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可我只想去成都。成都最早得名于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中國有那么多優秀的城市,唯有成都最有吸引力。長期霸占城市搜索排行榜第一的成都,究竟是什么樣子,人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成都是趙雷眼中的小酒館,也是張國立眼中的“老家”,是文青眼中的變臉,也是吃貨眼中的火鍋,是女生眼中的大熊貓,也是男生眼中的茶館……
不過,未來5年,除了歷史和小吃,成都還將成為宜居、宜業、宜學的國家中心城市,所有人而言,吸引他們去成都的將是機遇。
2017年4月25日,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開幕,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明確指出,今后5年全市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其實早在2016年5月,國務院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到,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在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有了國家的支持和成都天然的地理優勢,未來的成都將會吸引更多社會資源,表現出媲美北上廣的發展潛力。
2016年成都GDP是1.2萬億,北京2.4萬億,上海2.7萬億,廣州1.9萬億。
目前,視界00強公司,有271家入駐成都,其中外資企業202家,大多是是研發中心、生產中心和共享中心等核心功能機構。決定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后,成都將凸顯西部區域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等功能,知名企業如萬達、京東等也在考慮在成都投資項目。
按照計劃,五年后,也就是2022年,成都生產總值超過2.1萬億元,超過今日廣州,直逼北京。
成都提出,將持續改善城市民生,加快建設宜業宜商宜居的城市環境。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將是未來城市吸引投資,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未來五年,成都將會執行最嚴苛的環境建設和環境保護標準,大量使用清潔能源,讓市民可以看到藍天百元,打造綠色交通,讓出行更便捷,構建生態去、綠色保護區、公園綠地,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動力。成都堅持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牢固樹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觀,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
成都擁有很多國際高端社區、商業區、工業區和創意產業園,未來還將打造更多的園區,吸引更多人來成都工作。
如成都IFS國際金融中心、安捷倫研發中心、金融城、麓湖藝展中心、環球中心、天府中心等等,讓“蓉漂”流行起來。
《2015中國私人財富報告》中指出,四川成為首個高凈值人群數量超過5萬人的內陸省份,每1000個成都人中就有1個高凈值富豪,并且四川的高凈值人群還在不斷增加。
在年齡和學歷方面,高凈值人群五成在40-50歲之間,年輕富豪呈現贈多的趨勢,年齡小、學歷高是近年來中國高凈值人群的主要特征。
高頓金融研究院觀察到,“成都人才36條”提到了很多關于成都對于海外人才引進、本地人才培養、國內人才吸引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高學歷外籍畢業生留在成都,幫助他們找工作和創業,海外人才在成都可以享受“國民待遇”,就是跟中國人一樣。加上鼓勵高校創業、對于高端人才的服務也跟上,建立人才公寓、醫療待遇、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建立“一站式”后勤保障等等。
對于金融人才,打造成都優秀金融人才培養計劃,每年向市金融系統選10人重點培養,每人每年資助10萬。對入選的高層次金融人才項目給予政策獎勵。其中,對入選長期項目的,給予每人最高300萬元資助,CFA人才將會享受特別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