們該怎么辦啊,難道要去和旁邊人搭訕嗎?不要自欺欺人了,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都不喜歡在公共交通的場景中于陌生人攀談。
就算是在過去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他們也不會隨便與陌生人交談,人們會使用別的東西代替手機,比如一份報紙。對于上圖這幅意在批判公共場合使用手機的插圖,twitter 用戶 bogleech 表達了強烈的嘲諷:
天啦擼看看這些無知又可悲的人吧!他們無論年齡、性別與民族,統(tǒng)統(tǒng)都在乘地鐵的時候用手機上網(wǎng)!他們居然敢這么做!甚至那個不知哪個國家的包著頭巾的家伙也在用手機上網(wǎng)!
為什么他們要在乘地鐵時與家人朋友發(fā)信息,他們明明就可以與身邊那些徹頭徹尾的陌生人互動啊!
真該死,他們怎敢在公共場所處理個人事務、保留隱私空間!
可以看出 bogleech 對于這個主題真的是很有情緒,我認為他話糙理不糙,表達出了我一直試圖想要說明的信息。人們針對這幅插圖還有如下討論:
過去十年中電子通訊技術的發(fā)展對于連接人們讓其彼此交流思想的貢獻,比整個地球歷史發(fā)展到現(xiàn)在做的都要多。手機為平民百姓帶來了一種曾經(jīng)只屬于第一世界人類的特權(quán),你可以通過它交朋友、分享觀點、學習新知,通過社交互動治愈感情創(chuàng)傷,從難以忍受的境況中尋得心靈庇護所;你還可以用手機開啟新生活、找工作、創(chuàng)建自媒體。這些人類所追求的幸福只要通過點擊觸屏就可以實現(xiàn)。
總之,我們需要停止類似「技術發(fā)展摧毀一切」的這種無端責備,不要再說什么人們已經(jīng)成為了技術的奴隸、大家總是在盲目地使用手機等等。智能手機沒有摧毀我們的社會生活,它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讓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不再受到地理空間的限制而變得更加緊密,它讓我們與從未謀面的人也能夠在網(wǎng)上相談甚歡。所以,不要再抱有奇怪的優(yōu)越感指責那些用手機的人了,也別試圖假設沒有手機人類社會能變得更好,僅僅因為人們自然而然的使用手機這一行為就橫加指責技術是毫無根據(jù)的。
如果你看到了上文中列舉的諷刺智能手機「摧毀人際互動與人和人之間產(chǎn)生的美好體驗」的漫畫,不妨停下來反思為何人們更愿意使用手機。此外,不要無中生有地美化過去,相信人類生活沒有這些無處不在的技術能夠變得更好,這只會讓你看上去像一個「技術天體主義者」。技術是個好東西,它讓我們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聯(lián)系彼此,智能手機與社交網(wǎng)絡并沒有替代真實的社會互動,它只是擴大了這種社會交往的邊界。好好享受技術帶給你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