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過年了,不少人一邊刷著回家的車票,一邊瞅著年終獎什么時候發,辭職跳槽的心也開始蠢蠢欲動。
突然一條推送跳出來,“拿到年終獎就辭職,厚道嗎?”
我把這個問題拋到沒有boss的吐槽群里,瞬間就炸鍋了。
同事A:為啥不厚道?年終獎是年終獎,辭職是辭職,這倆之間有啥必然聯系?
同事B:不同意樓上,說話太絕對。這個行為就好像你剛好拿了甲方的好處,轉眼就背后吐槽人家的壞話。
同事C:二樓比喻太爛,一樓說的有道理,但這個辭職的時機確實讓人覺得有“拿錢就跑”的嫌疑。
……
那拿到年終獎就辭職,到底有沒有問題?
人情世故VS獎金薪酬
放下厚不厚道這個問題,先來說說年終獎是怎么回事。年終獎是公司對你一年工作業績的肯定,本著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原則,具體到手多少和你公司的獎懲機制有關。所以年終獎依舊是你勞動所得,并非是公司白給你的,只不過這部分錢以“年終獎”的方式拖到年底再發給你,所以你拿了自己本來就該得的錢辭職走人,何來“厚不厚道”一說?
企業在招人的時候,每一條每一框都寫得清清楚楚,要求的就是這個崗位上的人能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對得起企業付給你的工資。如果一定要說厚道,做好本職就是你的厚道,不徇私情,不拿職位謀利就是你的厚道。
職場講究的是等價交換,越是專業的職場環境,越會把對員工的要求寫得清清楚楚,相應的獎懲機制也越透明。而那些越是強調人情往來的公司,越是要求員工把工作放第一位,只講奉獻不講回報的企業,最后都很難走遠。
不要在一個最應該講奮斗、業績、回報和專業的地方去談人情,你會毀掉職場的專業性,喪失公平,破壞你本應該擁有的權力,會讓私情有空可鉆,滋生腐敗。
如果你現在的公司就是這樣的“人情”公司,那可以果斷拿錢走人了。
職場萌新,要專業不要“情商”
分享一個面試經歷。我剛畢業的時候去一家上市互聯網公司面試,第二輪是分組面試,談到了加班問題,面試官說因為公司業務多,這個崗位會分白班和夜班,夜班晚上回家的時候會有打車補助。然后有一個姑娘私下里問他,她家住得很遠,晚上經常加班打車費是別人的兩倍,公司會不會因此不讓她通過實習期?
面試官問她,每天的工作任務完成了嗎?如果工作任務完成了,那就沒問題。
那個姑娘就再也沒有問過類似的問題。
我們從小幾乎都是在集體教育中長大的,被要求要以集體的利益為主,不要出頭也不要拖后腿。如果別人打車費是50,你花100,那很多人認為公司肯定要那個打車費50的,而不是100的。
這似乎很合理,可問題的實質是:公司到底應該以業務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還是替公司省錢?省的還是因為做業務而花的錢?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情商高的表現。
這不是情商高,是無知。公司既然提出打車補助這項福利,就是因為夜晚加班沒車回家導致的,那這項支出公司肯定是規劃過的,真輪不到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操心,還自詡是情商高。
這也難怪,我們國家市場經濟時間短,職場公平、誠信的機制還不完善,那些厚黑學、心靈雞湯一直都在誤導大家,尤其是長期和社會脫節的學生,一入職場,兩眼抹瞎,幾乎是前輩說什么就信以為真,殊不知職場上多得是老司機,少的是真本事。