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起,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聯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
從各省摸底的情況看,一些留守兒童成為“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和犯罪“易感”群體,而且容易被性侵等惡性犯罪行為傷害。
專家及社會各界呼吁,盡快探索制度化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途徑,并為打工者返鄉創業、就業提供扶持,使留守兒童享有更多父母關愛。
孫莉只是我國數千萬農村留守兒童的一員,僅在貴州14歲以下留守兒童就超過100萬人。半月談記者連日來在多個省份調研發現,由于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生活失助、學業失教、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問題。
去年6月,就在孫莉所在的畢節市七星關區,4名留守兒童兄妹在家中疑似農藥中毒,經搶救無效死亡,年齡最小的只有5歲,最大的也不過13歲。在同村人眼中,4兄妹嚴重缺乏父母關愛,性格較為內向,不愛與人交流。而在2012年,當地還曾發生5名流浪兒童在垃圾箱內死亡的事件,也曾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四川農村留守兒童大約有692萬,占全國的11.38%,位居全國第一。四川省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處處長羅江說,從近年來的案件看,農村留守兒童和城鎮流動兒童是未成年人中最容易滑入犯罪深淵的群體。
記者在成都市錦江區檢察院見到一名涉嫌故意傷害的未成年人江某。
近年來,農村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留守兒童中既有施暴者也有受害者。去年7月,就讀于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曙光中學的留守兒童鄭某被同校13名學生圍毆,后因傷勢過重死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47.6%的留守兒童表示被欺負過,狀況堪憂。
調動各方護佑留守兒童成長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