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 放手 界限
10月8日,張靚穎被曝將在一個月后與馮軻喜結良緣。
但事隔一日,一力撫養她養大的母親張桂英突發長文控訴女婿馮軻騙女兒當小三,把女兒當搖錢樹,把馮軻盤剝女兒的細狀通通訴之于媒體。
公開信里,張靚穎母親語氣凄涼:“我老了,深深感覺到錢財都是身外之物,我的唯一希望就是靚穎今后能幸福地生活……我想告訴靚穎的是經過十三年的觀察,一件件事情讓我不得不認為他并不是真正的愛著我的女兒,現在他想迫切的和靚穎結婚,作為母親,我擔心的正是他要名正言順地繼續掌控靚穎的財產,讓我的女兒繼續成為他的掙錢工具,他不是一個可以讓我把女兒托付終身的男人。”
張媽媽手撕未來女婿,大概也是無奈之舉。這信里充斥著一個母親的辛酸、擔憂和無能為力。
◆ ◆ ◆
《七月與安生》里七月的母親說:“女孩子走哪條路,都得辛苦。希望我的女兒是個例外。”每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女兒是例外,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女兒幸福,這可以理解。但作為張靚穎的母親,有一萬種方法跟女兒溝通,卻選擇了在女兒的婚訊剛剛曝出之際,公開女兒的隱私、公開自己和馮軻的矛盾,這始終是不應該的。
張桂英這么做, 顯然是母女之間的界限出了問題。在她看來,女兒是我的,所以女兒的一切都是我的。張靚穎已經是成年人了,成年人的感情問題要用成年人的方式來解決。她挺身而出,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張靚穎,也是對女兒獨立人格的否認。
這不僅僅是張靚穎一個人的悲哀,這是千千萬萬子女的痛苦的根源。中國式父母對子女愛的核心就是“你是我的孩子,你永遠是我的孩子”。
父母與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活出自己。而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模糊了與子女的界限。
孩子跌倒了,本該自己爬起來,可父母看著心痛,立刻過去扶。
孩子慢慢長大,有能力獨自上學,可父母因為界限模糊,背著孩子的書包,早晚接送,風塵仆仆。
孩子長大后,父母高喊著“你的高考志愿是我的事,你的工作是我的事,你的戀愛婚姻更加是我的事!”對孩子的工作和婚姻生活過度干涉,強行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愿走他們自己的人生道路。于是,父母和孩子,開始沖突,開始痛苦。
媽媽們不懂邊界,不會放手,凡事干涉,凡事操控,凡事指手畫腳。真正的母愛不是這樣的,而是學會如何去愛,如何愛得成熟、節制和高明,這才是孩子幸福的源泉。尹建莉說:“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這是值得中國萬千母親終身學習的話。
◆ ◆ ◆
《公民凱恩》里有一句話:“只有一個人可以決定我要做什么,那就是我自己。”
父母能給的,只是建議。
作為一個在娛樂圈發展得順風順水的成年人,張靚穎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選擇馮軻,必然也有她自己的原因。對于女兒的選擇,張桂英可以告訴她利弊,然后給出自己的建議。你看得透對錯,說過了,就走開,就放下,聽不聽是她的事,畢竟這是她自己的人生。
我也是一個母親,我能理解母親對孩子的那份心疼。我們努力地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竭盡全力為他們規避一切風險。我們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替孩子做選擇,做決定,害怕孩子在錯誤的選擇中受傷害。
但是,這始終是他們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能否定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更不能剝奪孩子在人生大事上的選擇權。正是因為給予他們獨立思考的機會,放手讓他們依靠自己的判斷做出一次次選擇,他們才會不斷成長,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龍應臺在《目送》中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父母與子女本是偶然相遇的個體,你們只有今生今世走一段路的緣分。無論愛恨多么糾纏,情誼多么深重悠長,彼此都要明白這一點: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該放手時就要放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努力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