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經到了小長假的最后一天了
今天是清明節,
你那里下雨了嗎?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如今,清明已經成為大家出門踏青和回家探親的最佳時期了。大地回暖,春意綿綿的日子里,你的假期過得怎么樣呢?
在古代,人們常把清明節稱為寒食節,在這幾日,禁煙火,只吃冷食。文人墨客也對清明節特別重視,留下了無數的詩詞。小助理猜想,古代文人用寫詩記錄生活,大概就和現在的我們發朋友圈記錄一樣吧!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小助理打算和大家一起分享古代詩人關于清明的詩詞句子~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 杜牧《清明》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陣子·春景》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 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 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 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孟云卿《寒食》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王禹《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